岭南园林建筑余荫山房现状的思考

时间:2022-09-17 04:06:46

岭南园林建筑余荫山房现状的思考

摘要:通过对广州余荫山房的岭南建筑与园林的实地考察,对园林的功能重置、可达性、使用情况、保护和更新等进行分析,思考古典园林在现代生活中的现状,如何更适应现在的使用功能,更充分地发挥它的历史和应用价值。

关键词:岭南园林;功能重置;可达性;使用情况

1广州现存的岭南园林概况

广州是一座具有2000多年历史的古城,现在市政府和社会各界越来越重视广州历史文化古迹的保护和复兴,如余荫山房的一期规划,扩大园林范围;陈氏书院从1956年以来多次修缮保护和增建前广场,突现岭南传统文化的特点。

根据《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大辞典一广州》的记载,广州现在保存的历史建筑和古典园林有南越国宫署遗址、光孝寺、华林寺、岭南第一楼、余荫山房、陈氏书院、广州起义烈士陵园等,可见保存下来的古典园林比较少。

2余荫山房的现状实地调研

2.1简介

余荫山房始建于清代同治5年(公元1866年)间,属于清代举人邬彬的私家花园,至今已有100多年的历史。园林的总面积为1000多m2,以小巧玲珑、布局精细的艺术特点著称。据说,“余荫”可以理解为纪念永泽祖先福荫以及利用建祠堂剩余之地建园之意,颇具文雅的气息。广州的余荫山房、顺德的清晖园、东莞的可园、佛山的梁园被合称为清代广东四大名园。其中,余荫山房是保存原貌最完好的古典园林。其于1989年6月被广东省人民政府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1990年被国家建设部、国家文物局、中国建筑学会核定公布为全国近代优秀建筑单位。

2.2区位

余荫山房位于广州市番禺区南村镇东南角北大街。

2.3功能

余荫山房原本是清代举人的私家花园,主要作为自家主人会客和与亲朋好友的欣赏游玩。100多年过去,现在的余荫山房是广东省的文物保护单位,开放给市民和游客参观,亦成为专家学者对岭南古典园林的研究范本。其功能不再是为少数人安静游赏,而是每天接受络绎不绝的游人进入参观和使用。因此,政府也相应地对园林进行了适度的保护开发,在保护好历史文物不被破坏的同时,对园区进行了扩大建设,增强园林接受众多游客参观的承载力。

2.4可达性

据观察和咨询进入余荫山房进行参观游览的主要是来自各地的游客,少部分为相关专业人士和附近居民。余荫山房位于番禺南村镇东南角北大街上,交通不是十分便利,路上的标识指示起到十分必要的作用。目前沿途的标识搭建得比较简陋、有些只是临时用手写上去,十分不正式,而且,所有标识的样式都不统一。作为省文物保护单位以及岭南地区的一块瑰宝,余荫山房应该从进入标识的这个外部形象上加大重视,更凸显其文化特征。

2.5使用情况

余荫山房每天都有来自各地的游客,其在园子里的活动类型除了参观历史建筑和园林本身的精彩之处,还包括其他各种随着行走参观而产生的活动。因此考量园林的使用是否适当,哪些地方需要改善,需要以游客的实际活动和使用情况为考察基础进行分析。

景区需注重孩子和老人的活动和使用情况,因为这类人群对环境需求比较敏感。比如小孩在临湖的栏杆旁玩耍,栏杆的设计需要考虑到防止小孩不小心掉下湖;老人在参观过程中比较容易累,需要充分考虑在适当的地方布置舒适的座椅。另外,不能忽略残疾人在园林里的使用情况和需求,要考量园林是否有足够的坡道供轮椅上下,增加残疾人通行和活动的指示,为他们做好充分的导游指示和安全措施。

2.6保护和更新

余荫山房东南面的大门外观原为青砖砌筑,后来在原来的建筑布局基础上,重新改建了门口的牌坊,使现在的大门体量更大,装饰更醒目。通过规划增设小游园,一系列休闲建筑和休憩场所,以满足众多游客参观的各种需求,塑造一个融入了现代生活元素的具备观赏、购物、饮食和游乐等的历史文化旅游区。

通过观察,有些新增建筑的装饰风格虽然是模仿古建筑的样式,不过从尺度和色彩的把握方面,还是比较欠缺细致的推敲,因此显得有点突兀和不自然。对于历史建筑的保护和更新应保持细致认真的态度,研究深度尽量入微,才能把握传统留传下来的精髓,再通过学习技能传承下去。

3总结与思考

广州番禺的余荫山房,成为当地研究岭南传统文化的为数不多的经典案例之一。为了让它更好地保存下来,除了对建筑和园林本身进行修缮和保护,还应该注重其与现在的城市规划设计的结合,与现代人们生活方式的融合。本文基于更好地保存岭南传统的园林,进行一些探索。对于传统园林的更新设计,需要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细致精确的尺度比例和形式的推敲、运筹全局的综合思考能力、对当地地域性特征的敏锐挖掘,才能真正做到传承。

上一篇:中国古典园林的艺术特征探究 下一篇:风景园林规划设计中的地域特征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