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则思变 笑傲教坛

时间:2022-04-17 06:55:12

【摘要】如何在高中政治教学中贯彻新课程理念,是政治教师与时俱进的具体体现。本文从转变教学观念、转变教学方式和转变教学行为三方面作了理论和实践上的探索,对当前高中政治课教学中如何践行新课程理念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关键词】新课程 转变 教学 理念

普通高中课改历时近十年,新教学理念已渐入人心。如果我们仍然固守传统,穿新鞋走老路,势必会成为新课改的羁绊,甚至会阻碍教育教学发展的进程而成为历史的罪人。

在高中政治教学中如何与时俱进践行新课程理念,是值得当前每一位高中政治教师深思的问题。下面我就自己在教学中如何落实新课程理念的一些探索,谈谈自己的一些肤浅的认识,与同行共同商榷。

1.转变教学观念,创设和谐教学情境

理念是行动的先导,只有先进的思想才可能有科学的行动,在新课程教学中必须树立以下观念:

1.1 树立民主平等的师生观。

长期以来,一方面由于我国封建传统的遗传因子,那种家长制、一言堂、对权力的崇拜、等级观念根深蒂固,会自觉不自觉影响到我们教学领域;另一方面,传统教学自身认为教学就是“教师把知识和技能传授给学生的过程”,“教师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向学生传授知识、训练技能、发展能力、陶冶品德的过程”。这些定义均从教师的角度去谈教学,教师是知识的占有者和真理的化身,永远占据主导地位,是主动的;学生永远是从属地位,是被动的。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就不可能也不需要师生的平等,当然也不具备民主思想,其结果是“师道尊严”、“一言堂”、“灌输式”。

而今,对教学的定义有了根本性的变化:“教学的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教学就是帮助每一个学生进行有效的学习,使其按自己的性向得到充分的发展。”从这种教学的定义中可以看出,现代教学必然要求民主平等的师生观,唯有如此,才能真正达到师生交往,积极互动,真正把教学看作是师生共渡的生命历程,共创的美好体验,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对此,我在教学中鼓励学生大胆质疑问难,不以回答正误论褒贬,只要人人会表达;不以学生成绩论高低,只要个个有收获;出错不责难,只要能找到错因认错并改错。这样学生便没有思想上的顾忌,能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从而真正实现交流互动。

1.2 树立现代的教师观。

受历史传统影响,教师就是权威,教师就是真理,教师对学生便是居高临下,我说你听。而新课程倡导的教师观――平等中的首席。这就要求教师从“师道尊严”中走出来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促进者,教育教学的研究者,课程的开发者和建设者。调查表明,学生不喜欢政治课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政治教师平时表情过于严肃、板着面孔、毫无表情、不苟言笑,或缺乏与学生的沟通,或不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而造成的,而学生喜欢和蔼可亲,风趣幽默的教师。为此,我每一节课都以一种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走进教室,在教学中总是努力挖掘教材中积极的情感因素,带着笑脸走进课堂,留下笑声离开教室。笑傲教学,笑对学生。

1.3 树立现代的学生观。

一些传统观念把学生看作是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教学就是灌输。而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要求把学生看作是发展的人,即首先要认识到学生的发展是有规律的,教师的责任就在于探索发现规律、掌握规律,在现实生活中应用规律。其次,学生具有巨大的潜能,教师要相信每一个学生都能成人、成才、成功,要相信只要我们找到因材施教的办法,每个学生都能成才。学生是独立的人,他不是学习的机器,要承认学生的差异、尊重差异、转化差异、视差异为财富,因材施教,各展其长。学生是独立的人,学生是有思想、有个性、具有主观能动性的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要认识到学习是学生自己的事,教师不能越俎代庖。

1.4 树立现代的课程观。

传统观念认为,课程就是规范性的教学内容和教材。教材就是经典、目的和范例,教师教教材,学生学教材。基于这种观念,政治教学中普遍存在照本宣科、空洞说教,囿于教材而不敢越雷池半步。而现代教育观念认为:教材不是供掌握的目的,而是供教学使用的材料,既是“教材”也是“学材”。教师和学生不是“材料员”而是“建筑师”,是教材的主人而不是教材的奴隶,更是新材料和新教学智慧创生的主体。教师和学生都不是外在于课程的,都是课程的有机组成部分,都是课程实施中最具活力的部分,都是课程的创造者和开发者。所以对现行教材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作适当调整处理,使教材更加科学。例如在对《经济生活》“市场配置资源”这一框题进行教学时,可把第二目与第三目内容对调进行教学,这样逻辑性更强。还有不少陈旧资料可更换。

