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艾滋病药物市场透视

时间:2022-09-17 02:01:59

抗艾滋病药物市场透视

联合国艾滋病联合规划署11月25日发表的《2003年度全球艾滋病流行报告》指出,目前全世界艾滋病病毒携带者达到4000万人,其中250万是不足15岁的少年;一年来全球新增500万艾滋病病毒携带者,其中300万人死亡。世界卫生组织和联合国艾滋病联合规划署12月1日在日内瓦公布了一项新的艾滋病防治计划,旨在到2005年使全球300万艾滋病患者得到抗逆转录病毒治疗。联合国艾滋病联合规划署执行干事皮奥也认为,缺乏艾滋病治疗手段已成为“全球紧急事态”,除非人们大幅度增加艾滋病治疗的规模,艾滋病蔓延的势头将难以得到遏制,而治疗和预防是真正有效的艾滋病防治战略中的“两根支柱”。

艾滋病被称为“世纪绝症”和危害人类生命的“第一杀手”,每年全球死于此病的人数高达二百多万。我国目前已处在艾滋病的快速增长期,防治艾滋病迫在眉睫。世界艾滋病患者百分之九十居住在发展中国家,由于抗艾滋病药物价格昂贵,这些国家中的很多患者难以得到有效治疗。

联合国艾滋病联合规划署预言:如果不强化预防措施,到2020年,艾滋病还将夺走6800万人的生命,要想有效地抵御艾滋病的传播,在未来10年里,全世界每年要至少投入100亿美元,而如今全世界的投入还不到这一数字的三分之一。

现在全世界有4000万艾滋病感染者,已经有1500万到2000万人死于艾滋病。绝大多数艾滋病感染者都在发展中国家,大概占全部人数的95%。

到2003年底,我国感染艾滋病病毒的患者人数达到85万人。我国正处在艾滋病大流行的前沿,现在发现的只有4万多例,也就是说,95%的传染源我们根本就不知道。如果不采取行之有效的公共保健措施,到2010年底该数字有可能升至1000万人。

联合国的官员表示:艾滋病已经成为需要各国认真对待的全球性问题。

2002年8月6日由东北制药集团公司生产的齐多夫定(AZT)片剂和胶囊剂上市,它是我国批准生产的第一个国产抗艾滋病药品,随后又批准了国产去羟肌苷与司他夫定,他标志着国内抗艾滋病药品市场开始启动。

抗艾滋病药物及疗法的进展

第一阶段科学家们将主要精力放在核苷逆转录酶抑制剂上,这一阶段开发出来的药物主要有AZT、DDI、DDC以及D4T等。其中美国葛兰素-威康公司1986年开发出的AZT最具代表性。AZT能够减少艾滋病病毒对人体免疫系统的破坏,延长艾滋病人的生命。它能够抑制病毒的繁殖、扩散,但不能消除病毒,已被病毒破坏的细胞也无法逆转。AZT上市两年以后,发现它可能破坏服用者的骨髓,并引起肺部并发症、严重贫血等副作用,病毒也很快产生变异和抗药性,但AZT及类似药物仍然是治疗艾滋病的主力。

第二阶段始于20世纪90年代早期,从瑞士罗氏公司推出“saquinavir”开始,这一阶段科学家们将工作重心转移到蛋白酶抑制剂的方向。这类药品通过破坏艾滋病病毒生存所必需的蛋白酶来杀死病毒,它们产生疗效的时间较长,不像AZT等药物因病人服药后体内的病毒很快变异而失效。

第三阶段的重大成就是科学家发现药物混合疗法可阻止艾滋病病毒的繁殖,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华裔科学家何大一发明的“鸡尾酒”疗法。这种疗法是将蛋白酶抑制剂和其他多种抗病毒药物混合,它可使血液和免疫系统中的艾滋病毒数量大为减少,从而延长病毒携带者的生命。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问世至今,“鸡尾酒”一直被认为是最有效的治疗方式并被广泛采用。但这一方法的缺陷是,残留的病毒会潜伏在患者体内,并可能在适当的时机继续繁殖。

美国和瑞士两家公司2002年7月8日在巴塞罗那举行的世界艾滋病大会上宣布研制出抗艾滋病新药T-20(enfuvirtide),T-20商品名为Fuzeon,是新一类HIV融合抑制剂,通过抑制HIV病毒进入CD4补体细胞达到治疗效果。而现有的药物均是在感染发生后,进入病毒细胞内部抑制其复制的。通过与其他抗病毒药物合用,enfuvirtide为那些已对现有疗法产生耐药性的HIV患者提供了新的治疗选择,被称为人类在抗艾滋病药物及疗法研究方面已步入第四阶段。

