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要用好“三镜”

时间:2022-10-07 08:14:27

班主任要用好“三镜”

由于受生活中各种形形外来因素的影响和孩子自身内因的不断变化,使得我们的校园已不再是一方净土,我们的学生也不再是“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小乖乖。内外因素的巨大变化都给班级管理工作带来了更大的难度和更高的挑战。我在班主任工作中体会到,要当好一名班主任,除了要有高度的责任感外,还要用好“三镜”(即放大镜、显微镜、望远镜),冶炼“眼观六路,耳听八方”的睿智。

一、放大镜,见微知著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每一个孩子身上都有闪光点,即使是我们认为不可救药的孩子,也一定有别人所不具备的优点。因此,要当好班主任需具备一个“放大镜”,用这面镜子及时捕捉每一个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对于学生在学习、纪律、生活等方面的优点,哪怕是微不足道的优点,作为班主任都应该善于捕捉和搜取,及时而充分地分析其存在的内在动机和外在影响,不失时机地用“放大镜”意识进行适当的“放大”表扬,这样既是对学生本人的激励,又是对其他同学行为选择的导向。常言道,“一滴水可以折射太阳的光辉”,只有不断放大优点,才可能通过一个个小小的闪光点挖掘出埋藏在他心里头的更大金矿。

一个穷困潦倒的青年,流浪到巴黎,期望父亲的朋友能帮自己找一份谋生的差事。

“数学精通吗?”父亲的朋友问他。青年羞涩地摇头。“历史、地理怎么样?”青年还是不好意思地摇头。“那法律呢?”青年窘迫地垂下头。“会计怎么样?”父亲的朋友接连地发问,青年都只能摇头告诉对方――自己似乎一无所长,连丝毫的优点也找不出来。

“那你先把自己的住址写下来吧,我总得帮你找一份事做呀。”青年羞愧地写下了自己的住址,急忙转身要走,却被父亲的朋友一把拉住了:“年轻人,你的名字写得很漂亮嘛,这就是你的优点啊,你不该只满足找一份糊口的工作。”把名字写好也算一个优点?青年在对方眼里看到了肯定的答案。数年后,这位青年果然写出享誉世界的经典作品。他就是家喻户晓的法国18世纪著名作家大仲马。

世间许多平凡之辈,都拥有一些诸如“能把名字写好”这类小小的优点,但由于自卑等原因常常被忽略了,更不要说是一点点地放大它了。其实每个平淡无奇的生命中,都蕴藏着“金矿”,只要肯挖掘,沿着它也会挖出令他自己都惊讶不已的宝藏。因此,老师在面对学生时,不仅要了解、尊重、关爱每一位学生,更要扬其所长――不断放大学生的优点。

当然,这样做并不是找到了优点,只需放大一次两次就能够完全改变一个学生的。教育是一个长期、渐进的过程,需要班主任不断发现、不断挖掘、深入剖析、循序渐进才能收效。

二、显微镜,无微不至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差生的自我教育能力较差,并不是一时一次的指导就能使他们赶上来的,特别是在良好习惯尚未形成之前,他们经常会出现时冷时热的反复现象。面对全班几十个内心丰富多彩的学生,班主任要用“显微镜”来细化自己的工作。要通过敏锐的观察和缜密的分析,及时发现学生身上表现出来的一些偶发的、突发的、不足言道的心理信息和行为迹象,尽力做到:坏苗头立即灭止,曲突徙薪;好萌芽及时培养,因势利导。俗话说:“天下大事,必作于细。”成功与失败之间的差异其实并不像人们想象中的那么大,往往是一些细节导致了结果的不同。

1685年,里奇蒙德・亨利伯爵带领军队来攻打查理,查理派了一个马夫去备好自己最喜欢的战马。

“快点帮它钉掌!”马夫对铁匠说,“国王希望骑着它打头阵。”

“你得等等。”铁匠回答,“我前几天帮国王全军的马都钉了掌,现在我得找点儿铁片来。”铁匠埋头干活,打造好四个马掌,然后开始钉钉子。钉了三个掌后,他发现没有钉子来钉第四个掌了。

“我需要一两个钉子。”他又说,“得需要点时间砸出两个。”

“我告诉过你我等不及了。”马夫急切地说,“我听见军号了,你能不能凑合着用?”

