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特定非金融业反洗钱

时间:2022-09-17 02:40:54

浅析特定非金融业反洗钱

摘要:本文列举了主要特定非金融业的洗钱方式,分析了特定非金融业反洗钱难点,提出特定非金融业反洗钱工作的建议。

关键词:特定非金融业:反洗钱

中图分类号:F8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4392(2010)10―0061―02

近年来,随着金融监管制度的不断严格和完善,犯罪分子通过金融机构进行洗钱的成本和风险越来越大,洗钱风险有向特定非金融领域转移的趋势,一些洗钱犯罪分子开始利用房地产、贵金属、珠宝、典当品、拍卖品进行洗钱,甚至洗钱犯罪分子已经开始利用专业分工的优势,利用会计师、律师等进行洗钱。目前我国颁布的《反洗钱法》虽然已将特定非金融业原则上纳入了反洗钱义务主体范围,但对于特定非金融业的定义、范围、责任及义务等无明确规定,不利于我国反洗钱工作的开展。

一、利用特定非金融业进行洗钱的主要方式

(一)利用房地产进行洗钱

利用房地产进行洗钱首先是房地产(尤其是豪华地产)价值高,隐蔽性好,便于大额资金的出入,再加上我国还没有实行全国联网的房地产登记查询系统.特别是我国还没有将房地产领域纳入反洗钱监管范围.无相应的职能部门监督房地产市场资金.给非法资金进入房地产市场提供了机会。

(二)通过拍卖行进行洗钱

如洗钱分子与拍卖行串通,虚估拍品价格,再由同伙高价竞拍。这样,利用拍卖行的中介服务,将需要清洗的非法资金以巨额支付藏品的形式安全、迅速地转移。

(三)利用律师等法律服务人员进行洗钱

犯罪分子之所以利用律师等法律服务人员来帮助洗钱,是因为这些专业人士对其所提供的帮助起到了类似“把关人”的作用。律师等法律服务人员在提供税收建议以及公司设立、信托等方面所发挥的作用与金融机构所发挥的作用有异曲同工之处。一旦这些建议被犯罪分子采纳,将使传统的洗钱过程与形式变得更为复杂,因而也就增加了反洗钱侦破和控制的难度。如2004年最高人民法院对外公布的国内第一起洗钱犯罪案件“汪照洗钱案”就涉及律师参与洗钱问题。

(四)利用典当进行洗钱

洗钱分子将不法来源的当物抵押变现后,不再赎回形成绝当,从而将实物资产形成货币资产,达到洗钱的目的。

(五)利用彩票业进行洗钱

犯罪嫌疑人在购买彩票的过程中如果中得奖金,就形成了事实上的洗钱。而且,洗钱者会以购买彩票支持公益事业偶然得到奖金的事实掩盖其犯罪的真实性,既取得了“支持公益事业”之名,又取得“奖金”之实。

二、特定非金融业反洗钱的主要难点

(一)特定非金融业反洗钱意识薄弱,缺乏反洗钱主动性

在我国,经过近年来的实践与宣传,银行业的反洗钱意识明显提高,而特定非金融行业及其主管部门的反洗钱意识相对薄弱,对洗钱的概念、特征、危害以及反洗钱的意义等问题都缺乏基本的了解。特定非金融行业作为商业机构,盈利性是其主要目标。而履行反洗钱的相关义务,要支付相应的成本,包括制度的建设与专门岗位的设置成本、员工的培训成本、记录保存和报告成本、识别的机会成本等,报告主体在反洗钱义务的履行上缺乏物质上的动力,企业和有关部门主动配合反洗钱的意愿较低。因此。取得特定非金融机构的理解与支持,对于开展特定非金融行业的反洗钱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二)特定非金融业行业间协调难度大,反洗钱监管成本高

如果对特定非金融行业开展反洗钱工作,需要行业主管部门在制定规则、监督管理和教育培训等方面予以合作。而我国当前只有人民银行、国家外汇管理局和公安部建立了相应的反洗钱部门,或者加强了内设机构的反洗钱职能。国内外反洗钱工作的成功经验表明,反洗钱工作需要全社会的广泛支持,尤其需要金融机构、行政管理部门、执法机关及司法机关等部门的密切合作。目前,我国已经建立了反洗钱部际联席会议机制,在整合组织、资源和协调有关机构和部门的工作方面起了一定作用,但这只是一个松散的组织,协调功能有待进一步加强。同时,特定非金融行业跨度大,企业数量众多,资质各异,经营业务范围差异较大。如果强制要求特定非金融机构履行反洗钱报告制度,反洗钱行政主管部门将面临较大的监督管理成本。

