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小学数学充满趣味

时间:2022-09-16 11:32:05

让小学数学充满趣味

摘 要: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发掘教材,把握时机,因势利导地为学生创造良好的教学情境 ,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在学习数学中愉快地探索,是值得每一位数学老师认真思考和用心探索的课题。小学是学生逻辑思维刚刚开始的阶段,这一阶段的学生在一些题目的理解上并不是很成熟,所以要想教好小学的数学并不是一件易事,其中最主要的方法就是要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把数学当作是一种兴趣爱好。

关键词:趣味数学;数学之美;生活中的数学

从小学到高中乃至大学,数学都是一门非常重要的基础学科。然而,与其他学科相比,数学的一个显著特点和难点在于它的抽象性。在学生眼里,它似乎不如语文具生动性、不如美术音乐具形象性和优美性……正因为如此,很多学生觉得数学高深莫测、枯燥乏味,难学怕学,许多教师也感到数学难教。其实,数学本来源于生活,如果教师能突破常规、善用方法,去还原数学优美、趣味的本来面目,那么数学对于学生肯定也能象其他学科一样生动、趣味十足,学生离学好数学的目标也就不远了。本人长期从教小学数学,常常思考和尝试探索“如何让小学数学充满趣味”这一课题,现结合实例总结本人的一些做法,权作抛砖引玉之举。

一、导入新课巧用“聚神术”

要教好数学,上好每一节新课是关键;要上好新课,课前的导入很重要。教师在新课教学开端,如能精心选择和设计一些与新课相关的趣味引题,不仅在较短时间里将学生分散的注意力集中起来,而且有效激发起学生对学习新课的强烈兴趣和欲望,那么,整堂新课的教学将会有意想不到的良好效果,对后续的教学也将起到事半功倍作用。这种教学方法,本人称之为“聚神术”。

1. 借用故事。

小学生,特别是低年级儿童,乐于猜谜语,听故事,教学中如能紧密结合教材,运用谜语故事的形式组织教学,不仅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起学生的兴趣,还会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获得知识。

2. 巧设“悬疑”。

讲授新课时,先提出一些能使学生产生疑问的问题,给学生一个挑战性的强刺激。然后,引导学生消除疑问,从而调动他们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给学生产生疑问,迫切想知道问题的答案,从而形成知识上的悬念,提高了学生的求知情趣。

3. 温“故”引“新”。

讲授新课时,首先复习以前所学的知识,然后在此基础上提出问题,这样既可以使旧知识得以巩固,又能调动学生进一步学习的积极性。或者采用新旧知识类比的方法,既可以使学生在进一步理解旧知识的基础上理解新知识。也可以通过总结、归纳学生的课堂练习、回答问题等步骤中所发现的规律,导入新课。

4. 借用“游戏”。

要让学生感觉数学“好玩”,不妨借用某些好玩的“小游戏”来导入新课,从而使学生在欢乐、愉快、乐学的气氛中学习。这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授中激趣

开讲生趣仅作为导入新课的“引子”,那成功之路,至多只行了一半。还需要在讲授新课中适时地激发学生的兴趣,恰到好处地诱导,充分挖掘知识的内在魅力,以好奇心为先导,引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比如上例新授部分,在板书课题后,接着又让全班学生动手做一个实验:分别把各自手里的三个三角形(锐角、钝角、直角三角形)的三个角剪下,再分别把每个三角形的三个角拼在一起,并言之有趣地激励学生:看谁最先发现其中的“奥秘”;看谁能争取到向大家作“实验成功的报告”。这时,学生心中激起了层层思考的涟漪,课堂气氛既紧张又活跃,发言争先恐后。还有的学生通过把正方形的纸沿对角线对折,变成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因为正方形有4个直角,是360 °,所以每个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好方法。显然,此时不但学生对三角形内角和是180°的性质有了感性的基础,而且教师对这一性质的讲解也已到了“心有灵犀一点通”的最佳时刻。

三、“评”中增趣

这里的“评”是指教师对学生答问或作业的口头或书面评价。数学材料本身因其感彩较少,难以引起学生的直接兴趣。如果数学教师能在教学语言、语速、语调和语气上风趣一些,幽默一些,对学生的答问、作业的评价上恰当地赋予一点情感味,那么,学生在学习数学过程中可增添妙趣,乐学而不疲。

例如在本课教学中,在学生发现了三角形内角和特征时,我立即表扬,“你真能干,你是咱班第一个发现真理的数学家”;又如学生发现了另外一种证明三角形的方法时,我对他说,“你真聪明”;在学生解题终于成功时,我又说:“祝贺你,成功了”等等,用以激发学生的求成心。另外在对待学生作业中有困难的同学,我总是用一些深情地惋惜语。如“真遗憾”、“差一点就对了”、“想得不错,但说……”、“没关系再说一次”、“下次肯定会更好”。……这些尊重、企盼、惋惜的用语对中差生来说,其作用不仅是情感上的补偿而且是心理上的调整,可以使他们在学习数学的探索中,变无趣为有趣,变有趣为兴趣,变兴趣为乐趣。

科学家爱因斯坦说过:“热爱是最好的老师。”作为一名数学教师,我们要在教学中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的学生实际,灵活多变地采用多种做法,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使学生的脑子积极转动起来,从而活跃课堂气氛,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上一篇:谈学生习惯养成的培养 下一篇:人口老龄化背景下河北省老年人力资源开发的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