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中药企业经济现状及发展战略

时间:2022-09-16 11:20:15

贵州省中药企业经济现状及发展战略

【摘 要】  中药产业是中国的特色产业,我国中药现代化与中药产业化发展举世瞩目。贵州省奇特的喀斯特地貌和气候的多样性孕育了丰富的药用植物资源和药用动物资源。贵州是一个中药大省,中药产业有着巨大的发展潜力和优势。改革开放以来,贵州省中药生产及开发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医药工业已成为支撑全省工业发展的五大产业之一。如何利用这一发展优势,切实推进贵州省中药企业经济发展,是目前人们关注的焦点。

【关键词】  中药企业;经济发展;贵州省

中药是中国特有的传统资源,有着悠久的历史,是中国对外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改革开放以来,中药出口进入一个崭新的发展时期,出口量逐年增多。贵州是我国著名的道地药材主产区之一,享有“川广云贵,道地药材”的美称。药材“道地”是贵州中药的特色之一。据统计,“十一五”期间,贵州省医药工业总产值从2005年的85.84亿元增加到2010年的180.61亿元,成为贵州省经济支柱产业之一。企业是实现中药现代化的主体,只有企业积极投入,中药现代化战略才能落到实处。本文就贵州省如何制定适合自己发展特点的企业发展战略,以保证中药企业经济的长期、稳定、可持续发展做出研究。

1 贵州省中医药企业发展现状

1.1 中药种植面积扩大

近年来,贵州省以“国家中药现代化产业(贵州省)基地”为载体,紧紧围绕培育中药后续支柱产业的目标,有效推进了贵州省中药现代化产业的现代化进程。贵州省中药制药业已成为医药工业的主体。2010年,全省中药材种植和野生保护抚育总面积为236万亩,总产量为71万吨,总产值为36亿元。成为继煤炭、电力、饮料和烟草行业之后拉动工业增长的五大主力之一。据不完全统计,截至目前,全省中药材种植面积已达188万亩。全省药材种植基地初具规模,已建立何首乌、太子参、天麻、石斛、银杏、杜仲等人工栽培基地50余个,在国内具有竞争力的中草药种植基地有11个,贵州省种植的中药材品种达114种,种植面积上万亩的品种有19个。

1.2 工业产业集群化发展

目前,该省已有药品生产企业169户,其中生产中药民族药的企业88户,占全部生产企业的53%,全省已有144户药品生产企业的500余条生产线(车间)通过药品GMP(《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认证。药品商业企业全部通过GSP(《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认证。1989年全省医药工业总产值仅为1.13亿元。2009年,全省医药工业总产值已突破150亿元,平均年增长速度达到19.6%。以贵阳高新区东风医药园、息峰扎佐医药园、清镇医药园、龙里医药园、遵义高新区为重点的医药工业园区建设,以贵州益佰药业、神奇药业、同济堂、信邦、百灵药业等中药龙头企业和骨干企业为代表的中药现代化产业集群逐步形成,将带动全省中药产业现代化的进一步发展。医药工业产业已成为该省增长最快的行业之一,是继煤炭、电力、饮料和烟草行业之后拉动全省工业增长的又一主力。并与广东、吉林、四川、江西、山东一同被视为我国中药工业的第一梯队。

1.3 药品品种增加

全省1383个药品品种中,中成药制剂品种数占一半左右,民族药制剂品种占12%左右,其工业总产值却分别占到全省医药工业总产值的80%、40%以上。中药民族药制造业已经成为该省医药工业的主体,成为全省盈利能力较强的行业之一,其拥有的品种在全国已有相当的知名度,贵州威门、益佰、百灵、神奇制药已进入全国中成药工业企业50强,在全国树立的品牌拳头产品单品种年销售已过亿元。

2006~2010年获得中药新药证书18个,目前在研中药新药120余个,其中32个获得临床批件,中药新药注册申报26个。何首乌、太子参、头花蓼、淫羊藿等4个品种通过了国家GAP认证,形成20个品种的规范化、标准化栽培技术框架。太子参、石斛等一批地道品种的育苗及种植技术取得了重大突破,实现了规模化种植。此外,通过鼓励扶持中药企业进行技术升级改造和信息化建设,全省制药企业的技术水平、生产能力、质量管理水平和综合竞争力不断提高。150家企业的500余条生产线车间通过GMP认证。

目前,贵州省将中药产业作为做大做强特色新型工业产业的十大支柱产业之一来打造,要求民族医药总产值年均增速要达到20%以上,到2015年达到500亿元,同时将中药材种植作为农业特色优势产业的重点来进行培育,发展500万亩中药材种植面积。

2 贵州省中药企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2.1 中药现代化水平不高

第一,贵州省对中药的研究尚未达到分子水平,对中药中的矿物药、毒性药的安全性、有效性有待进一步加强。第二,对中药的生产尚未实现技术现代化、工艺工程化。第三,中药行业技术装备水平落后,使中药产品的质量和稳定性无法保障,很多出口中药由于无法控制农残、重金属含量或违禁成分而遭拒售。第四,在中医药的基础研究上存在许多含混不清、悬而未决的问题,在药理、毒理、剂型、标准化、规范化上均未能充分利用当今科学技术的新成果,与国际先进技术水平存在较大差距。这些缺陷严重影响了中药的国际化进程。

2.2 GMP认证企业少,阻碍了原料药的销售

GMP认证是药品进入国际市场的首要条件,而贵州省中药企业通过GMP认证的为数较少,药品生产质量管理体系未达到GMP标准,所以,我国中药得不到国际认可。近年来,我国原料药销售受阻,其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受到了己基本完成GMP改造的印度药业的冲击。目前,我国在中药种植、生产、有效成分测定、毒理药效检测、包装贮存等方面尚缺乏统一的标准,中药企业应努力建设符合国际通行标准要求的生产要求,以保证药品安全、有效和稳定。

2.3 国家法规不完善

当今企业拥有的技术大多数属于专利技术,因此非常担心知识产权的保护问题。我国虽然参加了包括《巴黎公约》、《伯尔尼公约》等在内的几乎所有中药的知识产权国际公约,但与市场经济化的国家相比,中国知识产权保护水平和意识及执法还有很大差距。相关法规虽然有发展但依旧不完善。如中药企业通过国内GMP认证的还不多;在中药质量检测控制上,大部分仍停留在对定性和对个别指标成分定量检测的水平:在中药药理、药效及毒理等的评价上,国内GCP、GLP等标准规范的制定实施时间不长,与国际通行标准相互统一的尝试刚刚开始,各项试验数据还得不到国际社会认可。

上一篇:2012中考·黑龙江齐齐哈尔卷 下一篇:浅谈中医辨证治疗痛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