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例大学生焦虑症的咨询案例报告

时间:2022-09-17 06:02:49

一例大学生焦虑症的咨询案例报告

[摘要]本案例报告是关于一个患有焦虑性神经症的大一女生的咨询及治疗。咨询师在深入了解事实和认真收集资料的基础上,运用专业知识对求助者做出诊断。在诊断之后,与求助者共同制定了咨询目标和咨询方案,主要采用了合理情绪疗法,使求助者意识到导致负性情绪的真正原因并非事件本身,而是自己的认知偏差和错误的推理,通过合理情绪疗法,帮助求助者缓解情绪、改变睡眠,并逐渐形成理性的生活观。

[关键词]焦虑性神经症;合理情绪疗法;大学生

[中图分类号]B84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0)12-0127-02

一、一般资料

(一)张某,女,19岁,四川达县人,中文系大学一年级学生。父亲是当地政府部门公务员,母亲在学校工作,家庭经济状况良好,父母事业心强,对她要求严格,在家主要由爷爷奶奶照顾。独自一人来咨询室,自诉因心理有问题,想要退学,前来征求意见。

(二)心理测验与分析焦虑自评量表(SAS)测验结果:标准分为65分,按照中国常模的结果属于中度焦虑。艾森克人格问卷(EPq)测验结果:E=36,N=62,P=54,L=35。性格内向,偏抑郁质。

二、主诉和个人陈述

大一第一学期,张某发现入学时做的16PP的报告单,在报告单上看到了自己的名字,感到难以置信,难以接受,之后开始怀疑,想到自己一直人际关系不好,可能就是心理有问题造成的,相信自己有严重的心理疾病,开始有意识地回避同学,每天都食欲不振,提心吊胆,晚上失眠,经常性头痛。时常感到坐立不安,无法集中注意力,胸闷,心跳加速,流汗。

三、观察和他人反映

(一)一般印象:求助者衣着简单朴素,神情疲惫,落座后不停地抖腿,交谈时,目光闪避,害怕与咨询师正视。

(二)咨询师了解到的其他资料:张某的老师介绍,张某专业成绩比较好,性格细腻。但是她比较内向,不爱参加集体活动,近来也发现她有些异常,在课堂上常常发呆,不愿学习。

四、诊断与评估:诊断为焦虑性神经症

(一)心理诊断及依据:1.根据病与非病的三原则,该求助者的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协调一致,知情意统一,人格相对稳定,自知力完整,求治欲强,并且没有表现出幻觉、妄想等精神病性症状,因此可以排除精神病。2.根据许又新教授的神经症临床评定方法,病程三个月以上(2分),该求助者对正常的工作和学习难以正常进行,而且已经泛化,社会功能严重受损(2分),经过一个月的休息,症状仍无法得到缓解,心里痛苦完全无法摆脱(3分)。对照评分三标准,该求助者得分为7分,可诊断为神经症。4.该求助者的问题表现为:有焦虑的情绪体验(烦躁,坐立不安,头痛);有植物性神经系统功能紊乱的症状,表现为胸闷,心跳加速,流汗。符合焦虑性神经症的诊断要点。5.结合心理测验结果与咨询师观察结果,且符合焦虑症诊断标准因此诊断为焦虑性神经症。

(二)鉴别诊断:对该求助者应做的鉴别诊断为:1.与器质性病相鉴别:求助者自述有失眠、头痛,胸闷等躯体症状,但近期体检表明身体状况良好,可以与器质性病症相鉴别。2.与精神病相鉴别:根据病与非病的三原则,该求助者的主客观一致,知情意协调,个性相对稳定,自知力完整,求治欲强,并且没有表现出幻觉、妄想等精神病性症状,因此可以排除精神病。

(三)病因分析:1.生物原因:该求助者的症状无明显的生物学原因。2.社会原因:求助者从小受到父母的严格教育,自我要求较高。缺乏心理倾诉的对象,容易形成错误的自我认知。3.心理原因:在现实生活中,长期的社会交往能力差是其潜在的心理困扰,形成了错误的因果逻辑。