T-20是一种皮下注射抑制剂,与此前所有抗艾滋病类药物在艾滋病病毒已进入免疫系统细胞后才发挥作用不同,它能够阻止艾滋病病毒进入机体免疫细胞,并能增加免疫细胞的生长,对目前因服用其他药物而产生抗药性的患者尤其有效。2003年初上市。

国内抗艾滋病药物现状

东北制药集团公司生产的齐多夫定(AZT)片剂和胶囊剂2002年8月初上市,其商品定名为“克度”。它结束了我国抗艾滋病病毒药品完全依赖进口的历史。

随后,上海迪赛诺生物医药有限公司治疗艾滋病的新药去羟肌苷与司他夫定得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颁发的新药证书及生产批文。 这意味着在我国市场上,已有3种国产治疗艾滋病药物,标志着我国艾滋病治疗药物国产化目标的初步实现。同时对于降低艾滋病患者的治疗费用会起到积极作用。

这3种抗艾滋病病毒的药物是国际认可的治疗艾滋病的有效疗法“鸡尾酒疗法”中的重要药品。

目前,我国已批准进口的抗艾滋病毒药物有11种,解决了病患者没有治疗药物的问题。

今后一段时间内还会有抗艾滋病毒的药物获得批准,这些药物将满足抗艾滋病毒联合用药的需求。

目前有十几家国内企业已经申请生产不再受专利权保护的艾滋病药物的仿制药,并有可能在年底前开始生产。

2001年11月19日, 厦门市迈克化学实业有限公司赢得了巴西政府总额达150万美元的订单,这是国内医药企业首次将抗艾滋病药批量打入国际市场。据报道,迈克化学年初就已形成了齐多夫定的批量生产能力,年产量达30吨,仅次于韩国Samchlly公司。据称有希望在未来2~3年内达到世界第一。到目前为止,迈克化学已经拥有齐多夫定、拉米夫定、司他夫定、茚地那维、奈非那维、奈维那平、地丹诺辛等7种抗艾滋病原料药。已成为印度、韩国、巴西等国家大药厂的原料主要供应商,也是我国齐多夫定主要的出口商之一。迈克化学目前正在申报抗艾滋病药齐多夫定的注册文号。

上海迪赛诺生物医药有限公司是国内开发艾滋病治疗药的重要企业之一。除了去羟肌苷,该公司仿制的另外3种抗艾滋病药--司他夫定、齐多夫定及奈韦拉平,也已由国家药监局批准或受理。

2003年10月9日,浙江华海成为中国鸡尾酒疗法三大系列制剂中均有产品获得国家批准的惟一生产企业。

华海现有的抗艾药包括: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剂去羟肌苷原料药及其制剂艾略片剂,非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剂奈韦拉平原料药及其制剂艾极胶囊、艾太片剂,蛋白酶抑制剂硫酸茚地那韦原料药及其制剂艾克立宁片剂。

一年多来抗艾药在国内的推广步履维艰,销售状况恐怕难以用“好”来形容。东北制药总厂、上海迪赛诺、浙江华海、厦门迈克等几家国产抗艾药生产企业纷纷将此类品种的盈利点转移到原料药出口上。

国内市场使用的主要品种

⑴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剂(NRTIs):该类药物为核苷酸类似物,在DNA或RNA复制或逆转录过程中,能竞争性地参与新合成核苷酸链,并终止链的继续合成,使HIV病毒的RNA不能逆转录或通过前病毒DNA与宿主细胞染色体整合,从而抑制HIV逆转录酶活性,阻断感染发生。

⑵非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剂(NNRTIs):该类药的作用机理是与HIV逆转录酶催化活性部分的邻近区域结合抑制酶活性。

⑶蛋白酶抑制剂(PIs) :HIV逆转录病毒基因编码的前体蛋白需要在蛋白酶作用下裂解为功能性结构蛋白才能装配成完整病毒颗粒。蛋白酶抑制剂可与病毒蛋白酶催化基因结合抑制酶活性,导致蛋白前体不能裂解和形成成熟病毒体。