“我能把马掌钉上去,但是不能像其他几个那么牢固。”

“能不能挂住?”马夫问。

“应该能。”铁匠回答,“但我没把握。”

“好吧,就这样。”马夫叫道,“快点!要不然国王会怪罪到我们头上的。”

两军交上了锋,查理国王冲锋在前,率领部队冲向敌阵。

哪晓得他还没走到一半,一个马掌掉了,战马跌翻在地,查理也被摔倒在地上,还没等他再抓住缰绳,惊恐的马儿就跳起来逃走了。查理环顾四周,他的士兵们纷纷转身撤退,敌人的军队包围了上来。

他在空中挥舞宝剑。“马!”他喊道,“一匹马,我的国家倾覆就因为这一匹马。”

生活中有很多看似小事,很容易被我们忽略掉的东西,其实对孩子的教育而言,却恰是一个机会。正如汪中求先生的《细节决定成败》一书所说:“芸芸众生能做大事的实在太少,多数人的多数情况总还只能做一些具体、琐碎、单调的事,也许过于平淡,也许鸡毛蒜皮,但这就是工作,是生活,是成就大事的不可缺少的基础。”因此,在德育工作中要想成功地、波澜不惊地影响、教育每一位学生,使其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班主任就要用好这副“显微镜”,在平时的工作中发掘细节、关注细节、并且用发展的思维去处理细节。

三、望远镜,高瞻远瞩

教育的首要任务是把青少年儿童培养成一个在体质、才智和品德等方面具有一定素质的社会合格成员,而班主任工作在“教书育人”中起着主导作用。因此,在平常的教育教学中,班主任要有“望远镜”的慧眼,要善于从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远景”出发,及时地、递进性地向学生提出鲜明、生动、富有感召力的“远景目标”。激励学生不断向上,把“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点。

纽约州第一任黑人州长罗杰・罗尔斯的故事或许可以更好地说明这个问题。罗尔斯出生在纽约州的一个贫民窟,但他幸运地遇到了皮尔・保罗――他的小学校长。皮尔・保罗想尽办法劝孩子们回到课堂,劝他们不要打架,劝他们要有理想,但都无济于事。最后他想到了给孩子们看手相。当罗尔斯伸着小手走向讲台时,皮尔・保罗展开他的小手,说:“我一看你修长的小拇指就知道,将来你是纽约州的州长。”这句话在罗尔斯幼小的心灵里发生了一次大爆炸。因为从小到大,只有奶奶让他振奋过一次,有一天奶奶说他可以成为一艘五吨重的船的船长。从此后,罗尔斯记下了这句话,并坚信它。他的衣服不再沾满泥土,他不再污言秽语,他总是挺直腰杆走路,他成了班长。在以后的40多年里,他没有一天不是按照一个州长的言行规范严格要求自己。51岁时,他真的成了一名州长。

其实,每个学生都心存着一个梦想,都有一座属于自己的天堂,我们不能发现它,那是我们还缺少一双智慧的眼睛。“望远镜”意识要求班主任在教育过程中不仅要考虑学生当前的生活与学习,更要着眼于学生的未来与发展,要摒弃那种静止僵化、一成不变的定式思维和“一俊遮百丑”的偏颇思维,要用变化的、发展的、进步的动态眼光去看待和研究学生,看到学生的“远处”,看到学生的“未来”。

班主任工作是一项长期、艰苦、细致的育人工作。只有用心思考、反复琢磨,用行之有效的方法不断净化学生的灵魂,完善学生的行为,健全学生的人格,才能使得每一个孩子快乐、阳光。

(作者单位:甘肃省会宁县东关小学)

上一篇:化学实验复习中学生创新素质的培养 下一篇:让每个孩子的梦想绚丽绽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