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年级数学课中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

时间:2022-09-17 10:26:15

低年级数学课中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

【摘要】小学阶段是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的关键时期,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良好习惯是数学教师的一项重要任务。通过这几年的教学实践,我体会到学生的课前预习、课堂的合作学习、主动参与探索问题都要做到尊重学生个性,做到师生平等,让学生主动参与,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

【关键词】低年级数学 学习习惯 课前预习 合作学习 主动参与

当代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抬出:“什么是教育,一句话就是养成良好的习惯。”在新一轮课程改革中,由接受学习学习方式向主动参与,合作学习的学习方式逐步转轨,学生必须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才能自主地参与学习。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把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作为素质教育的一个方面。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小学时代养成了的学习习惯,有利于今后的学习和工作。

下面结合十年教学生涯中自己教学的实践谈谈个人的一些体会:

1.从兴趣入手,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自主学习的愿望和强烈的求知欲来源于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兴趣是推动学生学习的直接动力。我针对小学生对数学枯、乏味这一状况,采用编故事、猜谜语、以植树、养鸡为场境来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给学生讲数学家祖冲之的故事,介绍“十”、“一”、“X”、“÷”号的来历,为什么出现汉字和阿拉伯字,设计一些贴近生活而又富于挑战性的数学问题,让学生对数学产生兴趣,并逐步培养学生用意志力克服困难、尝试成功。每当学生取得点滴进步,我总是夸奖他们,鼓励他们,使学生增强自信心和自豪感,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数学的兴趣。学生对学习有了兴趣,他们将主动的参与学习,自觉的学习。

2.培养学生课前预习的良好习惯

数学知识具有较强的逻辑性,除了课后复习,更有必要进行课前预习。从小学一年级开始,我就对引导学生预习数学:首先估计下堂课要学习的内容(老师事先给学生提出预习要求),该部分内容包含哪些例题和习题,让学生读例题;第二步就是自学例题,自己在练习本上做,然后对照检查,看看是否做对了,或许方法与教材不一样,但自己又认为是对的,在课堂上可以向老师提出新的解答方法;如果有哪些地方弄不懂,在本子上做好笔记,到课堂上提出来交流,共同解决;第三步对照例题做习题,能做的和不能做都做上记号,等合作学习的时候一并解决。不可否认,一个班肯定有部分学习困难的学生完不成预习任务,我总是以饱满的热情去关心他们,帮助他们消除心理障碍,对他们进行耐心细致的辅导,尽可能让每个学生都获得成功感,他们自然就会对数学产生兴趣。

3.培养学生合作交流学习的良好学习习惯

在课堂上,我不再单一的传授知识,而是组织学生合作学习,把学生四人分成一个组,好、中、差进行搭配,并选一名学习能力较强、责任心较强的学生当组长,让学生在小组讨论、交流中合作学习,组长记下结果,有新的方法和更简捷的方法由组长向全班同学交流。每个学生必须掌握一种自己喜欢的方法。(如:在学习8十6时,教材是把8看作10,10十6=16,16-2=14;而班上的于海静同学直接把8看作10,把6看作4,10十4=14)同学之间相互交流,我在巡回检查中发现有叙述不完整的、表达不清楚的加以帮助指导,对普遍存在的问题我才集中讲解,远比过去单一的讲解学生更容易接受。

在合作学习中,学生之间相互评价,会形成你追我赶的思想意识,他们会大胆去探索,去推测、有利于思维能力的发展,也培养了学生合作精神。

4.培养学生积极主动探索问题的良好习惯,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学习品质

学习中难免会遇到一些问题,遇到新问题时要积极的、主动的思考、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找思路,通过这几年的教学实践,我体会到学生的课前预习、课堂的合作学习、主动参与探索问题都要做到尊重学生个性,做到师生平等,让学生主动参与,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

习惯是人们在长期实践中养成的。因此,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必须贯穿在整个数学教学过程中,要坚持严格要求、示范诱导,反复训练,才能取得预期的效果。

总之,小学阶段是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的关键时期,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良好习惯是数学教师的一项重要任务。

上一篇:浅谈新课程体系下对地理案例教学的几点体会 下一篇:教则思变 笑傲教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