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舆论监督与民主法治的关系

时间:2022-09-17 02:38:20

【前言】浅议舆论监督与民主法治的关系由文秘帮小编整理而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二、监督机制是社会主义民主法治的必然要求 没有监督的民主必将沦为少数人的民主,没有监督的权力必将演化为滥用的权力,没有监督的法治必将成为专断者统治的暴力工具。社会主义的民主,是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民主。社会主义的法治,是表达最广大人民群众最...

浅议舆论监督与民主法治的关系

【中图分类号】G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4309(2012)01-0066-1.5

伴随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推进的不断深入,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不断发展,公民权利意识的不断提升,舆论监督以其自身广泛的群众性、社会性,在进一步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过程中成为越来越重要的力量。舆论监督以运用舆论的独特形式,帮助公众了解国家机关行政司法事务、社会公共事务及关系到公众切身利益的事项,并在广泛清楚知晓的基础上对这些事务的运行进展过程进行有效的监督,从而既能够促使其沿着民主化、法治化、规范化的轨道运行,又能深刻反映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进步。

一、社会主义民主与法治是一个有机整体,是政治文明的核心

社会主义民主与社会主义法治是一个相互促进、相互作用、辩证统一的有机整体。民主政治环境是实现法治社会的基础,法治建设的不断完善是民主政治社会强有力的保障。换言之,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也是社会主义法治政治,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核心。民主之要义在于人民是国家的主人,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应当现实地享有权力参与国家和社会事务的管理活动,并拥有广泛的权利和自由。法治之要义在于以法律规范及制度为准则,依法办事,按章办事,以法律的威严和制度的规范来要求和引导权力的合理行使,防范和惩处权力的滥用,把人民赋予国家的神圣权力真正用之于民、为民办事、为民谋益,保障人民群众享有的权利。

二、监督机制是社会主义民主法治的必然要求

没有监督的民主必将沦为少数人的民主,没有监督的权力必将演化为滥用的权力,没有监督的法治必将成为专断者统治的暴力工具。社会主义的民主,是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民主。社会主义的法治,是表达最广大人民群众最根本意志的法治。社会主义国家的权力,是源于广大人民群众赋予的权力。因此为保证权力运行的高效透明、权为民用,就必须拓宽民主监督的渠道,社会主义发展进程中必须要有人民的监督。舆论监督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监督体系的组成部分,同党内监督、人大监督、司法监督、行政监督等有机结合,相互补充,从不同角度发挥着各自独特的社会作用。李瑞环同志在1989年就曾明确指出:“新闻舆论的监督,实质上是人民的监督,是人民群众通过新闻工具对党和政府的工作及其工作人员进行的监督。”随着新闻传播事业的迅猛发展,舆论监督作为社会主义监督机制的重要内容,利用电视、报纸、互联网等大众传播手段,以公开曝光、评论、报道、批评、建议、讨论等具体方式,引起社会大众的关注,并借助舆论的压力使那些脱离规范轨道的行为得以及时矫正方向,使那些错误的工作方法和思路得以及时纠正,杜绝,消除官本位思想,进而保证权力的良性运行。舆论监督虽然不具有司法监督的法律约束力和党内及行政监督的纪律强制性,但舆论监督的公开性、社会震慑力、反应迅速、影响面广等特点,使其自身具有其他监督形式不可替代的特殊效用。

崇尚民主法治,离不开舆论监督的促进和制约。舆论监督是言论自由这一宪法权利的现实化,是人民这一宪法原则的具体体现,是公民实现知情权并参与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的有效途径。作为来自民间的具有权利性的一种社会监督,舆论监督为公民言论自由与知情权的有效结合提供了渠道。社会公众有权利知晓赋予国家的权力如何被行使,并有权利对这一行使过程反映出的问题加以评论。舆论监督正是以“水可载舟亦可覆舟”的独特力量促进公民基本权利的实现,有效调动公民参与国家和社会管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克以奉公、律己为民、依法行政与司法、促进社会和谐提供重要保障。

