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阅读“期待” 提高阅读质量

时间:2022-09-17 04:15:44

利用阅读“期待” 提高阅读质量

〔关键词〕 语文教学;阅读期待;文本;情感;

个性

〔中图分类号〕 G623.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4)

14―00100―01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阅读“期待”是一种迫切求知的心理状态,是通过悬念的制造、情境的创设,激起学生体验的欲望和探究的欲望。笔者在多年的实践中,真切地体会到阅读“期待”在阅读教学中起着无法取代的作用。那么,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应如何运用阅读“期待”来提高阅读质量呢?

一、深入文本,让激情扣击学生的心弦

阅读的过程就是审美的过程,这个过程若缺乏审美热情,阅读就会变得索然无味。适当的激情能激发学生的审美热情,增强学生的学习欲望,引发学生深层次的思考,让学生带着积极主动的情感进行学习。教师要启发学生产生阅读“期待”,须对作品有深入的研究,深刻透彻地了解作者的人生经历、思想历程、写作背景,这样才能深入剖析作品,进入角色,挖掘出创作时的匠心,把作者创作时的全部激情重新释放出来。“激昂处还他个激昂,委婉处还他个委婉。”所以教师进入课堂后,要以饱满的精神,将文章中的情与自己心中的情融入于讲解之中,洋溢于讲台之上,再反转过来如水似地流到学生心中,唤起学生的情思,使学生情不自禁地跟教师一起去体会文章的意境、思想和情感。例如,一些课的导语,尤其是一篇课文教学之始的导语,应该像诗一样精练、感人,使学生产生强烈的阅读欲望;一节课的结束语,特别是一篇扣人心弦的记叙文或抒情散文的结束语,应在学生的心田留下情感的涟漪,达到“课尽而情未了”的效果,使学生对阅读产生新的欲望。

二、驰情其中,与学生达成情感的契合

如果把学生的情感比作小河,要它荡起涟漪,泛起微波,就需要外力的推动,这种外力须像一只蜻蜓在水上轻轻一点,像一阵微风悄悄地掠过水面。对此,教师在教学时,应从课文中选取一个美好的场景,几个角色鲜明的形象,一个引人入胜的故事,使学生的情感荡起涟漪,对新课的学习产生关注,形成期盼,期待着故事的进展和结尾。如,教学《月光曲》时,笔者以贝多芬的《月光》作为背景音乐,声情并茂地范读课文中描写《月光曲》的部分,引导学生思考贝多芬是怎样谱出这首曲子的。只要教师巧妙地牵住学生的情感纽带,驰而神往,激起学生极大的兴奋,引导学生去感受、去体验,学生的情感必然会涌动起来。学生的感受加深了,情感被激发起来了,他们就会不由自主地想说、想抒感。情感的抒发,可以使学生之间的内心感受得到交流,相互启发,相互感染,可以使学生的情感更加明确。及时引导学生抒发内心的情感,不仅是阅读的需要,也是学生心理的需要。

三、张扬个性,点亮学生的智慧光芒

由于学生经历上的差别,家庭背景的不同,以及个体的心理差异,所以体现出来的阅读“期待”也千差万别。每一名学生在阅读时都有自己关注的焦点,有的想印证自己预想的结果,侧重于情节的发展;有的则是猎奇,关注是否能获得新奇的信息;有的想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对阅读的方方面面都感兴趣。作为教师,应该保护好学生的这份积极性,对学生这一倾向给予充分的肯定与理解,引导学生把对课文内容的直接兴趣转化为间接兴趣,即为提升语文素养而阅读,为提升个人的审美情趣而阅读。在传授学法时,教师应尽可能提供学习方法,允许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学习,让学生把不同的看法、独特的见解都表述出来,从而使每个学生都获得最大限度的发展。学生在表述观点时,能够根据自己的感悟,发表自己的独特见解,这表明学生的自主性得到加强,学生的头脑不再是储存知识的容器,而是被点燃的火把,闪出智慧的光芒和个性的亮点。

当前的阅读教学应该是更加开放和更具活力的,“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这些支撑宽阔海洋、高远天空的责任是需教师来承担的。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利用阅读“期待”来提高阅读质量的尝试仅是开始,它能否在阅读教学中焕发更大的生命力,还须通过教师不懈的探索和实践。

上一篇:教学反思:教师专业成长的助推器 下一篇:英语教学中影响师生情感交流的因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