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朝地盘有多大?

时间:2022-09-17 04:27:10

商朝是我国古代的一个重要的王朝,在夏朝并无确切考古和文字证据的情况下,目前许多国内外学者把商朝看作是我国最早的朝代,我国从商朝开始进入了统一国家的门槛。然而由于历史过于久远,考古证据不足,围绕商朝有许多未解之谜,其中一个有趣的谜团就是:商朝的地盘有多大?

搞不懂的商朝疆域

湖北黄陂盘龙城紧邻长江边,1974年,考古学家在这里发现了一个规模很大的商朝遗址。这是一座典型的商朝城市,里面有城邑宫室、奢侈墓葬、手工业遗址等,发掘出来的各种铜器、陶器的风格与考古学家在郑州的商朝都城遗址所见相同。

从黄陂到郑州,可谓相距千里,如果这里的商朝遗址也属于商朝的版图,那么商朝的疆域真是太惊人了,光是从都城向南就扩展了至少千里,更不用说还有北面、西面和东面的疆土了。从这座长江边的商朝城市判断,商朝的疆域似乎很广大。

然而根据周朝初年的文献记载,周武王伐纣灭亡了商朝之后,在原来商朝的王畿区设立“三监”管理,即把商纣王的儿子武庚分封在商朝都城,并将商的王畿区划分为卫、庸、邶3个封区,分别由武王的弟弟管叔、蔡叔、霍叔去统治,总称三监,以监视武庚的一举一动。这三监的具体地域范围,大概在河北中南部、河南大部,以及山东局部地区。这个范围也就是商朝晚期商王直辖的控制区域了,大概也就是方圆一二百千米的一片不大地区,似乎商朝的疆域又很小。

那么,商朝的地盘到底有多大呢?

国力有限,守土不易

有考古学家指出,商朝的王畿区和整个疆域并不是一个概念。通过商朝甲骨文记载,商朝把国土分为“内服”和“外服”,内服就是王畿区,商王自己直接控制的地区;而外服则是周边臣服于商朝的一些方国。有些学者认为,如果把这些方国也算入商朝的疆域里,那么商朝的疆域的确十分广大。

不过从甲骨文记载分析,我们真不能高估了商朝外服的地盘,因为商朝周边那些方国,基本上都没拿商朝当“天朝上国”,而且屡屡与商朝兵戎相见。

就拿商王武丁来说,他在位59年,以武功最为显著,按说那时候商朝不弱。就在武丁的时期,商朝的西北,今天山西一带,分布和居住着几个强大的部族,比如工方、土方和鬼方这几个方国,它们与商朝经常发生激烈的冲突。

在一片甲骨上,记载着这样的事情:

有一天,不幸的消息从西方传来,工方侵入我方领土,掠走75人。另一天,占卜师问,未来十天还平安吗?商王看了卜骨上的裂纹后说:有麻烦,可能会有不幸的事发生。过了几天,果然有不详的消息从西方传来,土方又侵入我西部领土,占了我方两个邑。

这些事情就发生在武丁时期,而且在不到一个月内边境频频告急。

为了平定西北方向的威胁,武丁动员了5000人,首先选择对土方用兵,还与自己的爱妃妇好一起出征,终于擒获土方首领,并使其余部远遁而走。平定土方的威胁后,武丁转而进攻势力更大的工方。这个部族是游牧民族,向来出没无常,很难寻觅。为了达到打击工方的目的,武丁几乎每次战役都亲自出征。甲骨文中记载,武丁曾多次向祖先占卜询问,究竟应该征集5000人还是3000人进行讨伐。商朝最大的一次征兵数额记载,是商王带兵万人,加上妇好的三千部队一起出战。这样的军队规模,已经占了当时商朝总人口的十分之一,几乎可以算是举国作战了。

商朝其他方向上的对手也都是不好惹的主儿。为了稳定国家,武丁曾经大举讨伐南方的荆楚和更靠西北方向的鬼方。妇好带领军队参加过对羌方、土方、巴方和夷的一系列战争。商朝的武装力量主要是宗族武装,兵员来自各宗族,平时从事生产劳动,战争的时候跟随本族首领,在商王的带领下出征。

