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高校历史文化档案的德育功能

时间:2022-09-17 07:56:34

试论高校历史文化档案的德育功能

高校作为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重要阵地,坚持德育为先、推进素质教育,是高校改革发展的战略主题。在高校弦歌不辍、薪火相传的办学历程中,大都积累了丰厚的历史文化档案,它们真实记录了学校建设发展的辉煌历史和教学科研的丰硕成果。充分挖掘和发挥高校历史文化档案的德育功能,培养青年学生良好的政治素质、强烈的爱国情怀和昂扬的精神风貌,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1 高校历史文化档案蕴含丰富的德育资源

高等学校从历史的长河中一路走来,始终坚持与国家和民族同呼吸、共命运,办教育传承文明,引新学泽被华夏,以崇高的理想追求、深厚的历史积淀和独特的文化品格,谱写了一部自强不息、奋发向上的办学史,形成了一批闪烁着兴学育人、爱国爱校丰富内涵的历史文化档案,其中蕴含着丰富的德育资源。

1.1 蕴含丰富的校史文化资源。高校大多有着悠久的历史,在筚路蓝缕的办学历程中,积淀了丰厚的校史文化资源。作为一所百年老校,河南理工大学在辗转4省、迁址10次的办学历程中,虽历经岁月洗礼、风雨砥砺,但其档案馆仍完整保存着学校初创时的办学章程、记载学校对外交流的史料、学校办学成果的证书、师生员工教学科研的活动记录,以及反映学校悠久历史的福中总公司旧址、焦作煤矿工人大罢工指挥部旧址。这些翔实厚重的校史资料,记载着这所百年老校昨日的辉煌历程和当今的奋斗足迹,是学校极其珍贵的精神财富,是激励和鼓舞学生不断奋进的动力源泉。

1.2 蕴含丰富的革命文化资源。在革命战争年代,许多高校忧国忧民、勇立潮头,组织爱国团体,宣传爱国思想,掀起规模宏大的反帝爱国热潮,把“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精神火种播向神州大地,积淀了丰富的革命文化资源。在河南理工大学的校史档案中,至今还保存着陈独秀、等编辑的《新青年》、《新潮》等进步书刊,揭露英国福公司图谋掠夺河南铁矿资源的史料,声援“”、参加马克思学说研究会的斗争史和大事记。这些史料凝聚着中华民族坚忍不屈的性格,映照出华夏儿女向往民主进步的追求,是对学生进行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爱国、爱校教育的极好教材。

1.3 蕴含丰富的名人文化资源。高校在长期的办学历程中,涌现出一大批闻名遐迩的专家学者和知名人士,他们艰苦奋斗、崇尚学术、追求真理、诲人不倦的敬业精神和优秀品格,成为一代又一代学人的榜样。以河南理工大学为例,著名教育家蔡元培、地质学家翁文灏、工矿泰斗孙越崎先后担任学校名誉校董、常务校董,张伯声、丁观海、邓曰谟等一大批誉满华夏的硕学鸿儒也曾在学校担任教职。诸如此类的名人文化资源所产生的名人效应,对学生的学习进步和成长成才具有重要的激励作用,是培养学生正确理想信念的良好正面教材。

1.4 蕴含丰富的科教文化资源。高校在办学历程中,以教学科研和人才培养服务社会,积累了数量浩瀚、灿若星辰的教学科研学术档案,既有科研准备、研究实验、总结鉴定、推广应用的大量动态过程记录,又有解决理论问题或技术问题的论文、论著,还有解决一线生产技术难题的操作指导。它们是高校科研活动的真实历史记录,可以使学生洞察科学结论产生的轨迹,培养锻炼学生探索发现的科学态度和科研能力,是培养学生良好科学素养和科学精神的生动教材。

2 高校历史文化档案具有独特的德育功能

高校历史文化档案,是学校改革发展历程和教学科研管理等各方面的真实记录,是生动形象、翔实有效的历史资源,较之政治理论课、思想品德课、报告会、研讨会等以说教为主的德育方法,具有鲜明的特点和优势。

2.1 有助于增强德育工作的吸引力。历史文化档案与思想理论课不同,思想理论课主要是用科学的理论引导和帮助学生树立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长期存在趣味性不强、吸引力不够的问题。而高校的历史文化档案记录着学校的发展历程,蕴含着学校的校风学风,有着丰富的爱国荣校的内容可作为教育素材,具有原始性、直观性的特点,容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选择教育作用突出的专题档案史料,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把档案史实加以艺术处理,配以生动的语言、优美的音乐,制作录像片、幻灯片供教学使用,或者建成档案馆供学生参观、制成画册供学生传阅,达到更为直观的效果,可以极大地增强吸引力,令人百看不厌。

2.2 有助于增强德育工作的感染力。传统的德育方式是把学生放在被动聆听的位置,“我说你听,我打你通”,注重“理”的灌输,而忽视了“情”的感染,教育的主客体之间往往是貌合神离,学生的认知仅仅停留在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的境况,从而造成德育工作的实效性较差。而利用生动翔实的历史文化档案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使档案所记载的真实事件、真实事迹、真实人物的正确思想观点、优良道德品质、拼搏进取精神,对学生进行现身说法的影响,就可以达到入耳、入脑、入心的功效,切实增强德育工作的感染力。

