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非司酮治疗44例更年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疗效分析

时间:2022-09-17 03:18:08

米非司酮治疗44例更年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疗效分析

【中图分类号】R711.5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2720(2010)11 - 75 - 01

【关键词】更年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米非司酮

更年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简称更年期功血)是由于卵巢功能衰退,分泌雌、孕激素降低,正反馈致FSH、LH分泌增加,促使卵泡发育,但因为无LH峰,不能排卵,无黄体形成,分泌孕激素水平低,雌激素持续刺激致子宫内膜增生过长,而体内雌激素水平成波动状态,雌激素水平下降,子宫内膜失去支持而不规则剥脱出血[1]。为了探讨更年期功血的有效治疗方法,笔者采用米非司酮对44例该病患者进行了治疗观察,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44例更年期功血患者,年龄48~58岁,平均52岁;临床表现为月经量过多,经期延长,周期缩短或不规则。本组患者在接受药物治疗前均行诊断性刮宫术排除恶性病变,无心、脑、肝、肾等脏器疾病及血液病史。

1.2 治疗方法患者隔日晚口服米非司酮片25mg,连服3个月。测定用药前后卵泡刺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雌二醇(E2)和孕酮(P)的含量,对比治疗前后的变化。用药期间每月复查血常规及肝功能。

1.3 统计学处理使用SPSS12.0软件进行t检验。

2 结 果

2.1 疗效44例患者在服药期间均出现暂时性闭经,有32例直接进入绝经期,有7例月经改变为稀少,并出现轻度潮热症状;5例患者恢复正常月经,不规则子宫出血均未再复发。用药期间未见明显药物不良反应,复查B超盆腔均未见异常。

2.2 血清激素水平变化情况用药前FSH、LH、E2、P的含量分别为16.13±5.85 IU/L、13.99±5.71 IU/L、326.18±53.21U/L和2.89±1.83nmol/L。用药后血清 FSH、LH、E2、P平均水平较用药前下降,尤以E2、P下降明显,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用药期间肝功能检查均正常。

3 讨 论

米非司酮是抗孕激素药物,在受体水平拮抗孕激素作用而使子宫内膜萎缩。有研究报道,米非司酮既能作用于下丘脑,抑制黄体生成激素释放素(LH-RH)分泌而影响促卵泡激素(FSH)和黄体生成素(LH)的分泌,又能直接作用于垂体,抑制FSH、LH释放。同时还能促进卵巢分泌而抑制FSH、LH的释放,从而减轻了对靶细胞的影响[2],米非司酮对下丘脑―垂体―卵巢―子宫的作用是可逆的抑制作用。基于以上研究报道,笔者采用米非司酮对44例更年期功血患者进行了治疗观察。结果表明,用药后患者血清FSH、LH、E2、P的水平均较用药前下降,尤以E2、P下降明显,差异具有显著性(P

综上所述,通过对44例患者的治疗观察,笔者认为米非司酮疗效可靠,不良反应小,是目前治疗更年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理想药物。

【参考文献】

[1] 乐杰.妇产科学.第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360.

[2] 朱四军,赵白鸽,谢衷明.米非司酮对下丘脑―垂体―卵巢轴的功能影响.生殖与避孕,1995,15(4):243-248.

上一篇:91例直肠肛管周围疾病的治疗分析 下一篇:肺癌77例的X线检查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