政策支持力度大

东北制药集团公司生产的齐多夫定从报批到获准仅仅只用了7.5个月的时间,在国内新药审批史上创了一个最短的记录

目前,我国的艾滋病的感染源已经到了一个高发期,增长速度很快,就是社会的需求呼声非常高。这个原因也引起了国家的高度重视。为遏止艾滋病在我国的蔓延,2002年3月,国家药监局还专门下发通知,对抗艾滋病药的审批给予了政策上的支持,制定了一个加快审批的程序,在第一时间进行审批。对于进口的国外已经上市的抗艾滋病毒药物以及我国生产的相同品种,免除了临床实验。审批的时限和普通药物比较应该提前了一年以上的时间。

据报道,有关部门就免征进口艾滋病治疗药物关税、增值税等问题已初步达成共识,这意味着更多的艾滋病患者有望尽早用上抗病毒药物。

除了准备免征进口艾滋病治疗药物关税、增值税外,我国还正加速药物国产化进程,以进一步降低抗病毒药物成本。通过这些措施,艾滋病人一年的治疗费用将有望降到1万元左右。另外,我国还准备拨出专款对贫困地区艾滋病患者进行补助。

从2002 年开始,中央财政每年用于艾滋病性病防治专项经费从1500万元增长到1亿元。同时,中央政府又投入12.5亿元国债,地方政府投入10亿元,新建、改建血站、血库459个,保障了输血安全。

艾滋病药物知识产权和价格的搏杀

治疗艾滋病的药物可能是世界上最贵的药,国外市场上的价格每个病人大概一年需要8-10万人民币左右。发展中国家面临的最大矛盾就是进口药价格太高,而仿制药又有可能侵犯专利。2001年底,在世贸谈判上,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花了整整6天时间来讨论相关的知识产权问题,最终达成了这样的协议:发展中国家在发生健康危机的时候,可以生产和购买仿制药,保证患者有药可用。

由于艾滋病的治疗是需要一组药物特别是两大类药物,也就说逆转录酶抑制剂和蛋白酶抑制剂的合并使用,那么对于后一类蛋白酶抑制剂的药物,它们由于发明得比较晚,专利期还会维持若干年,那么单等专利保护期过期这条路是走不通的。

南非作为第一个使用这样条款的国家,被西方的三十几个制药公司告到法庭上,这个官司一直僵持了一年多,直到今年西方制药公司才撤诉。

今年初由印度著名的非专利制药商Cipla Ltd.(P.CIP)引发了艾滋病药物降价风潮,这家公司承诺将以每年每位病人600美元的价格,在非洲出售一套由三种抗爱滋药合成的产品,此价格比大型制药公司同等药品的折扣价还要低40%。 而第二家印度制药商Hetero Drugs Ltd.宣布,该公司同样药品的售价为347美元/年。

对此,西方制药公司采取了全面削价行动,默克Crixivan的新售价要低于印度Hetero生产的非专利版本,Hetero的售价每年要2,300美元。默克说为了满足需求,公司正在扩大生产线,将Crixivan的产量翻三倍。默克说,Crixivan和Stocrin的新售价使公司无利可图,然而这种说法不可能得到第三方证实,因为无法知道该公司的生产成本。

全球患者与生产厂商之间就从来没有停止博弈。国际上有效治疗艾滋病的药品基本上完全为欧美几大跨国公司所垄断,我国国内当前治疗使用的7种药品也全部从国外进口,价格博弈在国内也从来没有停止过。

目前这些抗艾滋病药物的价格仍然非常高,每年大概需要4千到1万美元,也就是5到8万人民币。但是这仅仅是药费。服用艾滋病药是非常复杂的,不能一星期只吃一种药,必须同时服用几种药,而且还要观察服用后的药物反应;还要付大量的医疗费;要定期去诊所作检查;所有这些都算在一起的话,所需的花费大概还需再翻一倍。因为药价太高,治疗过程又很复杂,最多有5%-10%能够得到治疗。

外国药品制造商已经同意在我国降低价格,将每位患者的年治疗费用从16,000美元降至4,000美元左右。

这仍然远远超出了多数我国患者的承受能力,我国政府正在进行磋商,争取进一步降低价格。经过卫生部再三做工作,这些进口抗艾滋病药价,还有下调的可能,目前这些厂商正在按照卫生部提出的建议,制订再降价的具体方案。

2002年9月卫生部否认了有关我国政府正在考虑允许国内企业侵犯外国公司专利权,生产艾滋病药物的仿制药的报道,但同时表示,希望进口药物进一步降价。我国政府希望降低艾滋病的治疗费用,但不会因此而侵犯有关方面的知识产权。

