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班级管理艺术走进学生的心灵

时间:2022-09-14 07:10:55

班主任班级管理艺术走进学生的心灵

摘 要:心灵是智慧的发源地,是人类的灵魂所在,而孩子的心灵,是一方奇妙的净土,只有在他们幼小的心灵里播下健康、美好、快乐的种子,他们才可能健康、快乐地成长。我们如果离开了心灵的交流,一切教育就无从谈起;没有心灵的触动,就无法真正完成教书育人的过程。因此,作为班主任,就更要时时处处尊重学生,关心学生,帮助学生,走进他们的心灵世界,只有投入真挚的爱,达到心灵的沟通,才会收获感情的回报。

关键字:班主任;走进;学生心灵

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真的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的,才能打到心的深处。”作为班主任,只有热爱学生,才能教育好学生。班主任要尊重学生的自尊心和人格,关心学生的身体、学习和生活,使其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班主任要热爱所有的学生,只爱“金凤凰”不爱“丑小鸭”,不是真正的爱学生。 班主任要把自己的温暖和感情倾注到每一个学生的心田。通过真情的流露去拉近老师与学生的距离,滋润学生的心田,走进学生的心灵,感化学生。

一、尊重人格,理解学生

自尊心人皆有之,学生当然也不例外,他们渴望被人理解,受人尊重。亲其师,才能信其道。尊重学生的人格,理解学生的情感,建立起和谐的师生关系,我们的思想才容易被学生接受,进而产生良好的教育效果。每所学校,每个班级,总会存在为数不少的“后进学生”,我班的李明同学就是其中之一。他从小,父母就离异,他由姥姥代管,这样的家庭造成了他诸多的不良行为习惯,上课不能专心听讲,下课欺负同学、做恶作剧……作业也常常“偷工减料”,不能按时完成。怎样改变他的这种破罐子破摔状况呢?我觉得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转化后进生”,更多的时候是尊重学生的人格,不断唤起他向上的信心。其实,李明是个聪明伶俐的男孩,他对同学很热心,见到老师会有礼貌地鞠躬问好,他还很喜爱画画,画的蓝猫栩栩如生,活灵活现。针对这样的学生。首先,我安排对手竞赛。让他自己找一个学习成绩比自己略微好一点的同学做竞争对象,定期在班内评比。其次,每天由同伴督促完成作业,解决学习上的困难,督促他按时完成作业,遵守课堂纪律。

二、尊重感情,关心学生

从感情上来说,每一个生活在集体中的人,都希望得到他人的关心和帮助,这是人之常情。学生更希望得到老师的关心和帮助。老师关心学生,可以让学生在感情上真切地感受到老师的爱,这是让学生理解师爱的最直接、最简单的方法。这里所说的关心学生,不仅仅是指学生生病时送水送药,更多的是了解学生,乃至了解学生的家庭状况,关心学生的学习、生活、思想,分享他们的快乐,分担他们的苦痛,排解他们的忧愁。要善于发现学生的点滴进步并及时表扬他们,鼓励他们。关注他们的生活,及时发现他们的问题。他们的问题是多种多样的,如学习遇到困难,由于家庭成员的纠纷而终日焦虑不安,对自己的成绩不满而感到忧虑,等等。老师要及时有效地帮助他们,使学生切实地、具体地感受到老师的爱。从而在感情上拉近师生的距离。这样,学生对老师所要求的会自觉地、积极地做好。

三、关注学生,帮助学生

重视被人关注是人类的天性,我们应该懂得学生也具有这人的这一本性,并在教育中有意识地关注每一位学生,爱护每一位学生,尽可能做到一视同仁。有时候,老师给学生的哪怕是一句普通的问候,一次无关紧要的提问,一个善意的提醒,一回真诚的微笑,一束期待的目光,一段鼓励的评语,都可能改变一个学生的心境。尤其是后进生,就更需要教师的关注,用真挚的情感去弥补学生心灵上的创伤。这样,在融洽的师生情感中,学生自然会把我的批评看作是对自己的爱护,把我的表扬看作是对自己的鼓励。收到“亲其师,信其道”的效果。

我班的陈聪经常不交作业。后来了解到他的家庭生活很困难,父、母亲没时间管孩子,形成了过分自由的坏习惯。有一次,我发现他中午经常不回家,和哥哥在外面吃午饭,就和他聊了一会,我没有问他作业的事情,只是询问他的就餐情况,吃了什么,好吃吗?不要总吃一样的等等,从那以后,我每天都询问他的生活情况,他也感觉到了老师对他的关注,开始自觉交作业了,并且作业也写得越来越认真,我抓住机会不断表扬他,他渐渐地对学习产生了兴趣. 学习成绩也提高了许多。所以,和学生心灵的交流,只要用自己的真心去感化、融化学生的心,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教育效果。

四、用心善待全体学生

1. 善待学习困难的学生。

十个指头都不会一般齐,何况是人呢?美国哈佛大学的研究表明,人的聪明是多元的,不同的人其聪明表现不尽相同。著名的历史学家吴晗,在历史研究方面是个天才,但在数学学习上却差点儿为此上不了大学。同一班级学生的学习水平和能力倾向一般不会在同一水平线上,他们的“发展期”也是不同的,而同一学生个体本身也存在学科之间的不平衡。任何老师教授一个班的学生,学习上肯定存在着上、中、下。其实学习不好的学生比其他学生更渴望得到家长、老师、同学的尊重与爱护,因为他们比学习好的学生承受着更大的心理压力。作为班主任一定要深入了解,既要了解自身原因,又要了解家庭原因;既了解生理原因,又了解心理特征,以便对症下药。

2. 善待个性特别的学生。

就心理倾向来说,学生的爱好各式各样,有的喜欢文科,有的喜欢理科,有的喜欢朗诵,有的喜欢运动,有的喜欢书法,有的喜欢写作……俗话说得好,“萝卜青菜,各有所爱“。作为班主任,首先要创造条件,给学生多一片发展的空间。对于喜欢动手的学生,上课时可让他上台作实验;喜欢思考的学生,可在课外多提一些思考性强的问题;喜欢运动的学生,可以多组织一些体育比赛,让他们经历失败的磨练和成功的喜悦……其次要精心培育,让学生多一份创造。学生的创造力的培养需要教师抓早、抓细、抓实,对于学有余力的学生,鼓励他们多读课外书、鼓励自学高年级教材,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3. 善待犯错误的学生。

犯错误大致有两种,一种是无意的即失误,一种是有意的即明知故犯,我们的学生一般属于失误。要说谁失误最多,恐怕要数科学家了。试问:哪一项科研成果不是经过了几百次,甚至上千次的失败才取得?“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全国优秀班主任魏书生说过:“学生不管多么难教育,毕竟是青少年,其内心深处一定有一个广阔的世界,而世界必然是假恶丑与真善美并存的。”学生是人,在成长的过程中难免会犯错误,关键是学生犯了错误以后,老师要站在学生的角度帮助学生认识到错误的危害,并和学生一起分析,怎样做才能少犯错误,甚至不犯错误。

班主任的工作是琐碎而细致的,又是极具创意和挑战的。用真心换真情是班主任工作的精髓所在。用一颗平等的心与学生交往,尊重学生,讲究沟通的技巧和方法,用一颗宽容的心对待学生,善于发现学生的长处,欣赏学生,真情互动,就能使教育在学生的心底开花、发芽,结出累累硕果。

上一篇:如何培养学生预习的习惯和能力 下一篇:童画世界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