猜想让数学世界变得更完美

时间:2022-09-17 03:18:50

猜想让数学世界变得更完美

波利亚有一段精彩的论述:“我想谈一个小小的建议,可否让学生在做题之前猜想该题的结果或部分结果,一个孩子一旦表示出某种猜想,他就把自己与该题连在一起,他会急切地想知道他的猜想是否正确。于是,他便主动地关心这道题,关心课堂的进展,他就不会打盹或搞小动作。”《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中也提出“数学学习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可见,猜想已经成为学生当今学习数学的一种重要方式。

在数学学习中,猜想作为一种手段,其目的是为了验证猜想是否正确,从而使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过程,主动获取知识,培养其创造性思维。那么,在平时的教学实践中如何运用猜想来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的全过程呢?我们应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抓住不同的时机,创设猜想的情境,让学生去大胆猜想。

(一)新课之前猜想,激发学习动机

猜想最常运用于对新知识的探索起步阶段,因为这个阶段的猜想可以激活学生的思维,有利于架起已知与未知的桥梁。例如在教学长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中,我首先出示一个长2厘米、宽1厘米的长方形,引导学生注意长方形的长和宽,然后多媒体展示一组图形的变化,问长方形的面积大小可能跟什么有关?一组感性学习材料的提供和适当启发,使学生的思维有了一定的指向和集中。学生凭着对学习材料的直接反应,很有预见性地作出了大胆的设想:长方形的面积大小跟长方形的长和宽有关。接着,我没有明确地作出肯定,而是进一步组织实验进行点拨:长方形的面积是不是和长与宽有关呢?如果有关系,那么它们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呢?最后布置验证要求,通过摆放、填表、计算等方法对发现进行验证,通过验证让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学生有了这种猜想,并且已验证猜想的正确性,就使接下来的探索过程有了方向和目标,使学生对解决问题充满了自信。所以,我们要充分挖掘教材中可供猜想的因素,引导学生积极猜想,为学习活动作好良好的准备。

(二)教学中猜想,培养学习动机

在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中,加入“猜想”这一“催化剂”,可以促进学生多角度思维,加快大脑中表象形成的速度,抓住事物的本质特征。

在教《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时,教师先出示直角、锐角、钝角三种不同的三角形,让学生比较谁的面积大。学生用数方格的方法得出三个面积一样大。然后,多媒体用表格分别出示这三个三角形的底和高,让学生自己去分析,看能发现些什么?鼓励学生大胆地猜一猜,三角形的面积怎么算?学生大胆地猜测出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教师支持他的猜想,然后进行验证。通过验证证实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这种教学设计启动了学生思维的闸门,使其思维处于亢奋状态,发展了学生的潜在能力。

数学的学习,对学生来说如同科学发现的过程,所以在学习过程中不断演绎着猜想、验证、再猜想、再验证的循环,从而使学生从对数学认识的模糊到清晰,从知之甚少到知之较多,最终使学会学习方法。

(三)小结延伸处猜想,激发学习动机

你也许会认为,对新知识的探索结束了,猜想也告一段落了。课堂小结以后就没有猜想存在了吗?应该有,那将是猜想的延伸。学习新内容后,可以让学生猜想以后会学习什么内容,今天学习的内容有什么作用。如学习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之后,可以让学生猜想自己住的小房间的面积、吃饭桌的面积。这样的猜想有利于培养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于实际生活的能力。

我们要鼓励学生去猜想,这样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但运用猜想时我们要注意:学生的猜想可能是经过周密思考的,符合逻辑性,颇像一个大数学家,但更可能是稚嫩无据的,只是顽童小技;学生的猜想状态可能是积极主动的,但也可能是消极被动的,这都是正常的。教师要在学生的猜想中发挥“主导作用”,一是提高猜想的有效度,二是将猜想与验证相结合,三是用鼓励性评价对待猜想,引导学生去合理甚至求异地去猜想,使学生更具信心地猜想,更好地发展其创造性思维。

猜想作为数学思维的一个极小组成部分,却可以发挥较大的辐射作用。培养学生的猜想能力可以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形成,可以促使学生主动地进行学习,增强学生爱数学的情感。我们要对教材中的猜想因素深入挖掘,恰当处理,引导学生进行正向、反向猜想,使学生的创新意识、主体意识在猜想中得到发展。

牛顿曾经说过:“没有大胆的猜想,就做不出伟大的发明。”而学生的学习过程并非要出现像科学家那样的猜想,但应具有知识的再发现和再创造。培养学生的猜想意识,引导学生进行积极的猜想,正是培养学生进行知识再发现和再创造的良好开端。学生的合理猜想中融合了直觉思维、联想等要素,是较复杂的思维过程。让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或直觉进行猜想,既能调动学生的各种思维能力,在猜想的过程中能更好地获取知识,又能展现他们的创新才智,提高学习的自信心。

猜想,在数学的发展过程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如果没有猜想,数学家将寸步难行;如果没有猜想,如今这座雄伟瑰丽的数学宫殿就不会存在。

(作者单位:江苏省高邮市第一中学)

上一篇: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提高物理课堂教学效果 下一篇:阅读引领语文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