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课堂教学因环节落实而有效

时间:2022-09-17 03:35:17

让课堂教学因环节落实而有效

摘 要:在实施新课程的今天,课堂教学依然存在着目标设定笼统化、环节设置低效化、师生互动形式化、表扬性评价泛滥化问题,这些问题导致课堂教学效率低下,因此,要在目标设定、环节设计、师生互动和课堂评价等方面多作思考、探索和落实,从而切实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有效性;目标设定;环节设计;师生互动;课堂评价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992-7711(2012)06-018-2

实施有效课堂教学是当前课程改革的重要目标和广大教师探索实践的主要方向。所谓有效课堂教学,就是能够促进幼儿学习和发展,有效地实现预期的教学目标的课堂教学活动。

在一些评比考核活动中,为考查教师真实的教学能力,要求参评教师根据当场给出的课题,在两个小时的时间里独立完成教案及教具,然后随机抽班上课。这对教师的要求是相当高的。在这样的要求下,不乏有相当精彩的课例呈现在我们评委的面前,但也有一些教师的课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其中教学的有效性问题尤为突出,折射出以下令人思考的问题。

问题一:目标设定笼统化

如在一次评优课中有位教师设定的中班社会活动“鸡妈妈的翅膀”的目标是:(1)理解故事内容,了解故事中鸡妈妈用翅膀保护小鸡的美好形象;(2)鼓励幼儿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3)体会母爱的无私。

本次活动的重点领域是社会,而第一个目标比较侧重于语言,作为社会领域应侧重于倾听故事后感受鸡妈妈对小鸡的爱;第二个目标过空,不够具体,对老师来说缺乏操作性,似乎随便用在哪个社会活动中都可以;第三个目标过大,不够明确。对于中班孩子来说,应该让他们懂得妈妈爱自己,那自己如何来爱妈妈呢,也就是要联系实际懂得感恩,而第一、第三个目标是以幼儿为行为主体的目标,第二个是以教师为行为主体的目标,在同一活动中行为主体不一致,目标陈述混乱。

问题二:环节设置低效化

如在一次对青年教师的课堂教学考核中,教学内容是小班音乐《小小鸭子》。该歌曲共有三段,有些教师就设定了在一次活动中全都学习的目标,这对幼儿来说明显有一定难度的,会降低他们学习的兴趣,从而出现各环节重点低效进行的现象。

这类活动,要求教师不能违背幼儿的学习特点,过于求多求全,而应抓住重点,突破难点,循序渐进。可先通过图谱重点掌握第一段的节奏句式,第二段可渗透在游戏中学习,第三段视幼儿掌握情况随机而教,可以主要考虑放在延伸活动中。而我们有些青年教师则来个眉毛胡子一把抓,范唱时三段一起范唱,画的图谱也是三段一起出示,这让小班幼儿难以接受。最终结果是每一段都成夹生饭,课堂效果大打折扣。真所谓“芝麻一大片,西瓜不见了”环节设置的低效化带来课堂效益的低效。

问题三:师幼互动形式化

如在中班语言活动《鹅妈妈买鞋》中,第一位老师是这样导入的:“今天我带来了个朋友,请小朋友猜猜它是谁,我们一起把它请出来。”接着出示鹅妈妈图,问:“它是男的还是女的?你从哪里看出来的?”而同样的活动,第二位老师是这样导入的,边出示鹅妈妈图边问:“看看今天老师为你们请来了谁?”幼儿一看是抱着花头巾的鹅,就异口同声地说:“是鹅妈妈。”通过比较,我们可以看出,第一位老师兜了一大圈,提了很多故作神秘而与教学目标无关的问题,最后才引出故事的主角,这样的导入是无谓的浪费时间,而第二位老师以简洁清楚的提问导入,把幼儿一下子引入了教学活动中。

事实上不少教师由于时间紧,不能对教案进行精雕细琢,所提问题有很大的随意性,以致于提出的问题空泛笼统、毫无意义,或较难,给予幼儿的待答时间不足,造成幼儿接受困难,无法达到预期的效果,这样的师幼互动尽管频繁却是无效的。

问题四:表扬性评价泛滥化

置身于当今的课堂,“你真聪明!”“你的想法真奇特!”“你真棒!”的夸奖声不绝于耳。教师评价幼儿时表扬声一浪高过一浪,似乎给予幼儿的表扬越多,就越能体现新课程的理念。即使幼儿答对了一个很简单的问题,教师也会不失时机地夸奖“你真棒!”……