三、正确认识舆论监督的内在规律,准确把握舆论监督的

发展方向,为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发挥正面的、积极的

作用至关重要

在现代信息社会中,新闻舆论传播机构已然成为社会大众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以各种媒介为载体的舆论监督,近年来也呈现出大发展大繁荣的态势,媒体在社会各类事务中的声音所占比重日益扩大,具有“即为党政司机关之喉舌、又为社会大众之耳目”的居中的双重身份,足见其分量之重。但是,对待任何伴随社会发展而产生的历史客观产物,我们都必须保持科学、理性、辩证、客观的认识态度,以求更加准确的把握事物的内在规律和发展方向。面对舆论监督这一社会发展的客观产物,我们既要充分发挥其自身的优势及功效,也要认清其所包含的与社会发展进步不相适应的消极方面,取精去糟,以使舆论监督沿着良性、规范、科学的道路发展,更好的为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发挥积极正面的力量。

我认为,舆论监督运行的整个过程可以概括为及时准确地发现问题,客观理性地报道问题,集思广益的分析问题,切实有效地解决问题的过程。在这一过程当中,应当着力解决这样几个方面的问题:

第一,各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社会团体及社会成员,要充分尊重和维护能够实现新闻舆论职能的基本权利,为舆论监督的运行创造良好的制度环境和社会环境。在现实生活中,好的事情时常乐于被发现并报道。但是媒体在行使舆论监督职能时,面对的大多是负面的、应当被曝光、被批评、被纠正的问题,往往此时新闻媒体的采访权、报道权会经常受到问题主体的大肆干扰。更有甚时,媒体工作人员的人身权利也会受到侵犯。因此,有必要确立相关的法律法规来解决这一现实存在的问题,真正做到以舆论监督促进民主法治发展,以法律的力量保障舆论监督职能的有效运行。

第二,建立一支客观理性、敏锐聪慧、具有大局意识的高素质的新闻媒体工作队伍,以此来保证采集的信息客观真实、科学有理,保证报道事件的准确性全面性。不隐瞒事实真相,不夸大事件程度,不断章取义,不武断猜测,不信口雌黄。要把力气用到为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的促进上来。以对社会高度负责的主人翁态度,坚决摒弃那些与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背道而驰的,具有虚假、片面、极端、带有诱导煽动性的舆论报道。既要使社会大众全面及时地获取应当知晓的信息,更要注重对社会大众的视听负责,将高质量的经得起考证的信息呈现到公众面前。

第三,认清舆论监督的局限性,摆正舆论监督自身位置,正确界定职能运行范围。任何一种手段无论多么行之有效,都必然存在范围的有限性和作用发挥的局限性,舆论监督当然也不例外。社会是由多个领域共同组成,每个领域又有独有的特点和专业性。从辩证的角度看,舆论所发出的声音并非必然绝对的公正,如果任由舆论完全干涉到各个领域,不免发生外行领导内行的尴尬局面,更有可能扰乱其他领域应有的规律和秩序。比如具体到舆论监督与司法执法的关系,诚如著名法学家朱苏力教授所说:司法执法机关的活动还是应与社会舆论保持一种恰当的距离,不能过多地强调社会舆论对审判机关的司法活动的监督。

我国正处于新旧体制的大转型大变革时期,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也正处于发展的关键时期,发现并充分利用各种积极手段推动社会主义各项事业建设,是各个群体、各个领域的光荣使命和神圣职责。舆论监督作为推动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不断向前的重要手段,理应以更加规范科学的姿态,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发挥更积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季卫东.法治秩序的建构[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

[2]柯葛壮.舆论监督与司法权威[J].政治与法律,2004(5).

[3]苏力.法制及其本土资源[M].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1999.

[4]徐光春.关于舆论监督的几点思考[J].光明日报,2002,1,4.

【作者简介】张艺馨(1988- ):女,吉林长春人,东北师范大学文学院传播学专业2010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传播理论与实务分析。

上一篇:浅议反诉制度的功能 下一篇:河南浚县方言研究现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