颅脑损伤患者躁动原因分析及护理体会

时间:2022-09-17 12:16:03

颅脑损伤患者躁动原因分析及护理体会

【摘 要】目的:探讨颅脑损伤患者躁动原因,采取有效的护理方法,提高患者的就治率。方法:2012年1月至12月收治我科ICU的86例躁动患者,分析躁动原因,并予以及时处理,结果:56例为颅内因素,如颅内血肿增大,术后并发出血,脑水肿加重等,早期及时发现,报告医生后,予手术或脱水治疗后好转。30例为颅外因素,如呼吸道不畅,尿潴留,尿管刺激,疼痛,便秘,电解质紊乱等,采取相应处理后,躁动消失。结论:护理人员密切观察躁动患者病情变化,及时分析原因,采取相应措施,有利于加快患者康复。减少并发症,提高护理工作质量。

【关键词】颅脑损伤;躁动;原因分析;护理体会

颅脑损伤患者病情变化快,躁动是临床上常出现的症状之一,其原因复杂,包括疼痛本身,创伤性导管所引起的不适,病房环境的刺激等,躁动不仅加重了颅内出血,增高颅内压,而且它可作为早期病情变化的一个信号灯,固此我们予以足够的重视与警惕,我科自2009年监护室成立后,加强了对躁动患者的监护,早期发现及去除了病因,减少了并发症,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86例患者,其中男62例,女25例,年龄13―72岁,其中颅脑外伤46例脑血管病23例,颅内肿瘤17例。

1.2临床表现:

患者躁动,企图拔除身上的导管,定时,定向能力差,能够交流的患者,可能说出一些正确的语言,但多数不理智,该类患者通常不能配合医护人员,听从指令则更为困难,可同时伴有生命体征异常,血压升高,呼吸,心率增快,机械通气患者与呼吸机不同步,产生明显的人机对抗。严重时可产生气压伤。

2躁动原因分析

2.1颅内因素:

颅内损伤后和手术清除血肿后的因素:病人因脑水肿,脑组织缺氧,颅内压增高等因素引起躁动,病人由清醒状态,进入昏迷时也可出现躁动。

2.2颅外因素:

2.2.1 呼吸道梗阻,气道阻塞后,造成脑缺血,引起躁动。

2.2.2 休克:颅脑损伤合并休克时,血压变化不明显,但由于创伤,失血等原因引起躁动

2.2.3 疼痛:疼痛是危重患者产生躁动的主要原因之一。复合伤患者因镇痛不全导致躁动

2.2.4 膀胱过度充盈及便秘病人。

2.2.5 卧位不舒适。

2.2.6 皮肤瘙痒。

2.2.7 其它:环境中声音大小,光线强弱,身体异物情况不稳等等外界因素,均可引起躁动。

3护理体会:

3.1心理护理:

创造一个安静,舒适的环境,多与患者进行交流,以了解其不适,术前教会患者如何与医护人员配合,进行有效的非语言沟通,使其消除不良反应。

3.2确保患者安全:

3.2.1 安置适当卧位,给予加用床档,给予布带约束四肢,以防患者坠床或?伤

3.2.2 妥善固定各引流管,保证引流通畅。

3.2.3 做好基础护理,保持大小便通畅,床单元整洁,按摩受压部位皮肤,防止出现压疮。

3.3严密观察意识瞳孔及生命体征变化。

意识的人体生命活动的外在表现。护士在观察生命体征的同时,不应放过任何细微变化,做好记录,进行动态分析,深昏迷患者出现躁动,提示病情有所好转,而躁动病人突然安静,应考虑病情加重,及时报告医生。

3.4保持呼吸道通畅。

吸氧患者每天更换氧气管,并由另一鼻孔插入,气管切开病人按时湿化气道,使用呼吸机者,应进行SPO2坚测,以便及时纠正缺o2.

3.5遵医嘱给予镇痛剂 ,镇静药物。

躁动病人不能随便使用镇静剂,以免延误病情。

4体会:

颅脑损伤病人,由诸多因素可引起躁动,如不及时处理这些因素,可加剧脑缺血,缺氧,继而加重脑水肿,使病情加重。因此在护理工作中,要重视颅脑损伤病人出现的躁动行为,严密观察病情变化,细致做好护理,能及时清除不利因素,改善病情,减少并发症,促进疾病的恢复。

参考文献:

[1] 李志红:《脑出血急性期躁动原因分析及对策》[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09年04期

[2] 乐海伟、沈伟:《额叶脑挫裂伤92例诊治分析》[J]现代实用医学 2010年10期

[3] 陈秋莲、杨敏:《颅脑损伤病人躁动的原因分析及护理》[J]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 2004年02期

[4] 陈?英、陈海燕《颅脑损伤患者躁动的原因分析及护理》[J]当代护士 2011年01期

[5] 杨黎、常小莉《神经外科ICU躁动安全隐患及对?探讨》[J]中华神经外科疼痛研究杂志 2011年04期

[6] 陈维生《颅脑损伤患者躁动的原因与处理》[J]中外医学研究 2011年22期

上一篇:护理实际操作中甘露醇清洁灌肠及硫酸镁灌肠清... 下一篇:护理干预对减少献血不良反应的效果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