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约车平台盈利模式研究

时间:2022-09-17 03:10:19

互联网约车平台盈利模式研究

[摘 要] 随着互联网技术和共享经济的发展,大量的网约车运营平台涌现出来,为乘客提供了多样化便捷出行服务的同时,互相之间的竞争也越发激烈,但是网约车平台的盈利模式和未来的发展方向目前还处于一个探索阶段。通过利用价值链分析和麦肯锡5Cs模型来研究探索,发现网约车平台努力在市场中争取的赢利点是客户资源和数据资源。运营商们前期通过提供差异化的服务和红利补贴不断进行原始的客户和数据积累,之后他们会利用这些累积的资源通过攫取、创造和合作三种途径获取巨额利润。

[关键词] 盈利模式;价值链分析;5Cs盈利模型;互联网约车;出行服务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6. 23. 078

[中图分类号] F713.3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6)23- 0140- 04

1 引 言

“共享经济”(又称为合作式消费),是一种基于点对点共享物品和服务的混合商业模式,自2008年率先兴起于美国,以分享个人闲置房屋、车辆、个人时间、技能等资源为主要形式,当前由于Uber公司、Airbnb公司、Taskrabbit公司等一批明星代表企业的迅速崛起,吸引了市场的广泛关注,被认为是引领全球经济未来发展最具潜力的创新经济模式[1-3]。

在我国,伴随着共享经济思潮的影响,大量的网约车平台成长起来,市场竞争也变得越来越激烈。主要运营商们为了攫取更大市场份额,掀起了一轮又一轮的烧钱大战。为什么这些利润趋向行的企业会不断做出这种不理智的行为?近来,网约车运营平台的盈利模式成为人们热议的话题,但是在这方面的系统性研究还比较少,这个问题仍然处于探索阶段。

盈利模式是对企业经营要素进行价值识别和管理,在经营要素中找到盈利机会,即探求企业利润来源、生产过程以及产出方式的系统方法。还有观点认为,它是企业通过自身以及相关利益者资源的整合并形成的一种实现价值创造、价值获取、利益分配的组织机制及商业架构。

斯莱沃斯基在《发现利润区》中提出盈利模式主要关注客户选择,价值获取,战略控制和业务范围等四纬度的定位问题,成功的盈利模式就是引导和保障企业能够持续地赚取超额利润并及时更新的机制,现有研究着重从战略定位商业决策的角度讨论企业盈利模式[4]。后来,亚德里安・斯莱沃斯基和大卫・莫里森等人在 1999 年合著的《利润模式》一书,该书总结并阐述了 30 种盈利模式,利润模式,并将其分为七类,分别是价值链模式、知识模式、客户模式、产品模式、渠道模式、组织模式和巨型模式,并提出企业若想处于行业的利润区间,实现长期盈利,就必须随着行业环境的变化调整自己的盈利模式[5]。

战略专家迈克尔・波特(1997)提出的价值链概念,其认为相同行业的每一个企业都处在价值链的一个特定环节,企业效率和竞争优势的提高有赖于有效组合和优化其价值活动,企业在商业竞争的优势地位有赖于成功的价值链设计;价值链中的每一个环节都为产品或服务增加价值,价值链上的每一项价值活动都会对企业收益造成影响[6]。

如今, 大数据时代的企业竞争,在智能连接设备取得巨大发展的条件下,已经从根本被重塑了。强大数据资源的价值体现在挖掘过程中,企业传统业务的功能正在被重组并具有新的功能[7-8]。在这种情况下,价值链进一步发展并被赋予了新的内涵。

笔者发现网约车服务行业具有一系列引人注目的新时代的特点。在本文中,首先总结和分析网约车运营商的发展历程与运作模式,然后结合迈克尔・波特的价值链的新理论来研究其利润路径,并使用5Cs模型来研究其可能的盈利模式,最后我们讨论了未来的可能会出现的一些新的商业模式。

