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题大做――基于高考数学压轴题的教学设计

时间:2022-09-17 12:15:40

小题大做――基于高考数学压轴题的教学设计

摘要:高考,作为中国第一大考,牵动着亿万家庭的神经。能否在千军万马中脱颖而出,更多取决于平时刻苦而又严格的训练。如何引领学生从小处入手,深入浅出,游刃有余地解决高考数学中的重难点问题,一直以来都是广大教师不断探索的经典课题。“小题大做”作为高考数学压轴题的突破口,已经被越来越多的教师采用。

关键词:小题大做 高考 压轴题 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C DOI:10.3969/j.issn.1672-8181.2014.18.032

1 小题大做的内涵

第一,小题是指来自教材中的典型的例题及课后练习题或课后习题;

第二,大做是指以这些典型的“小题”作为母题,一题多变,适当加宽加深,用以解决高考数学压轴题。

2 小题大做的教学设计

第一,设计意图:解决高考数学压轴题;

第二,设计过程:

(1)选择“小题”即母题;紧密围绕高考数学七大主干知识,深挖教材,依据新课标要求精心选择;

(2)一题多变;注重知识横向、纵向的联接,多角度立体设计;

(3)加深加宽:以高考压轴题难度为准绳,在实践中学会研究,利用研究指导实践。

3 小题大做的案例分析

教学设计:

第一,题目:高考数学压轴题系列之导数与不等式综合。

第二,设计过程:

(1)精选“小题”即母题,试题来源:人教版教材选修4-5第72页贝努力不等式:设x>-1,且x≠0,n为大于是的自然数,则(1+x)n>1+nx.

(2)一题多变:依母题为原本,进一步探寻相关结论如下:

常用的近似计算公式(当|x|充分小时)

① [1+x]≈1+[1

2]x; ② [1+x] ≈1+[1

n]x; ③[ 1

1+x] ≈1-x;

④(1+x)≈1+αx(αR) ⑤ex≈1+x; ⑥ln(1+x)≈x;

(3)加深加宽:深入研究历年高考数学压轴题,提炼总结,概括提升针对⑤ex≈1+x; ⑥1n(1+x)≈x;进一步引入高观点结论:

泰勒展开式对⑤ex=1+x+[x2

2!]+[x3

3!]+[x4

4!]+……可推广为ex≥1+x+[x2

2] (x≥0)等;

对⑥有ln(1+x)=x-[1

2]x2+[1

2]x3-…+(-1)n-1[1

n]xn+Rn(x),由此可得

1n(1+x)≤x(x>-1),更进一步提炼,又可得出以下重要结论:

()1-[1

n]≤lnx≤x-1;

()ln(x+1)≤x≤ex-1;

()x≥0,x-[1

2]x2≤ln(x+1)≤x-[1

2]x2+[1

3]x2;

()x≥1,lnx≤[1

2](x-[1

n])≤x-1。

以上5个重要结论均可用图像法快速证明。

第三,学以致用:

例1.(2013高考新课标全国Ⅱ卷21题)

已知函数f(x) =ex-ln(x+m);(Ⅱ)当m≤2时,证明f(x)>0 .

分析:由结论ex≥1+x,ln(1+x)≤x(x-1),

又由ln(x+2)≥ln(x+m),

故有ex≥1+x≥ln(x+2)≥ln(x+m),即可证明结论。

题后反思:当题中出现与诸如ex;lnx;ln(1+x)等有关的不等式综合问题时,应高度注意上面5个重要结论的应用,降低思维难度,提高解题效率。

例2.(2012天津卷20题)

已知函数f(x)=x-ln(x+a)的最小值为0,其中a>0.

(Ⅱ)若对任意的x[0,+∞),有f(x)≤kx2成立,求实数的最小值;

分析:由(Ⅰ)可得a=1,原题等价于当x-ln(x+1)≤kx2恒成立时,实数的最小值。

由于结论1n(1+x)≥x-[1

2]x2恒成立,故只需x-kx2≤x-[1

2]x2恒成立,所以有k≥[1

2]。

题后反思:本题解法很多,不同思路引发的解题过程颇有差异。本解法充分利用1n(x+1)的泰勒展开式,完成从对数函数向二次函数的转化,从而使原命题转化为二次函数恒成立问题,大大降低了思维难度,避免了复杂的求导运算过程,真正达到高效解决问题。

例3.(2011浙江卷22题)

已知函数f(x)=2aln(1+x)-x(a>0).

题后反思:本题为典型的数列不等式证明问题,构造函数不等式是解决问题的关键。如何快速、准确地构造函数不等式?

法一分析法,两边凑。即先将原命题合理转化,再进一步观察分析,探寻出函数原型,最后递推叠加即可;

法二是依据已知函数联系已经探索出来的5个重要结论,直接构造新的函数不等式,即直接法。其特点是思路清晰、方向明确,比较易于学生掌握。

4 结语

荷兰数学家、教育家弗赖登塔尔认为:学习数学唯一正确的方向是实行再创造,就是由学生本人把自己要学的东西自己去发现或创造出来。小题大做,举一反三,充分体现出学生在实践中研究,不断自主发现和创新,并利用自己的研究指导实践的创新思维模式,激发学生创造的潜能,真正做到高效学习。

参考文献:

[1]邱红,徐卫国.一道赛题的多种解法[J].中学生数学,2014,(2).

[2]郭胜光.一道2013年高考压轴题的探究[J].理科考试研究,2014,(1).

[3]杨小军.科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J].神州,2013,(21).

[4]王洪忠,陈学星.创新能力培养[M].青岛中国海洋大学出版社,2008.

作者简介:闫东(1972-),男,辽宁大连人,西南大学教育博士在读,全国奥数高级教练,辽宁省大连市旅顺中学副校长,重庆 400715

李艳玲(1972-),女,辽宁大连人,辽宁省大连市第一中学,辽宁大连 116011

上一篇:新媒介背景下的播音主持专业人才综合素质培养... 下一篇:用真爱开启孩子的心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