我国卫生部已经与进入我国的几大艾滋病药跨国公司进行了协商,达成了一系列降价协议。

某家跨国公司高层透露,再次降价的目的是让我国工薪阶层患者能用得起。另外我国国产药物的上市也打破了价格的垄断。

和进口的单组分药物相比,“克度”的价格只是其十分之一。对于可以使用“克度”和“拉米福定”联合治疗的艾滋病患者,治疗费用有望较大幅度的下降。国产药批量上市以后,一个艾滋病患者一年的药费就可以从8万元降到4、5千元。

目前一些抗艾滋病的相关药物已在一些地区进入医疗保险报销目录中,“克度”正在为进入“医保”做工作。

艾滋病人俱乐部曾经在网上向病友调查过个人能够承受的药费水平,每月300元左右的药费是50%以上的患者所希望能够达到的。目前艾滋病的药物只有5-6种,如果这些药物都能有国内的仿制药品替代,那么病人的药费可以降低到300元左右。

市场分析

据决策资源公司的研究,在世界的七个主要市场(美国、法国、德国、意大利、西班牙、英国和日本)治疗免疫缺陷病毒的药品的销售额1999年总价值达到34亿美元,期望到2009年增加到71亿美元。

增长主要是由于免疫缺陷病毒艾滋病流行增加和正在治疗的患者数量的扩大,以及加入到已确定方法新种类药品治疗剂使用增加的驱动。

研究预测:到2004年Combivir在五个新出现的市场的潜在销售额为63亿美元,Viramune为29亿美元,以现在10%的美国价格。对于Videx来说,如果它的价格将类似地减少,其销售额仅超过20亿美元。

发展中国家对抗艾滋病药需求量是相当大的,每年仅政府采购量就达10~12亿美元。

目前艾滋病治疗采用的是“鸡尾酒”疗法,要想把艾滋病患者的药费降下来,需要不同种类的国产药上市。如果从一开始就得到及时和正规的治疗,现有的鸡尾酒疗法能够使艾滋病人一直维持正常的生活。

以患者可以接受用药花费4000元,按年底患者数量来计算则我国每年艾滋病药物市场销售额是40亿元。按照目前的治疗人数来计算不过数亿元,可以说是发展空间有限,国内主要的厂家把目标对准了国外。

上海迪赛诺生物医药有限公司以印度市场为主攻对象。茚地那韦原料药现在年出口已达12吨,位居国内第一,而其制剂出口也已列入计划,正在注册之中,要克服的只是时间问题而已。

厦门迈克的齐多夫定原料药是国内第一个批量出口到巴西和南非的。今年9月份,厦门迈克顺利通过了巴西卫生部的验收和认证,并与其签订了5年合同,成为巴西卫生部3家全球定点原料药供应商之一,目前国内只此一家。同时,厦门迈克还通过了在非洲13个国家的药品进口注册,可以向其出口抗艾滋病药物制剂产品,这可能也是国内第一家。厦门迈克的抗艾原料药年出口总额已达5000万美元由此可见,国产抗艾滋病原料药在国际市场上风头正劲。

主要品种的市场表现

齐夫多定:葛兰素史克公司研究开发。世界上第一个获准生产的抗艾滋病药品,因其疗效确切,成为目前抗艾滋病药品中最基本的组合成份,并已成为考察这类新药疗效优劣的参照药物。Combivir (拉米夫定+齐多夫定)2002年销售额为8.8亿美元,增长1%。在世界前200个畅销药中列第63位。

司他夫定(Stavudine,Zerit) :美国百时美施贵宝公司研发,1994年6月获FDA批准上市。本品2002年全球销售额4.43亿美元,比上年减少14%。在世界前200个畅销药中列第151位。

茚地那韦(Indinavir,Crixivan) :由美国默克公司研制,1996年3月获FDA批准上市,商品名为“佳息患”。本品2000年全球销售额5.30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0.2%。在世界前200个畅销药中列第95位(1999年排名第60位)。

奈非那韦(Nelfinavir,Viracept) :瑞士罗氏研制,于1997年3月获FDA批准上市。2002年全球销售额为3.36亿美元,同比减少7.7%。在世界前200个畅销药中列第181位。

上一篇:会议营销――宝刀出鞘 下一篇:头发疾病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