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牛托养所:从一毛钱到一百万!

时间:2022-09-17 10:55:57

奶牛托养所:从一毛钱到一百万!

河北邯郸有这样一群奇怪的农民,自己的奶牛养在别人家里,给自己的奶牛挤奶还要听别人指挥。

让养牛户们如此言听计从的人名叫张振海,外号“眼镜”,2001年他突发奇想,借了一百万办起了奶牛托养所,为啥张振海突然转起了这根筋?故事还要从他家里的那一辆小三轮开始讲起。

1997年张振海用多年来攒下的积蓄买了一辆小三轮做买卖,八月的一天张振海去给邻村送货,路上遇到了一个去送牛奶的养牛户。原来他的车坏在路上了,正在找修车的,张振海二话没说就答应帮他送牛奶。

这次的帮忙本来没有什么,可让张振海发现了一个商机。如果替农户送牛奶,一公斤牛奶可以赚到一毛钱的劳务费。

一公斤一角钱的提成,让张振海沾沾自喜,如果把自己的小三轮装满的话,那可是一笔大收入。

当时史东堡村只有高玉彩这一个养牛户,整个只有六十头牛,每天产一百五十公斤牛奶,光靠这点牛奶赚不了多少钱。

张振海开始琢磨,怎么能让自己车上的奶能多一点,怎么能让我这个车上的奶能装满?

紧接着张振海走街串巷告诉农户养牛赚钱,发动大家都来养牛,并且承诺有多少牛奶就能销售多少。

张振海对村民承诺:“你们有多少奶,我就能给你销多少奶,并且按时结账,我在外面跟客户们的关系也搞得挺好。”

眼看养奶牛能赚钱而且不愁销,村里养牛的人开始增加了,到1999年时,张振海每天能收到的牛奶增加到五吨,小三轮也变成了小解放。这时候让张振海没有想到的事情发生了。

张振海和牛奶加工厂签有销售合同,每天只收购他三吨的鲜牛奶,由于收的牛奶越来越多,受到签合同的局限性,客户明显消耗不了他送的牛奶,工厂的加工能力有限,只能按照合同收购。

收购回来的牛奶卖不掉,这事让张振海很是伤脑筋。

没有别的办法,只能找更大的牛奶加工厂家!在一次收奶的过程中,张振海得知河南安阳有一个大型乳品厂。听说这个厂需要的奶量比较大,少了还不要。第二天,天还没亮,张振海就坐车去河南了。

满怀希望的张振海找到了这家乳品厂,本以为两吨的牛奶已经不少了,为不让对方小看自己,张振海把自己的供奶量多报了近一吨奶。

可是对方告诉张振海一天最低的收购量为四吨,这可让张振海始料不及,自以为可以轻轻松松谈成的买卖,竟然因为自己的奶量少而不能做成。

一个是有奶卖不出去,一个嫌奶少,这可怎么办?

为了销售出剩余的两吨奶,必须再多收购两吨牛奶,张振海为拿下这桩买卖,百般无奈之下,只能四处去寻找新的奶源。

在回家的路上,张振海又开始发愁找不到奶。当时奶多,现在奶又找不到。他突然想起来,自己有一个老师,是畜牧局的,应该有办法的。于是就给老师打了一个电话,老师说,他认识一个农户,喂了100多头牛,一天出两吨奶,可以跟他谈谈。

经过老师的介绍,张振海找到了这个养牛户――家住瓷县的刘改生。

张振海立即坐车到了刘改生的家,看到了刘改生的养牛厂,看到牛特别多,一二百头的样子,心里才踏实了些。

刘改生的奶牛是不少,牛奶也足够,可让张真海更伤脑筋的是刘改生已经有了很稳定的销售渠道。

这让张振海刚刚快放下的心又悬了起来,为了让刘改生把牛奶卖给自己,张振海想尽各种办法。

中午,刘改生说请他吃饭。在饭店吃完饭以后,张振海主动把帐给结了,通过这一点,刘改生感觉他这个人挺实在的。

让张振海没想到的是,正是自己这次不经意的买单,打动了刘改生。

从那以后,刘改生的奶,全部给了张振海,并且建立了长期的奶源关系。

和刘改生建立奶源关系后,张振海不但卖出了自己的两吨牛奶,还通过他找到了一些更大的牛奶销售户。到2003年,张振海的日销售量由原来的七吨增长为十几吨,这也使他由原来的送奶工,变成了邯郸县家喻户晓的牛奶经纪人。可好日子没过多久,麻烦又来了。

2003年底,突然下了一个通知,说现在不收散收奶,必须要达标奶,达标奶的质量是相当高的,微生物含量低的,才能收。这下又把他难住了,没到两年,又出现愁的事,这怎么办呢?

张振海这次又犯了难。农民的牛奶,他是不能不收的,可怎么让农民的牛奶变成达标奶呢?

张振海绞尽脑汁,终于想到一个办法:那就是改革厂房,把奶户集中到一起。通过大型挤奶机进行集中挤奶。建奶牛托养场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日子一天天的过去,乳品场已经开始拒收他的散奶。

这个资金来源从哪儿来,张振海一直在思索这个事,当时很缺资金,他手里只有30万,还差很远。

2004年3月,张振海拿出了几年来所有的积蓄30万,正式投入奶牛托养场的建设,想借此把村民的牛集中起来挤奶。

靠着从朋友那里借来的四十万元,2004年6月,张振海建起了一次能同时容纳八百头奶牛挤奶的挤奶厅。实现了不通过手工操作,直接挤到奶杯桶和整流管里的现代化生产。

在管理上,张振海提出了托养场统一提供草料,统一挤奶,养牛户自愿管理的模式,每年只收养牛户18元的管理费。因为收费便宜,而且挤奶方便卫生。张振海盖好的牛舍很受欢迎,很快就被村里的养牛户占满了,来迟了就没有地方。

到2005年,张振海的奶牛托养厂已经存栏1000头奶牛,日送奶量超过了20吨,日收入达到6000元。昔日的送奶工今天已经成为家产百万的农场主。

上一篇:朱定――创立中国玛司特:乐为他人做嫁衣! 下一篇:边陲商界一枝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