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及其质量控制模式的协调

时间:2022-09-17 04:25:04

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及其质量控制模式的协调

摘 要:本文对沥青路面施工准备环节进行了分析,探讨了沥青混合料配比控制模式及其质量控制模式的更新,探讨了沥青路面施工程序及其质量检测程序的优化。

关键词:公路工程:存在问题:研究;总结;质量控制

中图分类号:U416 文献标识码:A

在现实工作中,影响公路工程沥青路面正常施工的因素是比较多的,比如路面工程的设备应用问题、技术应用问题等,这都需要进行具体性的剖析,实现其质量控制的整体效益的提升。在公路工程沥青路面施工环节中,也要保证施工工作体系的健全,实现施工人员的自身工作行为的规范,提升公路工程施工的整体效益。

一、沥青路面施工准备环节的分析

在公路建设过程中,路面施工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为了更好的保证行车的安全,需要进行路面施工质量的提升,这涉及到行车的安全性问题、运输成本问题等。在施工模块中,沥青路面由于其良好的应用优势,得到了比较普遍的应用,比如良好的强度、施工简易性、行车舒适性等,满足了日常公路施工的各个环节的需要。随着我国现阶段路面施工体系的健全,沥青路面的一些问题得到了良好的解决,满足了当下车辆不断增长的趋势。但是也正是车辆规模、数量等的不断提升,其车速也在不断的提升,沥青路面的损坏情况也是更加的严,需要做好路面的施工技术模式及其质量控制模式的相关工作。

在日常工作中,进行沥青路面材料来源的确定及其进场环节的控制是非常必要的。这需要相关人员进行公路工程施工准备工作的优化,进行相关材料检查工作模块的优化,针对一些石料、矿粉等的应用,展开积极的质量检查,做好相关的验证工作,实现其质量环节的有效控制,在选择过程中,要注重其质量环节、经济效益环节等,比如选择信誉不错的石料场。在原材料的施工过程中,需要进行施工管理监督体系的健全,做好施工管理人员的积极配置,也就是要有专门监督人员进行原材料数量、质检报告、日期及厂商等方面检查及审核,特别是填料及粗细集料质量要格外注意,防止不合格材料混入施工现场,还应依据有关技术指标进行每批材料的抽样检查,当检验合格后才能够放入施工现场进行使用。

为了更好的进行沥青路面施工问题的解决,进行机械检查环节的应用是非常必要的,这需要做好一些公路工程施工的准备工作。就机械设备问题展开积极的全面检查,确保其施工机械及其设备的整体性的运行,从而满足日常路面施工的应用需要,特别是一些材料拌和设备、运输设备、压路机应用设备、摊铺机设备等,进行整体性能的检查,进行设备配件体系的健全。并且在使用之前,要做好调试及养护工作,防止施工时候出现故障,耽误路面施工时间,减少了路面施工的效率。

二、混合料配比控制模式及其质量控制模式的更新

为了提升沥青路面的整体利用效率,进行混合料的配比模块的优化是非常必要的,这需要我们做好相关的准备工作。比如在沥青混合料的应用中,做好一些准备工作,进行拌和时间、温度及其加热温度的控制,实现拌和机的操作体系的健全。上述模式的应用,需要进行混合料的压实性的验证,做好相关的配合比工作,要根据沥青的用量进行混合料的配合比的优化,通过对上述环节的强化,实现其最高应用效益的提升。在混合料拌和过程里,有待料及溢料就表示冷料仓供料比是不相配的,应依据待料及溢料集料粒径对冷料仓转速作出相应调整,经过调整后让冷料仓的供料比达到平衡,拌和机在调整稳定后,应该取样进行马歇尔试验及抽屉试验,对生产配合比的试验结果及取样实验结果给予对比,其沥青含量及混合料配比与马歇尔的设计及特性是否一致,进行钻孔取芯,需要通过压实度及压实的孔隙率来检验。

在混合料的质量控制过程中,要满足材料进场的相关规范,确保抽样试验模式的应用,提升材料的应用质量,以满足当下技术工作的需要。在日常质量检验模式中,要根据其材料及其质量,展开频率的积极检验,提升质量的整体稳定性。在日常应用模式中,进行混合料温度的控制也是非常必要的,这涉及到沥青材料的出场环节、到场环节等。在这些温度参数里,起决定作用的是沥青混合料的出场温度,其温度高低直接影响着接下来的到场、摊铺与辗压温度,造成出场温度发生变化的原因主要有沥青混合料的级配稳定性、集料的干湿度及出场温度的设定值等具有很大关系。

在沥青含量的控制模式中,我们要针对其含量的变化,展开沥青混合料性质的分析,针对其稳定度、流值情况等展开具体分析,如果其具备比较少的沥青含量,受到该环节的限制,其水稳性是比较差的,不利于沥青路面的耐久性的提升。如果是应用比较少的沥青量,就会增加路面的孔隙率。当公路沥青路面在空气及阳光影响下,就会发生较快老化,降低沥青含量的变异性,要保证沥青拌和的楼计量系统能够稳定,混合料的取样均匀,设定温度也要保持恒定,另外还要对沥青含量的变化情况进行时刻掌握,发现异常情况时,及时给予解决。

