足三里穴位封闭在治疗呃逆中的应用

时间:2022-09-17 05:18:07

足三里穴位封闭在治疗呃逆中的应用

摘 要 目的:探讨治疗呃逆的方法及提高。方法:回顾本院住院及门诊中的20例患者的治疗情况。结果:使用地西泮及vitk3在足三里穴位封闭治疗也是一种较好的方法。

关键词 呃逆 足三里穴位 封闭治疗

生活中我们经常可见到饭后或进食干硬食物后,很多人会出现打嗝现象,但饮水后症状可消失,若症状持续存在,会使人很痛苦,给生活带来极大不便,普通肌注胃复安及抑酸治疗不但效果欠佳,也增加不必要的医疗费用支出,近些年很多医务工作者在探讨其病因的同时,也在尝试使用各种方法去治疗,效果各异。本文主要从总结本院近10年来使用足三里穴位封闭在治疗呃逆中的应用,谈谈自己的体会。供大家参考。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自2000~2009年住院及门诊中的20例,20~65岁,平均45.3岁,男15例,女5例,其中12例是脑血管意外后的患者,8例为正常人,均经心、肺、肝、肾检查及胃镜均未见异常,进食正常,12例为频繁发作,8例为间断发作,均持续>1天,均使用胃复安治疗无效。

方法:先定位双足三里穴位,用5ml注射器抽地西泮针5mg,左侧足三里穴位扎入,待出现酸胀感后注入;同样用5ml注射器抽VitK3 8mg,右侧足三里穴位注入。1次/日,连续3天,同时避免过度运动。

结 果

20例患者3天后症状全部消失,随访半年有1例复发,1年后仍只有1例复发。

讨 论

打嗝又称呃逆,是横隔膜痉挛而引起的。其实横隔膜不是分隔胸腔与腹腔的一块膜,而是一大块肌肉。它每次平稳地收缩,我们的肺部便吸入一口气;由于它是由脑部呼吸中枢控制,横隔肌的肌肉会有规律地活动,我们的呼吸是可以完全自主运动的,我们也不需要时常记着怎样呼吸。打呃时横隔肌不由自主的收缩,空气被迅速吸入肺内,两条声带之中的裂隙骤然收缩,因而引起奇怪的声响。除非横隔下病理性物质刺激,或肺部、胸膜病变;我们并不清楚横隔肌为什么会失控地收缩,特别是脑血管意外后的患者,当然脑电图检查也未发现有价值的资料。虽然大部分打隔现象都是短暂性的,但有些人会持续地打嗝,由此引起相当不便。目前社会上有相当多人存在此现象,大部分医务人员往往误其为胃部疾患,如中医认为久病呃逆,呃声短促低微,断断续续,是胃气衰败的征象之一,故都是给胃复安肌注,但效果较差。

而双足三里穴位,为足阳明经,位于犊鼻下3寸,胫骨外侧约一横指处,主消化内脏功能,该穴有强壮作用,调血理气功效。针刺其发现胃弛缓时收缩加强,胃紧张时变弛缓,并可解除幽门痉挛。现在有很多资料均提示针刺该穴可调理内脏功能,恢复内脏神经正常传导,从而使横隔肌恢复有规律性的收缩,达到治疗打嗝作用。

地西泮具有抗焦虑、镇静、及中枢性肌肉松驰作用,其作用于大脑边缘系统,与促进γ-氨基丁酸的释放或促进突触传递功能有关。在足三里穴位里注射可使横隔肌松驰,同时使人放松,也达到止打嗝目的。而VitK3具有缓解内脏平滑肌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阿片受体和内源性阿片样物质介导有关。

三者联合能从精神上使全身放松,解除思想负担,调整内环境,恢复机体正常功能。从而消除呃逆复发可能。可见其也是一种较好的方法。

参考文献

1 林英乔.腹腔手术后膈肌痉挛的针灸治疗.福建中医药,1957,2(5):21.

2 朱复林.针刺治疗顽固呃逆30例.江苏中医杂志,1983,4(1):46.

3 桂方虎.阿托品穴位封闭治疗顽固呃逆50例.实用中西医结合杂志.1990,3(1):49.

上一篇:复肾降浊汤在CKD 2~3期中的应用体会 下一篇:益气安神方治疗甲状腺良性结节55例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