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庭坚系舟处

时间:2022-09-17 03:19:25

我知道黄庭坚是宋代的大书法家,更是中国书法史上青史留名的大书法家,但对他的文学作品我读得不多,仅知道他是宋代文坛中有很大影响的名人。暮秋时节游历桂林,我漫步在桂林榕湖畔,忽然看见了“黄庭坚系舟处”,便轻抚那块勒字石碑,凝视静静的流水,感情也变得复杂了许多。

案头有一套《中国文学史》、一套《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里面均有涉及黄庭坚和江西诗派的内容。我的印象是,两部著作对这位大诗人的评价不是很高,说他是那类只偏重于追求诗歌形式的奇巧而脱离现实生活的作家。黄庭坚本人当然不可能知道这类身后事情。公说婆说,总是给后人看的罢了。

黄庭坚读的古书大概很多,这也是知识积累,可也通常爱犯掉弄书袋的毛病,把书本学问看得过重,转文诌句,腐儒气太盛。他说:“子美诗妙处,乃在无意于文,夫无意而意已至,非广之以《国风》、《雅》、《颂》,深之以《离骚》、《九歌》,安能咀嚼其意味,闯然入其门也?”这话就有点唬人的味道了。把现实主义的杜甫吹得这样玄,过分!话说回来,黄庭坚到底是在艺术形式上讲求探索的有心人,况且推崇杜甫,反对萎靡浮艳的西昆体。尽管江西诗又有点新的形式主义苗头,但终归统治了北宋后期的诗坛。又因为沾了坡的光,人称黄庭坚、秦观、晁补之和张耒为“苏门四学士”,这声名可真的很响亮。有的干脆以“苏黄”并称,可见黄庭坚绝非等闲人物。

黄庭坚是学问家,“专用经史雅言,晋、宋清谈,《世说》中不紧要字,融液为诗”。这也是一种功夫,所谓“点铁成金”和“脱胎换骨”。当然也有人讥讽他是剽窃,而且把话说得特别刻薄。依我看,一代诗风,是因诗人独自的修养、阅历和爱好成就的。虽说书斋味浓了些,但黄庭坚能承前人之精神而另出新意,已不算易事啦。

黄庭坚自号山谷老人,有一种淡泊逍遥韵致,本应抱道而居,禅心如山,却也难免新旧党争。据说因为做了一篇《承天院塔记》,得了个“幸灾谤国”的罪名,这才遭贬宜州,终于死在那里。这篇文章我一时没能找来读,但我那年去湖南登岳阳楼,知道他的一首诗:“投荒万死鬃毛斑,生入瞿塘滟关。未到江南先一笑,岳阳楼上对君山。”头一句写得好苍凉。被贬宜州前,黄庭坚还曾被贬为涪州别驾,入蜀六年。他以为真要白首蜀地、葬身西南了,谁料还能够生还,被一条浩荡大江载经夔州,他是否回想起他崇仰的唐代诗圣杜甫了呢?从瞿塘到洞庭,当初,暮年的杜甫也曾漂泊过。相似的境遇,黄庭坚一定是有过深切感慨的。很称赞杜甫流寓夔州以后的作品:“但熟观杜子美到夔州后古律诗,便得句法简易,而大巧出焉。平淡而山高水深,似欲不可企及,文章成就,更无斧凿痕,乃为佳耳。”做诗的倾向,形成的因素很复杂。我觉得,下结论性的评语,最好同作家的身世经历相联系。文学,毕竟是现实生活在心灵中的一种折射。

据说,杜甫是死在船上的。黄庭坚系舟于桂林,又在贬谪宜州道中,桑榆残照,日暮途远,那种凄怆的心境,可以想象。古代的文人,多与舟楫有缘,命运亦如漂萍转篷。

黄庭坚系舟处旁立有一座小亭,算是一种衬托。不远处即为古南门,建于宋代。前有千年榕树茂盛如盖,三三两两散淡老人蹲坐扯不尽闲话。粼粼榕湖水流动着,仿佛叙说着古人留给岁月的遗篇……

上一篇:十年辛勤耕耘 换来一片蓝天 下一篇:略谈盆景意境的表现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