2.3 有助于增强德育工作的说服力。档案不同于一般的德育教材,它具有历史性、真实性的特点,更贴近生活、贴近实际,可以给学生许多启迪。高校历史文化档案记载史料真实可靠,所提供的教育素材是本校曾经发生的真人真事,既看得见、摸得着,又客观真实、直观生动,利用它进行德育教育,可使学生产生亲切感、认同感,获得接受程度高。此外,高校历史文化档案中保存的荣誉档案、名人档案、实物档案、声像档案直观形象,记载了本校发展史上一批值得自豪的专家学者和优秀学子的事迹,能对学生起到良好的示范和导向作用。用这样的实物教材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可以起到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的作用,无疑具有很强的说服力。

3 高校历史文化档案发挥德育功能的有效途径

档案的生命在于利用,档案只有在提供利用服务的过程中才能体现出自身的价值。因此,高校历史文化档案必须充分利用其蕴含的丰富德育资源,发挥其具有的独特德育功能,对青年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和道德品质教育。

3.1 利用校史、革命文化资源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爱国主义体现了人民群众对自己祖国的深厚感情,反映了个人对祖国的依存关系,是人们对自己故土家园、民族和文化的归属感、认同感、尊严感和荣誉感的统一,是德育的基础和核心。在我国1000多所高等院校中,多数高校已有数十年的办学历史,有的甚至已是百年老校。在长期的办学历程中,代代学人高举爱国主义旗帜,追求救国救民真理,为维护国家和民族利益、争取民族独立和解放而英勇斗争,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作出积极贡献,谱写了一曲曲爱国爱校、追求进步的辉煌乐章,积累了大量的学校建设发展档案和革命文化史料。对这些档案史料进行梳理分类、整理汇总,充分利用这些档案史料,紧扣以史育人的主题,编撰校史校志、出版校史画册、充实校史馆室,通过举办校史展览、参观校史馆室、举行校史报告会等多种手段,将这些珍贵的史实介绍、展示给学生,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使之从中深切体会前辈们勤奋学习、立志报国、艰苦创业的奋斗历程,在现实中品味历史、净化心灵,从而将爱国爱校的情感不断升华为爱国的情怀和行动。

3.2 利用名人、名家文化资源对学生进行远大志向教育。时代呼唤英才,希望在于青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需要青年学生的参与,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需要青年学生的奋斗。帮助青年学生进一步认清自己的历史使命,明确成长的目标,确立为国家、为民族奋斗的远大志向,努力成长为对党和国家、对人民有所贡献的人才,是德育的目标和归宿。高校大都拥有许多蜚声中外的专家学者和知名校友,他们都是从高校这片厚土成长起来的科坛巨匠、学界名流、政界要人、企业家、教育家或基层中坚,是推动社会发展和时代进步的生力军,他们励精图治、辛勤工作、施展才华、建功立业的事迹和壮举,是青年学生学习的楷模、奋斗的标杆。高校可以对这些名人名家档案进行收集整理,以文字、图片、实物档案、音像资料的形式进行展出,将这些知名人物努力学习深造的执著追求、倾心教育教学的一腔热血、醉心科学研究的感人事迹,以及放弃国外优厚待遇毅然返回故土报效祖国的动人事例,直观、鲜活、生动地展示出来,激励青年学生珍惜年华、刻苦学习、磨炼意志、砥砺品格,树立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贡献力量的远大志向。

3.3 利用科技、教育文化资源对学生进行学业激励教育。科学文化知识是青年学生从事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际本领,是能否成为对国家、对人民有用的人才的重要基础。教育和引导青年学生努力掌握科学文化知识,掌握本专业比较系统扎实的基础理论和应用技能,不断拓展自己的知识领域,提高人文素养和科学素质,培养解决理论和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创业精神,是德育的关键和延伸。高校可以利用长期办学实践中产生的丰富的教育教学史料和科学研究档案,选取精华部分和有重要影响的成果,向青年学生介绍学校办学历程中取得的骄人业绩和重大贡献,以及这些重大成绩背后所蕴含的艰辛付出、不懈努力、执著追求和创新精神,激励青年学生牢固树立努力学习、追求真理、勇于探索、奋发成才的信心和决心,变被动地接受知识为主动地学习知识,进一步激发创新思维和创造潜能,努力成为主动学习、健康成长、全面发展的一代新人。河南理工大学曾以接受教育部本科教学评估为契机,举办《河南理工大学重要教学科研成果展览》,收到良好效果,现已成为学生党团活动以及新生入学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有效地激发了青年学生热爱专业、努力学习、立志成才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作者单位:河南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来稿日期:2013-06-17)

上一篇:试论各级档案学会发展的方法和策略 下一篇:合同档案规范化管理的探索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