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级活动中如何培养合格“小伙伴”

时间:2022-09-17 02:21:23

班级活动中如何培养合格“小伙伴”

近年来,学校开展“合格小公民”“五小”活动,其中“五小”即小伙伴、小帮手、小标兵、小卫士、小主人。要让学生在学校做团结友爱、互相帮助、尊重他人和善于合作的“小伙伴”,教师必须以活动为载体,创设情境,组织各种活动。教育专家朱永新说:“人的德性必须在自然的活动中形成,这是德性形成的第一个规律。”而班级活动是学生学习、活动的主要场所。因此,在班级活动中可以培养合格“小伙伴”。

1.通过班(队)会活动,让学生学会帮助别人。每周一的班(队)会,都要抓住每次契机组织活动,让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帮助别人。如班会活动“帮助别人乐趣多”,先把学生带到校园的雷锋像前,介绍雷锋是个怎样的人,再讲雷锋故事(也让学生讲)。通过听故事,使学生懂得雷锋是个乐于助人的人,我们应该向雷锋学习。最后激励学生说:“相信我们班也有很多小雷锋。”后来,班中涌现出了很多“小雷锋”,好人好事蔚然成风,有自觉帮助值日生打扫卫生的,有帮助老师抹讲台的,有帮助同学学习的……表现得最突出的就是李红同学,她每天都帮助同桌认字。原来她的同桌是学困生,认字有困难,她总是很有耐心地教,有时教一课的生字竟用了两天时间,她也不觉得麻烦。让同桌有了进步,李红上学期的期考成绩只是刚及格,这学期的期考成绩都达优了,进步当然是离不开“小老师”的帮助。平时还对学生经常表示肯定和赞赏,谁学得有进步,奖励一颗小红星,“小老师”也同样获奖。这样,优生得以满足表现的欲望,学困生也尝到了成功的喜悦。久而久之,学生养成了互相帮助的好品质。

2.通过班级活动,让学生学会与他人合作。“现代社会需要公民具有合作意识。”古人云:独学而无友,则孤陋寡闻。不仅要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其他活动合作能力也要培养,这样才有利于学生身心的发展。平时就很注重组织各种班级活动,让学生从中学会与他人合作。如四年级三个班负责轮流清扫清洁区。每轮到我们班大扫除,我都把学生分好组,落实好任务,然后比一比,赛一赛,看哪组扫得又快又干净,哪组就得冠军,老师进行奖励。哪组不想得冠军?“团结力量大”。为了达到目的,组长都能组织好组员去进行。由此可见,在班级活动中,学生可以学会与他人合作。

3.通过班级活动,让学生肯为集体做好事。为了能让学生自觉遵守纪律,讲文明、有礼貌,树立良好的班风、学风、校风,学校进行文明班级评比,每周发放流动红旗一次。为此,组织“以集体为荣”为主题的班级活动就显得十分重要,从中使学生乐为集体做好事,争荣誉。为了能给班里加分,大家都肯付出努力。课间,有的到校园捡废纸、杂物;有的清扫洗碗池、宿舍楼梯;有的到花圃里拔杂草;拾金不昧、拾物不苟的层出不穷。每领到“文明班级”流动红旗,大家脸上总是洋溢着灿烂的笑容。看着同学们那高兴劲,老师也由衷地感动,因为今天学生懂得为集体而努力,相信明天也懂得为祖国而奋斗。

德育的目标是使学生把道德观念内化为自身素质,转化为自觉行为。要培养合作“小伙伴”,我坚持“德育为先,以人为本,活动育人”的教育模式,让学生在活动中形成健康的心理和人格,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上一篇:对机械能守恒条件的理解 下一篇:美术课改中的教学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