五、咨询目标

近期目标:1.缓解焦虑情绪。2.改变人际交往状况。

远期目标:建立良好的人际沟通模式,完善求助者的人格。

六、咨询方案

(一)咨询方法的选择。

(二)合理情绪疗法。

七、咨询过程

(一)咨询阶段大致分为三个阶段

1.诊断阶段。咨询师应与求助者建立良好的咨询关系,并收集求助者的相关信息,进行心理诊断,确定主要症状、制定咨询目标和方案。

2.咨询阶段。咨询阶段是最核心、最重要的实质阶段。帮助求助者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分析求助者症状产生的社会学、生物学、认知方面的原因,运用合理情绪疗法消除症状。

3.结束与巩固阶段。做好咨询总结,巩固咨询成果。

(二)具体咨询过程

第一次咨询:2009年10月15日

目的:

1.了解基本情况。

2.建立良好的治疗关系,让来访者自由联想、宣泄情绪。

3.确定主要问题。

4.探寻改变意愿。

5.进行咨询分析方法:会谈,心理测验。

过程:通过与求助者的交谈,收集资料,与求助者探寻心理冲突,协商咨询目标及方案,向求助者介绍合理情绪疗法的基本原理,并完成EPQ、SAS心理测验的测定。家庭作业:与同学、老师多沟通,寻找人际支持。

第二次咨询:2009年10月22日

目的:

1.加深治疗关系。

2.学习放松技巧。

3.按照ABC理论模式分析不合理的信念方法:会谈法,行为放松训练。

过程:

1.引导求助者察觉并领悟自己焦虑情绪产生的真正原因,不是看到测量结果这一事件,而是自身的认知偏差和逻辑错误。

2.与求助者探讨其思维中存在的不合理的地方。帮助其弄清楚不合理的信念与其情绪困扰之间的关系,促进其领悟什么是合理的信念。

3.反馈上次的家庭作业情况,并用剩余时间教给求助者自我放松的方法。家庭作业:(思考其思维中不合理的信念,领悟合理的信念。按照咨询师教给的方法对自我进行放松练习。

第三次咨询:2009年10月28日

目的:

1.与不合理的信念辩论,学会对生活事件做合理的评价。

2.引导来访者进行自我反思

3.学会以平常的心态面对生活和工作

方法:与不合理的信念辩论,“产婆术”的辩论技术。

过程:求助者说出认为心理有问题所以造成自己长期人缘不好,朋友少让求助者明白这种因果推理是错误的。让其明白用理性的思维方式取代非理性的思维方式,是解决面临困扰的关键。并认识到放弃非理性思维的重要性,并主动加以矫正。

第四次咨询:2009年11月5日

目的:

1.巩固认知重建效果

2.消除焦虑情绪方法:会谈法,并利用合理情绪想象的技术消除焦虑情绪。

过程:首先使求助者在想象中产生并进入不适当的情绪情景之中,让他体验这种情景下的情绪反应。然后帮助求助者改变这种不适当的情绪体验,并使他体会适当的情绪反应,最后停止想象,让求助者讲述自己的情绪有哪些变化,改变了哪些观点学到了哪些观念。

第五次咨询:2009年11月12日

目的:

1.巩固咨询效果。

2.结束咨询方法:会谈法,心理测验法。

过程:引导求助者建立并完善适合自己的一套理性生活观和行为模式;对咨询效果进行评估,SAS:40分;对咨询过程进行总结:帮助来访者做好结束的心理准备。半年后,对其做电话随访,来访者反映临床症状消除,能适应新的生活。

[参考文献]

[1]郭念峰,心理咨询师(三级),北京:民族出版社,2005

[2]许又新,神经症,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3

[3]张嘉伟,怎样治疗焦虑症,长春:长春出版社,1996年,第1版

[4]张仲明,李世泽,心理诊断学,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5]郭念峰,心理咨询师(二级),北京:民族出版社,2005

[6]王希林,GerhardZarbeck,现代行为疗法纵谈[J],中国心理卫生,2002,(11):770-772

上一篇:浅谈中西方艺术教育的本质差异 下一篇:论生理学因素在短跑选材中的指导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