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室辣椒袋式无土丰产栽培技术

时间:2022-09-17 12:00:09

温室辣椒袋式无土丰产栽培技术

近年来,笔者在温室内采用袋式无土栽培技术种植辣椒,每公顷产量比同等条件对比田辣椒产量增加40%左右。栽培袋为辣椒根系提供了疏松、通透性良好的全新生长环境,为根系生长提供了足够的养分、水分、空气,促进了辣椒生长;能增加辣椒产量,提高辣椒品质,克服连作障碍;节约用水,提高肥效,减少肥料损耗,清洁卫生,减轻病虫为害;无需中耕除草,可降低劳动成本;不受土壤条件限制,在沙漠荒滩、盐碱地等地也可发展辣椒生产,具有较高的推广价值和广阔的市场前景。

栽培品种

可选择瑞克斯旺迅驰37-74、超群尖椒等进行栽培。

育苗

浸种催芽

将辣椒种子倒入55 ℃水中,边倒边搅拌,沉淀种子中所含杂质,浸泡30 min后将水倒掉,换上30 ℃的温 水浸泡12 h,用40 %磷酸三钠100倍液浸种20 min后用湿布包好,放入25 ℃恒温箱中进行催芽4~5 天。

育苗方式

采用穴盘育苗。将草炭土、蛭石、珍珠岩按6V:2V:2V的体积比混匀,每立方米基质中加入50 %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 g消毒,配置成营养土。把基质倒入穴盘后用刮板刮平,将催芽后的辣椒种子点播在穴盘中,每穴1 粒,铺一薄层基质覆盖种子,浇透水后放于遮阴处。

当辣椒苗长出3~4 片真叶后即可定植到栽培袋内。

栽培袋的准备

基质原料及栽培袋的选择

选用直径30 cm、长50 cm不透光的无公害蔬菜生产专用膜制包装袋作为栽培袋。基质原料可选用草炭土、稻壳、珍珠岩、菌渣、蛭石、煤渣等,按照一定比例混合均匀后使用。

基质的消毒与填装

将基质配料堆放,浇透水后覆盖薄膜,进行高温发酵以消毒灭菌。当基质无异味后,填充入栽培袋中,并封紧袋口。在温室地面上铺一层塑料薄膜,膜的四边压紧,使栽培袋不直接接触土壤,防止土传病虫害的传播。然后,将栽培袋按照栽植密度,呈南北向整齐摆放在薄膜上。

设置排水沟

每两列栽培袋中间留出15 cm间隔作为排水沟,排水沟每米倾斜2 cm左右,确保栽培袋内多余水分能够沿排水沟顺利排出。

定植

安装好滴灌系统,每畦铺设滴灌管2 条。

定植前7 天密闭温室,提高室温。同时,每667 m2用硫磺粉10 kg加锯末点燃熏蒸消毒,烟熏后密闭温室2 天,可有效杀死室内各种病菌及虫卵。

把栽培袋内基质灌透水,在栽培袋侧下方距地面5 cm、两端各6 cm,近排水沟侧,分别用锋利的刀片切一条长4 cm的口,以便袋内多余水分能够排出,防止沤根。在栽培袋朝上的一面中间位置处割长8 cm的“十”字形定植穴切口,从中取出部分基质,将辣椒幼苗带基质坨移栽入栽培袋中,并适当按压,使辣椒根系与周围基质接触紧密。将栽培袋切口盖好后开启滴灌系统浇水,缩短缓苗时间,提高幼苗成活率。

田间管理

肥水管理

辣椒定植后,每2 天浇1 次水,每次开启10 min;缓苗后,植株进入旺盛生长期,应适当控水,防止辣椒幼苗徒长;大部分门椒坐住后,每天浇水时间延长至每次15 min。辣椒生长进入盛果期后,要加强肥水管理,结合浇水进行追肥,促进果实生长以利于提高产量。每667 m2追施尿素20 kg,门椒采收后,结合浇水追施磷酸二铵。追肥时,磷酸二铵与尿素二者应交替使用。阴雨天酌情减少。

温度管理

辣椒定植后,白天温度控制在25~28 ℃,夜间18~20 ℃为宜,白天温度超过30 ℃时及时通风换气,防止苗株徒长。缓苗后将温度控制在25~27 ℃,夜间温度保持在15 ℃以上。

光照管理

辣椒性喜光,除了定植后头2 天需要对苗床进行遮荫外,应经常清扫室面灰尘,保持室面洁净,提高透光率。日常管理中,在保持温室内温度的前提下,尽量早揭晚盖草苫,增加光照时间,让植株多见光,每天室内保持8 h以上充足光照。

植株调整

将门椒以下发生的侧枝及时抹掉。保留两主枝,从第二节开始只留一个枝条,并从第3个分枝点处用尼龙绳绳吊蔓,保持植株直立生长。对植株内部的弱枝、徒长枝及一些衰败老叶、病叶及时摘除,以改善田间通风状况,促进养分积累,有利于丰产的形成。

病虫害防治

日光温室辣椒的病虫害主要有病毒病、疫病、炭疽病、茶黄螨、烟青虫等。可用20%病毒A 500倍液喷雾防治病毒病,防治疫病可用25%甲霜灵可湿性粉剂或72.2%普力克水剂800倍液交替喷雾。用70%代森锰锌800倍液防治炭疽病。用48%乐斯本乳油1500倍液喷雾防治茶黄螨,用2%阿维菌素1500倍液防治烟青虫。

采收

采收宜在晴天早上进行。门椒应适当早摘,以免坠秧,影响上层果实的发育和产量的形成。其他果实成熟后尽快采收,促进营养的转移运输。

上一篇:中国特殊行业融资模式探究 下一篇:基于主成分分析法的区域金融生态环境评价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