2 我国互联网约车服务的发展

互联网约车服务已成为城市地区出行的重要方式。自2006年以来,第一个专业租车网站成立,中国的网约车出行服务行业经历了从“线下重资产+线上服务”到“互联网+分享经济(轻资产+服务至上)”的转变。使用场景也从PC(个人电脑) 过渡到移动终端。各种类型的网约车服务一个接一个出现,如“出租车叫车服务”、“顺风车服务”、“专车服务”等。

用户需求的快速增长和线上线下资本的大量介入,使得网约车平台成为整个汽车服务市场中最耀眼的一颗明星, 并占据了绝对领先地位。

互联网约车服务给人们的出行体验带来了巨大的变化,为用户提供了更加舒适和高效的出行方式。一方面,对乘客来说,它能多方位提升出行的舒适感和出行体验。另一方面,它在处理交通供给和需求的平衡方面扮演着一个重要的角色。司机使用在线应用程序的主要原因平台上具有足够的客户资源,乘客选择服务主要由于价格优惠和便捷。网约车服务市场充满了激烈的竞争,现在已经成为一个“红海”。数以百计的公司已经在中国市场上涌现出来。国内主要运营商有滴滴、Uber、神州和易到用车。各大运营平台正积极开拓市场,扩大市场份额,滴滴在全国60个城市开设了业务,并将扩展到三、四线城市。

专车运营模式是由车辆来源、驾驶员来源、生产要素组合方式以及接单机制4个方面组成。由于车辆是出行供需的结合点,因此,专车运营模式中车辆来源是驾驶员来源、生产要素组合方式以及接单机制的先决条件,组合构成了专车的不同运营模式。

国内专车平台使用车辆主要有3 种来源:专车自有车辆、租赁公司车辆以及私家车(包括挂靠在租赁公司的私家车)。国内专车平台驾驶员来源有3 种:专车平台驾驶员、劳务公司驾驶员(包括挂靠在劳务公司的私家车主)、私家车主。根据不同专车平台,将车辆和驾驶员等生产要素的组合分为3 种:私家车搭配私家车主、租赁公司车辆搭配劳务公司驾驶员以及平台自有车辆搭配平台驾驶员。国内走在发展前列的专车平台所采用的组合:私家车+私家车主、租赁公司车辆+劳务公司驾驶员、平台自有车辆+平台驾驶员 。

网约车服务是乘客通过手机里面的应用程序(叫车软件)来呼叫城市内用车服务的,叫车软件是一个订单应用程序,它运行在远程设备(手机)上,设置在客户端和服务器端。顾客通过使用应用程序提交需求,平台收集需求,与此同时司机还提供实时的供车信息给平台。然后,这个平台收集和整合两方面的所有信息,进行最佳匹配,最后分配供应给客户。在服务结束时,他们将使用电子支付手段完成交易。

3 盈利路径

在波特的价值链中基本活动包括内部后勤、生产作业、外部后勤、市场和销售、服务等。网约车运营商的价值链有别于传统企业的价值链,并没有生产产品的相关活动。从网约车运营商的发展历程、组织结构、运作模式和竞争战略研究的总结分析中,可以得出结论,数据和用户资源是运营平台的最终的利润点,它们的盈利路径包含有三个阶段。

