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养池塘周年水质管理

时间:2022-09-17 11:59:57

精养池塘周年水质管理

随着养殖规模的扩大,要实现高产、高效、优质的目的,更须提高水产养殖疾病控制的水平,而最有效、最经济的措施之一就是控制好水质。以下是精养鱼池一年四季的水质特点和管理措施。

1.春季(3~5月)

(1)水质特点。春季随着天气转暖,水体温度逐渐上升,形成春旱。池塘注水后,浮游生物开始繁殖,鱼苗下塘前开始施肥,施肥4天左右浮游植物达到最高峰,7天后浮游动物达到最高峰。浮游植物的繁殖容易引起水体pH值的上升,高的超过9,此时鱼类伴有前期的烂鳃、赤皮等疾病。轮虫较多或白鲢放养过多,导致水体中浮游植物减少,水中溶解氧不足,氨态氮容易超标。在此期间,有第一个鱼类疾病高发期“大麦黄”,水质不稳定。

(2)管理措施。春季清塘要彻底,放苗前注意试水;早春水位应保持在0.6~0.8米,使水温较快增高,后期水位逐渐加高,同时要勤于注水;使用越冬老水,若水质酸败则可用生石灰调节,667平方米每次用生石灰15千克,要施用发酵腐熟的有机肥,以便较快地被浮游植物吸收利用;发现水体pH值过高,可以施用磷肥或用醋酸调节,同时用硫酸铜控制藻类的繁殖速度,用药量为每立方米水体0.7毫克,注意白鲢、花鲢搭配放养的比例,对于轮虫旺发的池塘可以用敌百虫灭杀,用药量为每立方米水体0.3~0.5毫克。

2.夏季(6~8月)

(1)水质特点。气温达到年度最高峰,浮游生物达到最旺盛时期,降雨增多,甚至部分地区发生水涝。8月以后,养殖水体氨态氮趋于正常,亚硝酸盐易超标,导致鱼类不肯摄食。由于经常使用硫酸铜、敌百虫等药物,浮游生物数量不稳定,经常会出现缺氧浮头的现象。随着饲料投喂增多、底泥发酵等致使pH值易下降。在此期间,为疾病高发期,也是死亡率较高时期,铁锈水、油膜水、黑臭水等现象也时有发生。

(2)管理措施。适时加注新水,每隔7~10天注新水1次,每次加水20~30厘米,施肥应以化肥为主,一般667平方米每次施尿素2.5千克、过磷酸钙5千克,每隔5~7天施用1次;每隔15天左右搅动1次塘底,最好在天气晴朗和没有风的日子里进行,注意在晴天中午、阴天清晨、阴雨连绵天气的半夜开动增氧机增氧,使水体对流,每次开机1~4小时,定期施用生石灰来调节水质,每隔20天左右进行1次,有条件时使用光合细菌等微生态制剂,鱼池中浮游动物过多时可用敌百虫杀灭,蓝藻过多时可用硫酸铜抑制。

3.秋季(9~11月)

(1)水质特点。进入秋季以后,天气逐渐转凉,浮游生物量开始下降。秋季气候多变,阴雨天较多,光照相对减少,易造成缺氧浮头,鱼类不肯摄食情况多见。池塘载鱼量明显增加,池内因投喂、施肥、用药等引起水体环境变化,pH值下降,氨态氮、硫化氢浓度易升高。9月前期,经过“白露”第二疾病高发期,以后鱼类死亡逐渐减少。10月后,水质逐渐好转,氨态氮、亚硝酸盐基本稳定。

(2)管理措施。及时换水,并加大换水量,要吸取中上层水体,以增加浮游生物种类,防止和减少蓝藻、绿藻的滋生而形成“蓝淀水”;施用芽孢杆菌、光合细菌、硝化细菌、EM菌液等微生物制剂,调控水质,以降低亚硝酸盐、氨态氮、硫化氢、pH值过高等因素对水体造成的危害,每隔10天左右泼洒生石灰水1次,保持池水pH值在7.8~8.5,池水透明度在30~40厘米,注意及时捞取死鱼,并适当减少投喂量。

4.冬季(12~2月)

(1)水质特点。该时段是全年水温最低的时候,大部分时间为冰封期。由于降雨少,冬季很多池塘水位低,容易缺水。进入冰封期,空气中的氧气无法进入水体,再加上水中浮游生物数量很少,光合作用减弱,容易造成鱼类缺氧。封冰后,由于二氧化碳的积累,水体pH值会逐渐降低,由弱碱性变为中性或弱酸性,氨态氮、亚硝酸盐稍高,鱼类疾病发生较少。

(2)管理措施。及时补充新水,保证不冻水层在1.5米以上,若采用地下水要先曝气后再使用;雪后要扫除冰上积雪,同时要尽量破冰以增加光照和溶解氧;鱼类越冬前投喂营养较高的饲料,保持鱼类体力,且越冬放养密度不宜过高;已经清塘的鱼池,要清除底泥,清整消毒。■ (郑试)

上一篇:鱼种秋培好越冬 下一篇:鸵鸟养殖潜力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