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探讨

时间:2022-09-17 06:16:59

社会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探讨

一、社会实践活动课程,没有现成的教材。这就要求教师创造性地进行教学,科学合理进行内容的选择和设计。

1. 社会实践活动内容的系列化:教师在组织活动形式时,要从自然,社会和生活中选择和确定内容,涉及的范围应尽可能地宽广,让学生有机会获得更多的体验。很多教师谈起综合实践课,往往感到束手无策,似乎无从下手。对于这样一门开放性很强的学科,教学内容丰富多彩,要求教师精心设计活动内容,内容要有一定的兴趣,新颖性和科学性。记得一次化学公开课,教师不厌其烦地讲授水的性质,化学分子式和做水的合成实验。当学生看到试管里晶莹的水珠时,教师指着说:水是无色无味的液体,它是由氧气(O2)和氢气(H2)合成,突然一个调皮的学生立刻反驳说:不对,我家附近的河水是浑浊而恶臭的,接着台下一阵哄笑。机智的教师立刻平静地说:这是我们人类对自然环境特别是生态环境污染造成的恶果,课后我们组织一次水资源污染的调查活动。

2. 社会实践活动内容的本土化:教师在设计内容时,往往忽视本土社会资源和乡土教材,因而既要因地制宜引导学生充分关注当地的自然环境,人文环境以及现实的赖以生存与发展的生活环境,从中挖掘学习资源,从而把文献资料与现实生活中“活”资料结合起来作为学习的资源。惠州市教育局教研室组织编写的中小学乡土教材内容值得借鉴和推广,内容基本上覆盖了自然环境、人文环境和生活环境等各个方面。比如:保护母亲河——东江一文谈到保护水资源,爱护我们绿色家园。联系中学地理学科的教学内容——水资源的利用与开发,可以进行一次学习小组知识竞赛活动,让学生学到的书本知识和现实生活中的“活”教材结合起来,使他们融学科知识于解决问题的活动中,从而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 社会实践活动内容的特色化:不同的地区和不同类型的学校要充分发挥自身的传统优势,切合学校的人力,物力和现有的教育资源,开展寓教育和实践于一体的各种活动形式;联系不同时期的特定教育因素,针对班级实际,有的放矢,精心编织社会实践活动内容,形成自己的特色,突出个性;开辟多种渠道的教育活动,调动一切可以利用的教育途径,深入街道,社区和村委会,召开座谈会,组织学生参观红色革命教育基地和社会主义德育基地,诸如:敬老院、戒毒所和革命烈士陵园等等。作为教育工作者,首先具备渊博的学科知识和人文史地知识,更需要具备开拓、创新和务实进取的工作作风。在物欲横流和享乐主义备受追逐的市场经济环境下,教师还要坚定信念,安于教学、乐于教学、善于教学,正如古人所云:啃住青山不放松,任尔东南西北风。只要我们的教师专于授业,精于解惑,乐于传道,在课程改革的实践过程中敢于探讨,勇于尝试,摆在我们面前的暂时困难都会迎刃而解。

二、社会综合实践活动是一门综合性强、涉及面广的课程。这就要求教师转变思想,树立现代的教育理念。

1. 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社会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展体现了素质教育的要求。素质教育强调全面发展学生的能力,面向全体学生,为每一个学生提供平等的学习发展的机会;坚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注意学生个体差异,使每个学生的潜能得到充分自由地发展。

2. 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在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要自学改变教学行为,营造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活动的自主参与者和探讨者。

3. 采取师生互动的课程实施策略。在课程实施全过程的每个环节,都要坚持师生双向的互动,使之成为师生围绕着解决问题而相互合作和交流的过程。

三、充分开发和利用教育资源,安排好教学时空。社会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学生学习的内容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开放,学生与周围社区的密切联系,都需要教师做好教育资源开发和教学时空的安排。

1. 充分利用校内外教育资源。校内资源包括学校的人力资源、教学设备和图书馆等物质资源;校外资源包括社区中的各种教育资源、社团组织和德育活动基地。学校可以根据本校的实际可利用教育资源,优化融合物质资源;教师充分利用现成的校内外资源定期举办实践活动的交流。诸如:进行报告会、辩论会、图表或资料展览会。

2. 科学合理地安排教学时空。学校和教师在教学时间和空间的安排上尽可能做到科学和合理,结合不同的活动内容和形式,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冲破时空界限,开展寓教育于一体的社会综合实践活动。

上一篇:倾听在初中数学对话教学中的应用 下一篇:高一化学新课程的教学困惑与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