3.1 通过竞争完成跑马圈地

打车软件血拼不仅是为了打压对方,更重要的是占据市场份额,先行垄断从而排挤新兴对手,扩大市场份额的同时保存市场份额才能真正在竞争中获利。

3.2 培养用户的支付习惯,留住用户,积累数据和客户资源

互联网企业市场主流厂商试图通过构建支付场景的方式来培养用户的支付习惯,并逐步扩大用户范围。打车软件作为互联网企业探索服务业行业“O2O”先行领域,其根本在于扩大网上移动支付的影响力,增强用户粘性,拓展相关业务与建立有效的商业模式,同时有针对性地提升用户体验与满意度才能真正挽留住用户。个人认为,打车软件值得各种投资方斥资,最重要的原因是,他们正在做的是,移动互联网行业,最原始的数据积累。资本主义的发展,一开始同样依靠着“原始的资本积累”。移动互联网行业,现阶段技术水平决定,谁能更有效更准确的,将一条条位置信息、流量数据,还原成为对一个人行为的描述,谁就有话语权。为了做到这点,需要乘客与司机的基本数据,在大数据时代掌握消费者终端数据就掌握了市场。目前通过竞争累积用户,然后收集数据,通过这些数据可以分析人的很多消费习惯和生活方式。

3.3 挖掘数据信息价值和用户资源价值

在使用打车软件的同时,软件会记录乘客的打车起点和终点,然后汇总每一个人的信息,通过大数据的采集,平台能够收集用户地理定位信息,补上即时定位信息这个短板之后,就会对用户信息掌握程度又上一个巨大的台阶。分析数据,有了这些数据,互联网厂商就可以分析乘客的消费行为以及常用出行路线。可能会绘制成城市的精确的商业图。商业地产与商业住宅的规划咨询。打车软件可以提供全国主要城市的实时路况服务,目前,很多打车软件也开始和地图商合作。

打车软件所收集的大量数据资源与用户信息存在两方价值:其一是完善打车软件自身的产品服务,锁定忠诚用户从而提供针对;其二是向商圈、政府等提供交通路况信息,实现交通的动态化检测。城市规划和道路交通。如果客户粘性足够强,就可以影响客户出行决策。使普通乘客成为打车软件公司的客户,利用客户粘性,通过与其它相关公司合作就可以实现客户资源导出,实现盈利。

4 基于5Cs战略模型的潜在盈利模式研究

5Cs模型(也称为4-Cs模型,见图1)是麦肯锡提出的一个著名的研究竞争战略的模型,5Cs是一个将产业链的成本和剩余排列在行业产量和需求曲线中的模型。这个模型强调了5个能增加生产商剩余的潜在来源。

从打车软件价值链来看,由于由价值链内缺少造血功能,通过竞争获取剩余价值不可能,价值链中没有渠道和供应商,想从这两处集中剩余价值也不可能。那么只能通过其他方式获得剩余价值。

4.1 攫取剩余价值

运营商可以通过实施基于动态定价的收益管理攫取超额利润。出租车的稀缺性在交通高峰时期和恶劣的天气条件下不同于正常状态,在线平台在供需平衡的基础上开发一种新的定价机制,可以更好的解决这个问题,这是最基本的经济逻辑。运营商可以调整不同的价格体系来刺激供给和需求。由于供给和需求的信息可以实时收集的运营平台,因此供给和需求将更高效的获得一个平衡。特别是考虑到用户的特殊情况,如你处在偏远地区或卡在尖峰时间的车阵里,你可以提供额外的奖励小费,将得到优先服务。从市场的角度来看,额外奖励的叫车服务更符合经济规律。精准营销的本质就是通过对平台程序提供的大量的数据深入分析挖掘从而达到最佳状态的匹配。

4.2 创造利润

这里有两种方式,为运营商创造新的利润来源。首先,创造新的服务类型。运营商为现有客户提供差异化服务。多种类的服务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推动利润增长。目前一些大平台在出行服务领域的战略布局逐渐显现出来,努力建立出行服务行业的生态系统。可以针对老年人,高收入和特殊需求人群,为他们提供定制的汽车服务,豪华车服务或贵宾服务。第二,创造发展新的目标客户,覆盖更大的客户群。运营商可以努力把客户模型从单个用户扩展到的组织和机构客户。当个人客户市场已经接近饱和时,企业、政府和社会团体客户将作为首要的开发目标。

