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阅读提升课前预习质量

时间:2022-07-19 12:03:02

利用阅读提升课前预习质量

阅读是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形成语文理解与运用能力、提高汉语在生活中使用能力的重要载体与途径。在日常教学中,语文教师应更多地把阅读作为理解课文主题、丰富课堂教学形式的手段来使用。阅读可以增强学生的自我思考能力和美、判断、鉴赏能力,也可以在课前预习中创新运用,有效提高课前预习质量。

一、将整体阅读与片段阅读相结合,提高课前预习的多样性和针对性

小学语文教材的单元以主题下三篇精读课文和两篇拓展课文构成。教师在设置课前预习时,应设置阅读课文。但很多教师并没有指出用何种方式阅读、并传授学生阅读的技巧,学生也因此把阅读当作是一个可有可无的任务,影响了课前预习的质量。

小学课文篇幅一般并不长,语言优美、浅显易懂,这为有效阅读提供了很好的载体。课后题的设置也以重难点内容为主,为提高课前预习质量提供了很好的抓手。所以,培养学生整体阅读、从文章的立意出发,把握中心思想实为必要。在朗读过程中,要注重体会文章的思想情感,透析文章的整体价值取向。课前预习可让学生浏览、精读整篇课文,了解内容;通过自主学习,完成对课文的初步理解,找到问题所在,为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奠定基础。还应巧妙利用课后题进行片段阅读,把握文章的重难点。教师应引导学生理解课后题的针对点、考察点,回到文章中抓关键段、关键句、关键词,有针对性地进行课文内容的理解。先整体后片段的阅读方式厘清了重点和难点,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简单易行的操作方法,也提高了课前预习的质量。例如《师恩难忘》一课,学生对有关“师恩”的内容比较熟悉,加之课文篇幅短小精炼,在整体阅读过程中理解难度不大,教师可以设置多次朗读来提高整体阅读的质量。同时,根据课后题设置重点理解问题,如“田老师是一位什么样的老师?”“田老师有什么好方法授课?”学生在思考这两个问题的时候,会通过关键语句的理解完成对课文内容的深度理解。教师只需要沿着学生的既有思考进行深化讲解,节省了课堂教学的时间,也提高了课堂教学的质量。可见,在课前预习中运用整体阅读和片段阅读的方式,不仅能够提高课前预习的有效性,也能让预习具有良好的针对性和多样性。

二、采用多种阅读方法,倡导学生对文本个性化解读,让课前预习促进知识与情感双重发展

阅读的方法很多,传统阅读法、SQ3R阅读法、整体阅读法、快速阅读法、带题阅读法、三步阅读法、“透视”读书法、“出入”读书法等等,教师所采取的阅读方法也各不相同。很多教师在课前预习时并不明确告知用什么方法去阅读,只是笼统地告知学生要阅读。这样可能会让学生的阅读没有章法,造成课前预习的涣散。教师要在布置课前预习任务时和学生一起研讨阅读方法,但并不具体限定方法,尽可能提供与预习内容相符合的阅读方法供学生选择使用。

多种阅读方法能够激发学生的预习兴趣,为提高预习质量奠定基础。当然,文本虽然是固定的,但是理解却会因人而异。教师虽然可以设定阅读的目标,但是不能限制学生作何理解。课前预习,教师不应给出理解的方面或者节点,而应倡导学生做出独特的理解。只要能结合自己的经验、抓住文本的某一方面做出理解,都可以看作是学生对文本的个性化解读。这一方面保留了学生自己的思考,有助于思考能力的提升;另一方面也能为课前预习提供更多样的选择。在多种阅读方法和个性化解读的基础之上,学生既能完成知识内容的预习,也能丰富自己的情感体验,让课前预习促进知识和情感的双重发展。

三、将阅读与表达有机融合,在课前预习中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和交际能力

除了提高理解能力,阅读更重要的是形成较强的运用能力。所以,教师设置的课前预习就不能忽视表达、忽视阅读与表达的有效结合。表达分为书面表达和口头表达,书面表达可以建立在阅读之后的写作、反思之上。学生通过课文改写、拓展仿写、故事续尾等方式,将阅读思考表达出来,能有效提高阅读的效果和写作的能力。口头表达相对较难,需要交际情景的营造和能够交际的人两个必要条件。教师可以在预习中设置口语交际的主题,让学生在理解课文之后,和同学、父母、老师进行口语交际,将阅读与表达有机融合起来。以《我们上路了》这篇课文为例,“上路”这一关键概念,让学生明白了前面的路很艰辛、要勇敢上路的道理。教师设置了“走什么样的路”的书面表达和“如何走下去”的口语表达内容,让学生思考自己的未来,坚定了面对困难的勇气和信心。

小学语文课前预习,阅读是行之有效的方法。只要教师善于发现文本的阅读关键点,能够有针对性地进行点拨,高质量课前预习就落到实处。

张蓓蕾,江苏丹阳市正则小学教师。

上一篇:注重双基教育实现高效教学 下一篇:香港作文批改之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