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好新课程改革这把双刃剑

时间:2022-09-17 08:10:23

用好新课程改革这把双刃剑

在新课程改革全面开展的今天, 很多人都在讲新课改,这似乎成了一种时尚。可为什么要进行新课程改革呢?很多家长不能理解,误认为是为减轻教师的负担,甚至一些教师也有困惑,总觉得现在的学生素质反而下降了,而且越来越难教。难道是新课改本身存在问题吗?答案显然是否定的。新课程改革绝不是在赶时髦,它是时展的需求,是教育的需求。下面笔者结合小组合作学习来谈一谈对新课程改革的一点粗浅体会。

一、小组合作学习的优点

学习方式的转变是本次课程改革的显著特征。改变原有的单纯接受式的学习方式,建立和形成旨在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主体性的探究式学习方式,已成为教学改革的核心任务。

小组合作学习有以下优点:

1.有利于学生互助协作精神的培养。小组合作学习能使学生学会与人交往,培养合作精神;学会正确地认识自己和评价别人,在相互交往中增进理解和沟通,表现出尊重、信任和宽容的美德,懂得分享成功。

2.有利于教学的多边互动,为每个成员提供平等参与的机会。小组长可以轮流担任,每个学生都有机会代表小组向大家汇报,每个学生都有小组的归属感和认同感,大家团结一致,共同出谋划策,为小组目标的达成作出努力。好的合作学习,能把有限的课堂变为人人参与、个个思考的无限空间。

3.有利于尊重学生的个别差异,使每个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小组合作学习将学生的个体差异作为一种积极的教育资源加以利用,让每个学生带着自己的认识倾向、思考方式和价值观念参与到集体学习中。组内的学生在智能和学习基础等方面有差异,在合作学习中可以取长补短。

二、小组合作学习存在的问题

笔者在教学实践及听课活动中发现,真正行之有效地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绝非易事。目前的小组合作学习存在以下问题:

1.小组合作学习流于形式

在很多数学课堂上,尤其是在展示课、汇报课上,我们都可以看到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这说明教师已经有意识地把这种形式引入课堂。但是,仔细观察就会发现,在部分教师的课堂上,小组合作学习只是一种形式,缺乏实质性合作。主要表现在:合作学习的内容没有探讨价值,学生的参与度不均衡,学生间的合作不够主动,教师不能给学生充裕的合作时间,忽视对学生合作技能的训练与培养。有些教师组织学生讨论时流于形式,为讨论而讨论。有些不需要讨论的问题,也组织讨论;有些问题需要讨论,但给的时间很短,学生还没有说上两三句话,就草草收场。

2.小组合作教学只求表面热闹

在平时听课中笔者发现,有的教师上课时表面看起来课堂气氛异常活跃:学生们小手如林,“老师,我……”的喊声不绝于耳,当教师指定学生回答时,下边还是喊声不断。对此教师全然不顾,只是陶醉于自己创造出的“活跃”的课堂气氛里。还有的教师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理解为“满堂问”,盲目追求课堂教学中提问题的数量,而忽视了对学生课堂教学参与度的分析。也就是说,没有区分学生的参与是主动参与还是被动参与,是实质性参与还是形式性参与。

3.教师未能及时介入学生的学习活动

现在的课堂强调以学生为主体,把时间还给学生,把课堂的空间还给学生,我们的很多教师都这样做了。但在学生活动时,教师只是自己站在讲台上,或看看教案、或摆弄摆弄教具、或四处张望,就是不肯走下讲台,深入到学生当中去。好像学生动起来之后,教师就可以彻底“解放”了。

三、如何有效开展小组合作学习

1.明确分工,采取轮换制

教师对全班学生的分组要进行认真的研究设计,最好按照异质分组,就是每个组中成员的组织能力、学习能力、学习成绩、思维活跃程度、性别等都要均衡。要明确每个成员的分工,可以采取轮换制,如组长、记录员、资料员、报告员等由每个成员轮流担当,组长负责组织管理工作,记录员负责合作过程的记录工作,资料员负责学习资料的收集工作,报告员负责写学习报告,并代表小组进行学习成果汇报。

2.精心设计讨论题

小组合作学习是由问题引发的。小组合作学习中的问题是教师深入钻研教材后,将教学中的重难点演绎成问题后提出的。要使小组合作学习富有成效,所讨论的问题就应能引起学生主动参与的兴趣,调动学生的思维能力。当然,问题还应是体现学生最近发展区的问题,是学生“跳一跳能够摘下的果子”。

3.任务难易要适当

小组合作学习的任务难易要适当,如果太容易,学生不需要他人协助也能完成,就会失去了合作学习的意义,学生的合作也失去了动力;如果太难,学生通过一定的努力仍不能达到目标,便会饱尝失败的苦果,逐渐失去学习的信心,也就失去了合作的兴趣和主动性。教师设计的讨论题要有利于学生的思维活动,又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内容的难易应确定在学生“跳一跳摘得到”的层次。这样才具有挑战性,才有利于激发学生个体的主动性以及小组合作的积极性,才能发挥小组这一“学习共同体”的创造性。

4.合作技能要培养

学生拥有良好的合作技能是合作学习成功的重要保证,但学生的合作技能的形成与发展却不是一个自然的过程,它需要教师进行有意识培养与训练。首先,要培养学生专心倾听别人说话的习惯;其次,要培养学生敢说的勇气,要让每一个学生都敢于表达自己的观点;最后,在交往中要训练学生做到耐心倾听别人的发言,乐于陈述自己的意见,敢于修正他人的观点,善于采纳别人的意见,积极修改和补充自己原来的想法等等。

总之,只有教师真正改变多年来习以为常的教学方式、工作方式,才能稳健地推进课程改革。教师只有不断学习先进的教学理论,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才能真正走进新课程,才能灵活自如地用好新课程改革这把双刃剑

上一篇:云计算在高校教学中的应用 下一篇:营造校园文化氛围,创建优美育人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