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力课文指导学生写作

时间:2022-09-17 11:44:28

借力课文指导学生写作

入选初中语文教材的一百多篇课文有许多值得学生写作借鉴的地方,蕴含着丰富的写作知识。本文主要从写人、记事和写景三个方面试论借力课文指导学生写作。

一、利用经典的写人课文教写人

教师可以根据精彩的写人的文章自身的写作特点,提炼出写人的方法以指导学生的写作实践。

(一)提炼写作技巧,指导学生生动地写人

1.抓住细节塑形象。有没有细腻的描写是区分记叙文的一个重要因素,可以借鉴的课文有:阿累《一面》中对鲁迅先生三次肖像的细节描写,《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雪地捕鸟”以及《背影》中父亲过铁道买橘子的动作描绘,《变色龙》中警官奥楚蔑洛夫前后神态的变化等。要想写出感人的细节,细致观察是前提。观察越细致,印象就越深刻,思考就越深入,描述就更具体生动。二是写作时能依据中心定格一些细节并且放大,以写出人物与众不同之处。我们可以这样设计写作训练:仔细观察身边特点最鲜明的人,看看他干过哪些让你印象深刻的事情,完成“ 是个 的人,那天 ”的片段联系,写出人物特点来。

2.多角度选材,丰富人物形象。魏巍的《我的老师》从良师和益友两个角度运用多件事写一个人。邹韬奋的《我的母亲》用三个感人的片段表现了母亲对我的爱和期望。学习这样的文章后,我们可以布置这样的作文题:请从家人或老师中选取一位你最熟悉的人,通过几件事有详略地表现人物,力争使形象生动鲜明。要求多角度选材,使人物形象立体、丰满。

3.对比之中写变化。《变色龙》中奥楚蔑洛夫前后几次“变色”,《最后一课》中的小弗朗士由一个淘气调皮的孩子变成了一个爱国者,《故乡》中闰土从“小英雄”到“木偶人”以及杨二嫂由“豆腐西施”到“圆规”的改变,都暗示着故事发生的背景,凸显了文章的主题。可以让学生运用对比的手法来写一个人物前后变化的片段,并且揭示出造成变化的原因。

(二)客观分析人物,指导学生全面地写人

孔乙己虽然好喝懒做,死要面子,但是也是善良、守信之人;于勒是个败家子,但也是不甘命运、愿意回报之人;赵普“虽多忌克,而能以天下事为己任”。教师可以借助上述文章的学习,指导学生在写作中全面而客观地描写人物。

二、利用精致的叙事课文学记事

(一)完整交代记叙要素

记事就要交代完整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使读者对整个事件有全面的印象,进而了解事件的意义。我们可以结合《皇帝的新装》这篇课文,让学生习得交代记叙要素的方法:时间地点确定,人物主次有e,起因经过写清,发展过程具体,结果交代分明。

(二)借鉴巧妙的结构方法

以《枣核》为例学习巧设悬念。请孩子们以“伞(扇子、雨衣……)”为题,仿照课文设置悬念的方法写一篇随笔。以《背影》为例学习线索串联法。要求学生以“伞(或,扇子、雨衣、钢笔、裙子……)”为题练笔。鲁迅的《社戏》和川端康成《父母的心》为我们提供了把情节写曲折的典型范例。一位学生学习“一波三折”的写法,以“红裙子”为线索,叙述了一个颇具戏剧性的故事。

(三)抒情议论点明主旨

记事文的价值在于,作者分享了他从事件中悟出的一些道理,因此叙事之后要“画龙点睛”。《枣核》《一面》以及高尔基《童年的朋友》等课文就是“事+理(情)”的结构。学完课文后可以引导学生归纳出“点睛”之法:①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来点睛;②要紧扣事件点明中心;③要用真挚的感情升华主题;④语言追求凝练且富有文采;⑤抒情方式可直白也可含蓄……

三、利用精彩的写景课文教写景

可以利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学生抓住景物特征写景。可以利用《社戏》教学生多感官写景。可以利用《小石潭记》教学生侧面烘托和动静结合,利用宗璞的《紫藤萝瀑布》学习缘景明理的手法,可以利用《春》教虚实相生、景物组合等。

可以说几乎所有的作文技法都能在教材中找到,而且有的文章还包含了多种写作方法。教师在指导学生写作时不宜贪多求全,可指导学生就其中某一种听得懂,易操作,学得会的方法进行仿写训练。

当然,我们的教材不是按照写作体系编排的,借力课文教写作也不是按照僵化固定的模式去实施,但是,我们相信通过扎扎实实的方法总结和能力训练,学生的写作能力一定会得到提高。

张标,安徽蚌埠慕远学校教师。

上一篇:初中语文课堂中运用多媒体教学的益处 下一篇:高中语文过程性评价方法研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