4.3 合作

从现阶段来看,打车软件形式上采用了免费模式,打车软件仅仅将客户需求转化为信息流与数据流,打车软件大数据服务平台没有体现出应有的市场价值,不能直接转化成利润,而转化成了数据资源和流量资源。这些资源如何进行二次开发实现盈利,是打车软件公司要解决的首要问题。开发这些资源更多需求通过合作的方式来实现。

各个行业以基础业务为基础,相互“借力”。随着打车APP用户的不断拓展,基于打车APP平台的多领域合作已成为业务拓展的新渠道。除此之外,借助POP (Point of Purchase advertising)与LBS(Location Based Service)等新方式,开发用户的潜在需求,同时不断“试水”快递市场、生活服务领域、房地产业务等。

团队合作:以大数据为背景是指支持企业产品、商业、运营的商业化团队,支撑了大数据应用所需的基础数据。在大数据背景下,提升用户体验需要两种“捷径”,一种是在行业初期发展阶段,企业利用核心技术带给用户更多便利性与实用性,区别于其他行业或企业;另一种是在企业后期发展阶段,企业通过更好地整合与传递需求实现更好的体验,从而提升用户依赖度与使用粘性。团队合作便在以上两阶段提供了技术支持与保证,为企业海量数据的运行提供重要保证。

经营出行(合作):每个人出行会有各种不同的目的,但每次出行业都会伴随着各种商业服务。假如对客户出行活动进行分解,每个人的出行都可以分为若干段。如:以购物为目的的出行,从家到商业中心再到家,这样三段,在这三段中客户可能需求的服务是交通、购物、饮食等。如果打车软件公司把改善客户出行体验作为经营目的,相关商家与打车软件合作机会就会大增加。

盯着客户出行,以打车服务为纽带,与众商家合作为客户提供完美出行体验是打车软件天然的竞争优势。总之,移动互联网的力量正像改变出租车、专车市场一样,逐步地渗透到每个出行领域,所有跟出行相关的交通工具都将被互联网整合,形成一个大出行平台,最终可一站式解决用户的出行需求。而且这个市场很有可能与电商、社交、餐饮等并列,成为最有价值、最具“钱景”的大市场,打车应用就会与生活服务平台(如大众点评、美团网等)形成战略合作

5 结 论

在这篇文章中,找到了网约车运营商做出的看似不理智的市场行为的内在原因。网约车平台抢夺市场份额和用户资源,提供差异化服务,并给予补贴就是为了不断积累客户资源和数据资源。当运营商的资源存储量到了一定的水平,他们可以凭借三个主要方法:获取超额利润,创造新的利润源和合作去挖掘原始积累的数据和客户资源来获取巨额利润。此外,互联网约车平台“烧钱”的时代将会很快结束,运营商将来通过利用专业数据处理技术和全面的业务合作,将会成为市场最赚钱的企业。

主要参考文献

[1]J Hamari,M Sj?klint,A Ukkonen.The Sharing Economy:hy People Participate in Collaborative Consumption[J].Journal of the Association for Informa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2015,67(9):2047-2059.

[2]T Puschmann,R Alt.Sharing Economy[J].Business & Information Systems Engineering,2016,58(1):93-99.

[3]R Botsman,R Rogers. What’s Mine Is Yours: The Rise of Collaborative Consumption[M].London:Collins Press,2010.

[4]A J Slywotzky,D J Morrison,B Andelman.The Profit Zone:How Strategic Business Design Will Lead You to Tomorrow’s Profits[M].New York: Three Rivers Press, 1997.

[5]A J Slywotzky,D J Morrison,T Moser,K A Mundt,J A Quella. Profit Patterns[M]. New York: Random House,1999.

[6]Michael E Porter. Competitive Advantage:Creating and Sustaining Superior Performance[M].New York: The Free Press,1985.

[7]T Nagel,R Holden. The Strategy and Tactics of Pricing:A Guide to Profitable Decision Making[M].Beijing:Tsinghua University Press,2003.

上一篇:解析情景教学法在高职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下一篇:基于财务为中心的企业绩效评价体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