然而“糖吃多了也腻人”,虽然每个孩子都喜欢表扬,但表扬绝不是多多益善。相反,过度表扬、空泛表扬是有害的,容易导致幼儿心气浮躁,不能深入细致地进行思考。

那么,怎样的课堂教学是有效的?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呢?笔者觉得必须落实主要环节,让课题教学因环节落实而有效。

一、目标设定的落实

目标设定的落实是有效教学的核心。确立的教学目标必须是正确的、合理的,要求教师在设计课前一定要熟悉文本,挖掘文本内在的思想、意义,正确把握其工具性和人文性。这里有三层意思:1.目标适合幼儿的发展水平,切忌定位过高或过低。2.目标必须具体、明确,可操作,可测,可评价,切忌太空太大。3.要有整合的思想,关注教育的多重价值,包括知识、技能、情感、态度、能力等。

二、环节设计的落实

首先,教学环节要紧紧围绕目标。课堂上环节很多,但每一个环节要有一个明确的训练点,有一个要达到的具体目标,知道这个环节为何而设,但凡没有明确目的性的环节,一定不能让其占取我们的课堂时间。所以,每一个教学活动,一定要结合目标抓住一个切入点,由此切入具体的活动,这样既能使课堂简洁,也能使课堂更有效。

其次,教学环节的设计要切忌走形式。如活动的结尾环节,老师往往喜欢向幼儿抛出一个“诱饵“――等会儿老师带你们去干什么,等会儿你们就可以去干什么等,而等活动结束却并没有兑现,这样的结束语不仅毫无意义,还可能会令孩子留下老师说话不算数的印象。成功的教学结束语,要既能系统概括本活动的教学内容,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又能拓宽、延伸教学内容,激发幼儿旺盛的求知欲和浓厚的学习兴趣。

三、师幼互动的落实

师幼环节要落实,必须注意以下三点。

有效地提问。教师备课不仅是备内容,备问题,更是备孩子。在备问题时要把内容和孩子这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孩子的已有经验有哪些?哪些问题对孩子有新的挑战?哪些问题贴近孩子的“最近发展区”?在这次活动中又能提升孩子哪些新经验呢?要对这些问题有充分的考虑。不同的年龄班,提问的要求也要不同。对小班的提问应具体明确,小问题一个个地问,不可以提几个连续性的问题;大班则不能提太简单的问题,要提有点深度、概括性、多样性的问题;中班幼儿适中即可。在听课时,我们发现有很多所谓的问题其实不是真正意义上的“问题”,如“是不是?”“对不对?”“好不好?”等,幼儿无须思考就能够直接回答出来,缺乏置疑和认知冲突,以简单的集体应答取代幼儿深入的思维活动,形成幼儿思维的虚假活泼。

有效地引导。首先,教师心中要有教学目标,教学思路要清晰,对教学内容的钻研要透彻,这样可以避免引导的随意性。其次,必须建立在幼儿的兴趣与关注点上,引导幼儿回忆、提取与本次活动相关的经验,将学习活动一步步深入。最后,既要尊重幼儿的表现,又不能把幼儿的表现都视为金子,要有选择地加以引导和提升。

有效地应答。教师要善于发现和提炼幼儿回答、表述中的亮点,不要总是以“你讲得真好”“你真棒”之类的笼统评价敷衍孩子,应答要具体,如你补充得更清楚了,你把他们做什么也告诉大家了。对于说不到点子上的回答,教师可引导、指明思考的方向,如是这样吗?如果不这样会怎样呢?这道题是要用加法还是用减法呢?

四、 课堂评价的落实

评价要适时适度,既不能滥用表扬,也不能吝啬表扬,教师要针对不同的幼儿用不同的评价语言,还要根据幼儿的实际情况及时给予评价。在传统的课堂中,评价往往是教师的“专利”,幼儿很少有自主评价的机会,教师要学会“让权”给幼儿,引入师幼之间、幼幼之间的评价机制,这样既能使幼儿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又能使课堂教学十分的有效。新课改倡导发展性评价观,试图建立目标多元、方法多样的评价体系,其目的就“是为了促进每一个幼儿在原有基础上的发展”。

上一篇:校外环境中在中学美术教育的开发利用 下一篇:运“课前导学”帷幄,绽“英语课堂”异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