(三)特定非金融业信息获取难度较大,可疑交易类型难以界定

一是部分交易非实名。非实名,意味着没有交易客户的基本信息,进而无法判断交易是否属于可疑交易,更无法实现交易信息的报送。如黄金珠宝的零售交易等。二是一些特定非金融行业、企业交易记录缺乏或不完整,更缺乏记录交易信息的基础数据库,致使数据的提取与收集较难。三是信息分散。非金融行业交易的信息往往分散于多个主体,如分散拥有房地产业交易信息的有房地产主管部门、房地产开发企业、房地产中介企业和银行等多个部门,导致获取信息的成本较高。同时,由于行业资金交易的复杂性和洗钱的隐蔽性,决定了特定非金融行业可疑交易的判断标准与类型难以准确界定。一些可疑交易如购房人购买房屋总价是否超过购房人的购买能力,是很难进行量化的,需要可疑交易的报告主体根据自己的经验和掌握的情况进行判断,主观性较大。

(四)特定非金融业的可疑监测处于探索阶段,国外可借鉴经验少

国际上关于银行业反洗钱的经验相对较丰富,借鉴的成功经验较多,比如FATF和巴塞尔银行法规与监管实践委员会都对银行业的反洗钱制度建设提供了较为详细的建议和指引。但是。特定非金融机构首次被赋予反洗钱义务,是在2003年金融行动特别工作组《40条建议》修改版中,之前仅有美国、英国等少数国家对此有过探索性实践。截至当前,仍然有1/3的FATF成员国尚未采纳FATF关于对特定非金融行业开展可疑交易监测的建议。因此对特定非金融行业开展反洗钱监测是一项开创性的工作,可借鉴的国际经验较少。

三、特定非金融业反洗钱工作的建议

(一)建议制定特定非金融业反洗钱法律法规制度,建立完备的反洗钱法律体系

2003年,反洗钱金融行动特别工作组(FATF)就在《四十项建议》中明确规定了“承担反洗钱义务的特定非金融机构的范围,包括:赌场、房地产商、贵金属……等”。而《反洗钱法》第三十五条规定了应当履行反洗钱义务的特定非金融机构的范围、其履行反洗钱义务和对其监督管理的具体办法,南国务院反洗钱行政主管部门会同国务院有关部门制定。建议人民银行尽快会同特定非金融业的行业主管部门制定特定非金融机构反洗钱义务配套法律法规,明确特定非金融机构在履行建立健全客户身份识别制度、大额交易和可疑交易报告制度、客户身份资料和交易记录保存制度等反洗钱义务的相关规定。

(二)完善反洗钱联席会议制度建设,形成特定非金融业反洗钱工作合力

人民银行应提请国务院法制办重新修订《反洗钱工作部际联席会议制度》,将国土资源部、民政部、国家体育总局等特定行业主管部门列人反洗钱工作部际联席会议成员单位,明确其职责与分工,规定其在行业管理过程中要求其被监管机构与金融机构一样应当承担客户身份识别、可疑资金报告的反洗钱法律义务,促进反洗钱协调机制建设更加分健全。

(三)建议完善特定非金融业业务管理系统,提高反洗钱监测水平

当前反洗钱监测更多地运用科技手段,增加反洗钱实时监测处置能力。在特定非金融业开展反洗钱监测要有一个完善且功能齐全的业务管理系统作为基础,这样在反洗钱实时监控时可以通过业务管理系统的报告或反洗钱监测系统的主动采集,形成可监测、待核查的基础信息,将收集的信息进行归纳分类、甄别与监督,可为反洗钱监管部门提供跟踪检查线索。在此基础上建立起特定行业反洗钱监测信息平台和分析系统,才能提高反洗钱在特定非金融行业的监测水平。

(四)加强特定非金融行业反洗钱宣传培训工作,提高从业人员反洗钱意识和监测水平

要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媒体加强反洗钱知识的宣传。联合有关行业主管部门,开展特定非金融行业反洗钱知识培训,促使其从业人员从思想上树立起法规意识、责任意识,自觉地在办理业务过程中从各个环节上把好反洗钱审查监督关,提高客户身份识别及资金的监测、分析和甄别水平,加强可疑交易的报告工作,提高反洗钱工作的有效性。

上一篇:产业结构调整推动地方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探讨 下一篇:天津市信用评级机构发展问题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