三、沥青路面施工程序及其质量检测程序的优化

在沥青路面施工过程中,我们要针对其应用程序及其质量检查环节展开分析,进行碾压技术及其摊铺技术的协调。要针对搅拌机的产量、厚度情况,展开摊铺机运行速度的控制,要满足相关施工设备的应用需要,这需要我们进行速度的预先设定,在日常路面施工过程中,要进行均匀性的控制,避免其摊铺速度的改变。在日常工作中,要规范好专业人员的行为,进行摊铺体系内部各个工作程序的协调。每5m设置一钢丝支架,并且拉力要在800N以上,在摊铺机前面左侧可设立钢丝,安装横坡仪进行控制,摊铺机后面的右侧也设立钢丝,其左侧可在摊铺完层面之上走雪橇。辗压作为沥青路面施工中的最主要步骤及施工最后步骤,是非常重要的,要积极提高沥青路面压实度,这需要增加压路机压实功能,并且对压实机速度给予密切关注及控制,有效保证沥青路面压实质量。

在沥青路面辗压环节中,我们要进行辗压次数及其辗压速度的协调。在比较快的辗压速度中,我们要进行其质量的提升,控制好其辗压的次数,保证其压实效率的积极控制,实现其辗压速度的优化。在沥青路面的应用过程中,如果要进行轮胎压路机的应用,就要适当的进行压路机速度的提升,避免其过慢的压路机速度的出现,这样就不会对公路的压实度产生坏的影响。如果不能确保上述环节的开展,就会在摊铺环节及其压实环节中产生孔隙,也就影响了施工质量的提升。通常在沥青路面的辗压过程里,会出现辗压不明、漏压及重复辗压的现象,还有辗压间隔时间较长等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对辗压方式进行改善,使用黄红绿对辗压区段进行初压、复压及终压等标明,防止重压及漏压现象发生,还可以运用排压方式进行作业,使其成为流水形式,环节紧密,在辗压的过程里,还应注意辗压车道变换问题,要在已辗压路段,及压路机停止振动情况下进行变道;变道的时候,方向变换要缓慢进行,防止沥青路面破坏。

在沥青施工模式中,进行接缝施工环节及其压实环节的协调是非常必要的,这需要进行混合料配合比的优化,促进其压实度的提升,进行其配合比的积极优化,保证沥青路面的充分压实性,保证路面使用功能的提升。在该模式中,混合料缝隙的降低是非常重要的环节,这有利于路面的压实性的提升,通过对路面的密实性的提升,确保公路路面的耐久性的提升。在沥青路面施工过程中,要针对不同施工模块展开摊铺机的协调应用,以满足日常工作的应用需要。这位置不进行压实,这样就会有5-10cm的摊铺层发生重叠,可以运用热接缝方法进行跨接辗压,从而消除缝隙;对于横向的施工缝,应该运用平接缝,在3m直尺的纵向延伸位置,其端部直尺要呈悬臂状,把直尺脱落及摊铺层地方当做裂缝处理位置,使用锯缝机进行切割铲除,在摊铺之前,要把接缝部位的粉尘进行清理,再添加一些沥青进行摊铺,进行辗压的时候,要用钢筒式的压路机进行横向压实,从跨缝向新铺的层面逐渐进行压实。

为了提升沥青路面的整体质量,进行检测环节及其评定环节的协调是非常必要的,这需要我们做好一系列的质量检测工作。通过对沥青混合料的温度、原材料等的应用情况展开分析,做好原材料的检测工作,实现其综合运作效益的提升,保证路面施工质量体系的优化。从而满足沥青路面施工过程中的动态化管理的需要,当然,这也需要我们进行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的应用,以针对问题展开积极的解决。沥青路面施工作为公路工程重要组成,其施工技术及质量控制是个系统的工程,可由于各地施工手段、气候条件及原材料不同,使得沥青路面施工质量存在一定差异性,要加强沥青路面施工技术提高及质量控制,需要对所需原材料、混合料及施工工艺等进行全面控制及管理,规范施工技术要求、方法及完善施工工艺,加强沥青路面施工质量控制,有效提高公路工程的经济效益及社会效益。

结语

公路工程沥青路面施工技术及其质量模式的协调,有利于提升沥青路面的综合效益,这需要做好施工技术、应用设备、人力操作等模块的协调。

参考文献

[1]江玮,汪余波.浅谈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J].科技资讯,2010(27).

[2]季卫华.浅谈公路施工中沥青路面的施工技术[J].科技创新导报,2011(02).

[3]肖友高,张明伟,李春阳.深度探讨沥青路面公路施工技术与质量控制措施[J].科技资讯,2010(10).

[4]刘海清.简述沥青路面施工中的质量管理[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09(12).

上一篇:浅谈格宾笼在堤防工程中的作用 下一篇:浅析铁路桥梁钻孔灌注桩施工若干要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