四周这些方国都和商朝是敌对关系,肯定不属于商朝疆域。商朝就算有某些方国“跟班”,其实力和疆域应该也十分有限。

腹背受敌,商朝灭亡

商朝地处中原地区,从好的方面说是四通八达的交通要道,但是从坏的方面说,四周都是敌人,国际生存环境太恶劣。商朝的灭亡也归咎于这种糟糕的国际环境。

商朝晚期,威胁来自西方和东方。在西方,周族的势力崛起,拉拢各种方国准备向商朝的地盘发展;在东方,夷人势力大增,频频入侵。夷人并不是一个统一的方国,而是分成了许多国家,包括夷方、林方、盂方等,分布在今天山东、安徽等地。早在商朝中期,几任商王就曾经兴兵伐夷。

而到了商朝晚期帝乙在位时,夷人的威胁让帝乙不得不亲自东征。这次出征在甲骨文中有大量记载,商王带领大军,联合了诸侯攸侯喜的军队,用了130多天对夷方和林方作战,然后又花费了同样的时间返回都城。

但是显然这次大规模会战并没有解决夷人对商朝的威胁。直到商朝末年,商纣王仍然不得不继续派出重兵,向东南方向的夷人进攻。公元前1046年,西面的周族趁商朝的大军在东南被夷人牵制,王畿空虚之际,挥兵东进,直逼商都。商纣王仓促应战,与周族的大军战于牧野。留守商军终因兵力悬殊而被击溃,商纣王败亡后收拾美玉金帛,和娇妻相拥自焚而死。驰骋中原几百年的商朝就此终结。

商朝的灭亡告诉我们,自始至终商朝都处于强敌围绕的尴尬局面,商王控制的区域不会比王畿区大多少。商朝人自己也很谦虚,在甲骨文记载战争时,称呼自己为“商方”,意思是本国与其他方国都是平起平坐的,强不到哪里去。

疏而有漏的疆域

既然商朝的疆域十分有限,那么我们怎么解释长江边上出现的商朝城市呢?

那个商朝城市显然是商朝的贵族率领一批人马建造并长期经营的,这个远离国家控制区范围的孤城肯定负有特殊的使命。如果我们考虑到商朝是个青铜器文明的话,一切就好解释了。

考古学家经常说,没有青铜就不成商朝,商朝铸造了大量的青铜器,其中包括重达800多千克的司母戊鼎。要铸造青铜器,就需要有高质量而且大批量的铜矿。商朝疆域内的铜矿远远不能满足铸造青铜器的需要,于是任何有铜矿的地方,就成为商朝人垂涎之处。而长江中游地区,正是铜矿富集的区域,为了获得那里的铜矿,商王必然不惜一切代价。所以一些考古学家推测,黄陂的商朝城市应该就是商朝为了控制长江中游的铜矿而建立的。通过这座千里之外的城市,商朝人可以获取珍贵的铜矿资源。

可以想见,商朝人为了控制铜矿和其他资源而建造的孤城不会只有一座。所以除了王畿区外,商朝在广袤的大地上也建设了一些据点,它们大多是为了获取资源而兴建。因此,商朝所谓的“疆域”并不是我们现在理解的国家疆域,商朝的疆域不是一个整块,而是以都城为中心,控制了一小块王畿区,然后四周远近分布着几个或几十个归属于商朝的诸侯据点。这些据点间的空隙地带并不一定听命于商朝,有可能是人烟稀少的“无主之地”,或者是控制在与商朝敌对的方国手中的区域。

疏而有漏,这是商朝疆域的真实情况。在国力有限,强敌环绕的恶劣国际环境中,商朝人艰辛地维系了几百年的国脉,并创造了灿烂的青铜器文化。他们在历史上留下的事迹,值得后人称赞和敬佩。

上一篇:未来人会更美丽 下一篇:征服高空的建筑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