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封情书”引起的思考

时间:2022-09-17 02:15:22

“一封情书”引起的思考

【案例】

中午值日,巡完一圈校园后,我回到了办公室。没坐多久,两个小女孩跑过来说,“老师,你快上去管管吧,那些男生在欺负小婷呀”。

我闻言立刻跑到教室,只见那个叫小婷的小女孩正趴在桌子上哭个不停,头也不抬。

“怎么回事?”话音刚落,便有一大堆的声音传了过来。透过这群“噪音”和扔过来的一个本子,我才弄明白是怎么回事。原来是这个小女孩在自己的本子上写了一封“情书”,“情书”上天真地写着我和我的姐姐都喜欢你之类的“情话”,最后还不忘“祝你考一百分”。这就是孩子,一份懵懂,一份天真。但可惜的是,这份“情书”竟然落到了几个调皮鬼的手里,于是,传遍了全班。

“这事值得大惊小怪吗?不就是喜欢一个人吗?”我示意全班安静后,准备心平气和地和他们“理论一番”,但立刻被“排山倒海”般的声音遮盖了——“老师,情书啊,还不让人惊讶吗?”“小小年纪就写情书!”“老师,这是早恋啊!”真有点应接不暇。于是,我提高了嗓音:“喜欢一个人,想和别人交个朋友,这有错吗?”

“老师,是女生喜欢男生呀!”

“不可以吗?”

“不可以!”

“那偷看别人信件,可以吗?”

也许是戳到了软肋,这几个小家伙闭上了嘴巴。在安慰了几句还在低声啜泣的小女孩后,我回到了办公室,把这事交给了刚回到办公室的班主任。

下午第一节是自己班上的课,我撇开课文,先讲了这件事,谁知刚讲到“情书”二字,就有几个男生笑得前仰后合。

“这事好笑吗?”示意安静后,我问。

“好笑,三年级的小屁孩就会写情书啦,太超前了吧!”不知谁应了一句。

“好,那我们就来讨论讨论。”在说完事情的经过后,我说,“说说这件事的是非曲直”。几个孩子举起了手。

“我认为都不对,女生不该写情书,被爸爸妈妈抓到了,那还得了啊。男生也不对,这是侵犯别人的隐私。”张慧说得头头是道,范嘉辉的说法基本相同。

“还有吗?”我很想听到不同的意见,但没有。

“首先,老师很开心,你们能认识到这些男孩子的做法是侵犯别人的隐私。但老师不敢苟同你们对早恋的看法。”我故意停了下来,看同学们的反应。果然反对者居多。

“其实,当我们长到十几岁的时候,自然就有了男女有别的想法,也不会像幼儿园一样,不分男女地玩在一起了。但在这分开的同时,心中也会朦朦胧胧地开始喜欢某个男孩子或者女孩子,这很正常。我们在长大,不仅身体在长大,心理也在慢慢长大,开始喜欢某个男孩子了,女孩子了,这正说明你的心理、情感在长大。”

我讲得很慢,教室里很安静,刚才几个笑得很疯的孩子也在静静地听着。

“所以,当你心中有这样的想法的时候,不要害怕,也不要紧张,更不要认为这是可耻的事情。但同时,也不要让这株小草疯狂地生长,要学会通过认真学习,发展自己的兴趣特长,让这株小草暂时停在心中的某个角落。当你发现别人有这样的事情的时候,不要到处乱讲,因为这是别人的隐私,更不要嘲笑别人。”(下转第41页)

(上接第29页)不知谁带的头,教室里响起了一阵掌声。透过这掌声,我看到了一双双清澈如水的眸子。

【思考】

事件不大不小,但值得我们关注、深思。长期以来,我们眼中的孩子似乎只是需要打磨的粗胚,需要教育的对象。教育,只有说教,只有简单的是非善恶。但生命本身却完全不理会我们的漠然与说教,以其特有的节奏蓬勃生长。案例中“情书”的背后不正是小女孩心理的拔节与情感的萌动么?而这类事件在校园中绝非个例。在这一过程中,这些“情书”的主人公们又会经历怎样的心路历程?几多懵懂,几多好奇,几多羞涩,几多自责?此时,他们多么需要我们善意的开导与引领。可这时,我们在哪里呢?而此时的缺位对于孩子心理的成长、人格的健全又会带来多大的缺憾啊!校园中的悲剧事件不少正与这不该有的缺位息息相关。如果我们能及早给予应有的呵护与引领,相信许多校园事故是可以避免的。所以,德育在说教之外还应给予生命成长本身更多的关注。

而在这一事件中,那群捣蛋鬼的表现,也凸显了“常识”教育在德育中的缺位。在教育中,我们似乎更热衷于“高、大、全”的道德建构——在语文教材中,老班长、老支书、老军需处长的形象俯拾皆是,而有关“常识”的文章却是凤毛麟角。但生活却在常识中进行,也因常识教育的缺位呈现出不应有的混乱——上车时的拥挤、垃圾桶旁的垃圾、红灯前的横冲直撞、公共场所的烟头满地、遇到危险时的手足无措,如此等等。这一切无不告诉我们,德育更需常识,平等待人、尊重他人、遵守公共秩序、自我保护的教育远比无私奉献的道德说教更为紧迫,更为重要。

德育,需要一份真实,需要一份对当下的深情关注。

(作者单位:深圳市龙华新区大水坑小学广东深圳 518110)

上一篇:关照人的意义世界:教学的应有之义 下一篇:让花儿绽放自信的笑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