2.转变教学方式,构建有效教学课堂

先进的教学观念要通过先进的教学方式体现出来的,而教学观念转变本身也要在教学方式转变中进行,二者是相辅相成的关系。观念不转变,方式转变就没有了方向,没有了基础;方式不转变,观念转变就失去了归宿,失去了落脚点。

就我们目前的教学环境来说,教师的教学方式还主要以传统的教学方式为主。在新的教学观念的指导下,我们不能从以“教师为中心”、“书本为中心”、“课堂为中心”这一极端走向以“学生为中心”、“活动为中心”的另一极端形式,而应该批判地吸收传统教学中的合理部分,结合现代教育教学理论和相关科学的最新研究成果,来转变我们的教学方式。

2.1 改变过去过多地采用讲授、灌输的方式。因为这种方式的过多使用导致的直接结果就是学生被动接受、死记硬背,失去学习兴趣。要建立起平等交往的“对话”机制,要善于处理教材,选择进行对话的“话题”。只有平等的对话,才能实现智慧的撞击,变被动接受为主动学习,从而真正达到“意义建构”的目的。

2.2 改变过去直接呈现或讲授结论、结果、原理,然后再要求学生进行理解、记忆练习、运用的教学方式。要根据教学内容适当设计问题情境,让学生经历从问题的提出到自主设计方案解决问题获取结论的过程,在经历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中,掌握科学方法,培养科学精神。如在教学“国际关系的决定因素”时,用英国前首相丘吉尔的一句名言作为学生讨论的问题:“世界上没有永恒的朋友,也没有永恒的敌人,只有永恒的国家利。”让学生以此为话题,围绕朝核问题、中东问题、美伊关系等展开激烈的讨论,不仅从深度上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也从广度上开阔了学生的视野。

2.3 改变过去单一的教学方式。关注学生的学习方式、思维方式,要着力研究学生的学法,要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和学生的不同,采取启发性讲授、引导学生质疑问难、动手实践、调查研究、交流辩论、自主合作等多种方式,甚至走出课堂、走出学校、走向社会,让学生在经历多种多样的教学方式中选择,形成自己的学习方式。

如对经济生活“影响价格的因素”这一框题进行教学时,先布置学生抽课余时间随父母到菜市场去买菜,调查在同一天的早、中、晚同一品种菜的价格。上课时让学生说出自己的调查结果,然后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你还有哪些这方面的经历?这样便能让学生真实体验生活中的价值规律,在体验中学习。

3.转变教学行为,处理好多种关系

3.1 师生关系强调尊重和赞赏。为实现“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 这个核心理念,教师要尊重每一个学生的性格差异和选择。特别要尊重那些不能“齐步走”的学生。这些学生由于学业不好,或由于品行欠端,或由于发展缓慢等等,教师都不应该歧视他们,而要以饱满的热情,十二分的耐心,运用恰当的方式方法,启发诱导,及时发现他们身上闪光点予以表扬鼓励。

3.2 教学关系强调帮助和引导。教的本质在于引导,“为师之道,贵在于导”,引导的特点在于:“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教的职责在于帮助,要架桥、铺路,而不是背其渡河,更不是包办代替,直接给予结论,要帮助学生自己去探索、去体验、去获得。

3.3 同行关系强调合作与共享。新课程要求教师的行为再也不是个体行动,随综合课程的开设和学科整合,个体劳动越来越难以胜任教学工作。因此,教师要放下架子,改变“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的习惯,要打破学科界限,年级分隔,教师之间要敞开胸怀、相互尊重、共同研讨、有机融合、共同提高,共同分享教学成果。

3.4 自我关系强调反思与提升。教学反思是教师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及时发现自己存在的问题和偏差,及时修正自己的教学行为,这是一个教师提升境界,提高能力的有效途径。

总之,在现行教材的教学中落实新课程理念,是新形式下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我相信,只要我们树立了全新的课程理念,用“新”工作,我们的教材和我们老师都将是以一种崭新的面貌出现在学生面前。

参考文献

[1] 《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实验)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4年3月版.

[2] 吕世虎,刘玉莲.《新课程与教学研究》 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3.

[3] 吴效锋.《新课程怎样教》 沈阳出版社 2003.

[4] 杨启亮.《教材的功能:一种超越知识观的解释》 南京师范大学教授.

[5] 马卫东.《对课改中几个重要问题的认识与思考》 临沂市罗庄区罗庄中学.

上一篇:低年级数学课中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 下一篇:合情推理 第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