驻马店市第一季度772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时间:2022-09-17 02:52:10

驻马店市第一季度772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摘要:目的:了解我市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分布情况及相关因素。

方法:采用描述性研究方法对我市1360例ADR报告从患者一般情况、上报单位分布情况、用药途径、药品类别、临床表现等方面进行分析。

结果:772例ADR中,男性比女性多,30~59岁患者发生的ADR多于其他年龄段;药店比其他药品生产和使用单位上报的ADR多,抗微生物药品、中药制剂引起的ADR比其他药品高;ADR的临床表现上,消化系统症状最多,皮肤及附件的损害次之。

结论:应加强ADR监测,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关键词:药品不良反应分析指导

【中图分类号】R-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1879(2012)12-0473-02

772例ADR中药店上报了400例,占51.82%。医疗机构上报370份,47.92%。生产机构上报2份,占0.26%。而作为药品主要使用场所医院,ADR报告率反而不及药店,这可能与我们对ADR的认识不够有关。我国对药品不良反应的定义为:合格药品在正常用法用量下出现的与用药目的无关或意外的有害反应。有的医务人员害怕是因为药品质量或技术水平引起,所以不敢上报;医院领导对ADR监测不够重视,害怕引起医疗纠纷也是导致医院发生的ADR不能上报的重要原因。应加强ADR报告宣传,使人们意识到,ADR监测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业,而不是只注重眼前,认为没有必要,也不能给医院带来直接的经济利益。在发达国家,药品生产企业的报告应占到总报告量的80%~90%,从我市的报告来看,药品生产企业应该加强认识,提高ADR报告的数量和质量。

1资料与方法

2010年市中心共收到ADR报告772例。采用描述性方法,对发生ADR的患者年龄、性别、上报ADR的单位分布情况、给药途径、ADR涉及的器官系统及临床表现、引发ADR的药物类别等进行了统计分析。

2结果

在772例ADR报告中,患者的年龄分布从1岁~83岁,各年龄段的ADR分布情况。男性患者占55.88%,女性患者占45.12%。药店上报了400例,占51.82%。医疗机构上报370份,47.92%。生产机构上报2份,占0.26%。从给药途径来看,口服给药占52.51%,静脉给药占44.81%,肌内注射占1.67%,外用占1.0%,见表1。药品所致的器官系统损害主要表现在消化系统、皮肤及附件、神经系统等,见表2。注射剂类型号的引起的ADR最多。占35.62。其次为片剂,占34.11。

3讨论

3.1患者一般情况与ADR。男性比女性多,30~59岁患者发生的ADR多于其他年龄段。

3.2ADR与给药途径的关系。因我市特殊的报告渠道(药店报告率高),而药店以口服药为主,故我市ADR口服给药引起的ADR占52.51%,位居榜首。静脉给药次之,占44.81%。其它的给药途径很少发生ADR。这同时也说明,我市ADR存在严重的漏报问题。

3.3ADR涉及的器官系统及临床表现。从表3可以看出,药品所致的器官系统损害主要表现在消化系统、皮肤系统、神经系统损害。

目前,我市ADR监测漏报比较严重,严重的ADR很少,绝大多数是轻微的、重复的。在以后的ADR监测中,加强医院的药品不良反应监测,重视对中药制剂的监测,加大ADR知识的宣传,在此基础上建立ADR数据库,为临床医生提供准确及合理用药的数据服务,有效地减少ADR的发生。

参考文献

[1]江腊梅,刘武.829例严重药品不良反应/事件报告分析[J].中国药物警戒,2010,11:686-689

[2]金伟华,王晓蕙.375例抗感染药物不良反应/事件报告分析[J].中国药物警戒,2011,2:113-116

上一篇:妊娠糖尿病母亲血糖控制情况与新生儿相关性分... 下一篇:门诊输液室差错发生的原因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