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护理与体会

时间:2022-09-17 02:33:29

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护理与体会

【摘要】目的探讨和分析对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患者进行护理,总结其临床应用的价值。方法对具有完整临床资料的2009年10月至2012年10月来我院就诊的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40例进行回顾性分析,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的内科治疗和护理措施。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生理、心理的护理干预措施。观察临床治疗和护理的效果。结果按制定的标准评价治疗和护理的临床效果。对照组舒适程度高度4例,中度10例,低度6例。观察组舒适程度高度6例,中度12例,低度2例。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有效的护理措施能够提高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的依从性,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了患者舒适程度,具有比较好的临床疗效,值得临床应用和推广。

【关键词】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护理;临床应用

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是由外伤所致的脑底出血或脊髓表面血管破裂出血进入蛛网膜下腔,是临床上颅内出血的一种表现[1]。该病起病急骤,突发剧烈头痛、脑膜刺激征及血性脑脊液,出血率高,并发症多,病死率也较高。一旦发病,需要及时进行诊断和治疗[2]。因此,做好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急性发作期护理显得尤为重要[3]。为探讨和分析对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患者进行护理,总结其临床应用的价值,本院对2009年10月至2012年10月来我院进行就诊的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在常规内科治疗以及综合护理的基础上,进行护理干预,具有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40例来我院进行就诊的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就诊时间为2009年10月至2012年10月,年龄38-63岁,平均年龄53.4岁。随机分为观察组和治疗组两组。观察组患者有20例,男13例,女7例,年龄38-63岁,平均年龄为53.6岁,平均病程为5.3天。对照组患者20例,男13例,女7例,年龄在39-62岁,平均年龄53.2岁,平均病程为5.5天。两组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等方面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治疗和护理措施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的内科治疗,并且在治疗的过程中进行一般护理措施。观察组在对照组常规治疗和护理的基础上进行护理干预,主要包括:①生理护理:患者应绝对进行卧床休息,为减少患者体力消耗,并降低体内的代谢率,增加患者各个脏器的能量供应,可有利于患者的尽早康复。创造舒适的环境能减少患者的不良因素刺激。床边可配备大小便器、污物桶等生活用品,及时更换患者污染的衣物、被褥等,避免会给患者带来身体上的不适感,防止紧急的意外的情况发生[4];②心理护理:在治疗过程中须将心理护理的治疗贯穿于住院期间的各项治疗和护理过程的始终,保持较好的服务态度是首选。护理工作人员应做到主动热情地接诊每位患者,妥善安置好每位患者的床位。详细记录并介绍病区的环境及主管医生、护士等人员的配备情况,说明住院期间的各个注意事项,使患者能够产生较好的印象,全面并仔细地了解和评估患者的病情、家庭和心理顾虑等情况,积极采取有针对性的心理疏导措施,并对患者讲解其疾病的发生和发展各个过程,例举其中已经能够成功治愈的病例,使患者能够放松自己的心情,消除自己恐惧心理。让患者真正能够比较正确地对待疾病,坚定战胜疾病的信心,可提高其对护理的依从性,有利于提高临床的治疗效果;③观察患者生命体征的每项变化。治疗过程中应注重观察并注意患者的生命体征及有关意识变化,例如呼吸、血压、心率、脉搏等,如果重症的患者出现了发绀等缺氧的症状时,应采用吸氧,血气监测及心电监护,在护理治疗过程中保证操作规范和患者吸氧的安全,记录好抢救的效果,并随时根据患者的呼吸困难程度来调节氧流量[5];④并发症预见性护理:对患者双下肢进行被动性活动,防止其长期卧床会导致深静脉血栓发生,促进早日康复,由于患者长期卧床,还会导致其身体比较虚弱,护理人员应定期协助患者进行翻身,拍背,按摩受压的部位,保持其床整、干燥,保持其皮肤清洁,防止患者发生褥疮;⑤康复护理。护理人员向患者或家属及时解释患者疾病的知识,说明康复训练的重要性,患者的病情稳定后,可协助患者进行四肢的主动或被动的活动,保持患肢处于功能位,防止其出现关节畸形。对于存在语言功能障碍的患者可从简单字开始结合手势进行语言方面的锻炼,提高患者的语言交流能力。

1.3效果评价标准治疗和护理过程中,通过观察和比较患者的临床舒适程度来评价实施护理的效果。主要分低度、中度和高度舒适三个层次。

1.4统计学处理方法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2.0对有关统计学数据进行处理,并进行X2检验,P

2结果

按制定的标准评价治疗和护理的临床效果。对照组舒适程度高度4例,中度10例,低度6例。观察组舒适程度高度6例,中度12例,低度2例。经X2检验,观察组与对照组效果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P

综上所述,综合护理措施对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患者比较重要,急性期除给予常规的一般护理措施外,通过细致观察患者的病情,及时发现其颅高压增高、脑血管出现痉挛以及再出血等并发症,有利于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使患者能够达到绝对卧床休息,提高患者的舒适程度,有利于疾病的康复,值得临床借鉴和推广。

参考文献

[1]姜虹.蛛网膜下腔出血的系统化护理干预[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2,12(15):91-92.

[2]关素平.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行脑室穿刺外引流术的护理[J].中外医疗,2012,23:156-157.

[3]刘梅枝.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48例护理体会[J].河南职工医学院学报,2012,5(24):1669-670.

[4]郝莉莉,郭锐.蛛网膜下腔出血综合管理护理体会[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1,16(15):95.

[5]彭先芬.蛛网膜下腔出血33例舒适护理[J].齐鲁护理杂志,2012,27(18):59-60.

上一篇:等我回来,其其格 下一篇:子宫腺肌病64例临床病理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