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校企合作实验室建设管理经验探析

时间:2022-09-16 10:33:31

高校校企合作实验室建设管理经验探析

摘 要 目前,高校毕业生的数量每年都在增加,大学生已不再是以前所谓的精英了,因此大学生提前进入社会适应企业,并提高应用实践能力、就业能力也就相当重要。高校实验室无疑是提高学生就业能力的绝佳场所,但是实验室的建立需要相当大的费用,再加上维护和仪器的处理,学校的负担很大。为了解决此问题,好多学校采取了校企合作建立实验室的方法。

关键词 校企合作 实验室建设 合作模式 运行机制

中图分类号:G47 文献标识码:A

0 概要

高校实验室是验证学生所学理论、培养学生工程素质和科技创新能力的主要场所,在教学科研中有着不可动摇的地位。企业的发展离不开实验室的创新和研发,两者就像是鱼和水的关系。对于高校来说,需要靠政府向实验室的建设投入大批资金是不现实的;而随着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企业建设自身的实验基地,也无法快速适应市场的需求。学校掌握学科及教师资源,企业拥有资金和运作机制,学校和企业各持所长,各取所需,进而达到双赢。因此,很明显,高校和企业联合建立实验室是不可避免的。

1 国内外实验室的对比

1.1 国内实验室的发展现状

近几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突飞猛进,大学的办学条件也有了很大的提高,实验室也进行了一系列的整合,实验条件相对与以前有了相当的改观。然而在经费方面上,存在诸多不足,主要依靠政府的拨款,这部分经费中用作设备购买,而后期的设备维护和维修,这些资金的短缺导致了实验室的不完整性

1.2 国外实验室的发展现状

经济发展相对发达的国家,实验室的建设程度比较好。例如美国的高校实验室的类型有普通实验室、校级实验室和国家级实验室三种,科研经费主要由自政府和产业承担。各实验室互不干涉,采用开放式的管理,由固定的管理人员负责实验室的日常管理工作并且具有灵活自主的运作模式。而在日本,校实验室管理制度虽无统一规定,但是有着严谨的管理手段,没有丝毫马虎。高校实验室从国家、地方和社会得到相应的经费,采用聘任制,工作人员职责明确,具有高度的责任心。就学术探索而言,高校实验室具有极大的开放性,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以设计性和综合性实验为主。

2 我校目前存在的问题

2.1 仪器购置重复、资源难共享

我校长期以来学生的实验都是建立在课本的理论基础上,仅仅只是为了验证课本的理论,同时也使学生记忆深刻。实验室的类别是按照专业来划分的,实验教学和实验室人员通常是由教研室配备的人员来管理,与理论课的老师没有统一协调的联系。这种情况下,使得实验室的建设和管理缺少全局意识,这样一来,实验所用的设备免不了要购置重复,再加上管理上的相互分散,仪器的维修不能够集中起来,维修困难,维护制度定不能建全,这也阻碍了仪器设备的共享路径。

2.2 实验室师资队伍分配不太恰当

实验室的科研水平与教学质量是实验室建设的重中之重。我校管理实验室的人员往往是一些师资队伍职称偏低、年龄偏大、学历偏低的人员,这样一种现象,使得学生的实验课的效果大大降低。实验室师资力量的匮乏,严重阻碍了实验室管理建设改革的发展。

2.3 实验室的投入经费投入分配不合理

目前我校缺少在实验室长期投入的计划,没有建立建设和规划经费投入机制,导致经费投入少,分配不合理;就一些基础学科实验室而言,资金来源单一,只能靠学校的一些拨款,很难长期运作下去。

3 校企合作实验室的模式分析

只有在恰当的合作模式和运行机制下,校企合作共建实验室的建设才能完备展开。鉴于合作双方的基础和条件不尽相同,校企共建实验室逐渐形成了从局部到全面,由临时到长期的合作模式。

3.1 面向技术转化的合作模式

这类实验室合作模式的基本内容为当企业遇到了技术难关,临时由高校教师在此项目上进行一系列研究来解决问题。基于实验条件或项目组成员的学科优势,技术转化型合作模式具有长久的历史渊源并且被高校广泛应用。该类合作的项目来源如下:一是企业在遇到技术瓶颈的时候向各大高校提出技术需求,另一种为企业在高校的研究成果上主动协助开发。在这种项目合作模式下,科研人员取得的成果可以直接运用到新产品的研发中,还可以及时对新产品进行改进。而合作的最终结果是,企业把研究经验技术应用到生产中,迅速盈利,高校也由此得到经济回报。在这种模式下,研究生能较多地参与到项目合作中,从而得到锻炼,而本科生难有机会参与其中。学校购置的零星设备改善了实验条件,但单一的项目合作本身具有的临时性,决定了它有悖于实验室系统规划建设的发展方向。所以往往在合作结束后,造成设备的浪费。

3.2 致力于科研的合作模式

与技术转化模式的不同之处在于,这种合作模式拥有更宽的合作面。合作双方为充分利用资源、获得最大利益,在共同的实验研究条件下,通过签订协议规定双方的责任和利益,从而充分利用技术和才干,最终达到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目的。这类合作的存在形式多为工程研究中心,根据主体的不同分为学校主建型和企业主建型。这里对此进行简单分析:

3.2.1 学校主建型

共建实验室用于学生实验和科学研究,资金投入主要来自学校。学校参照科研发展的整体方向,在制定实验室建设规划的同时争取企业的合作。企业通过投入资金,获得了产品研发新技术;而高校节省了部分资金,可以用来改变学校的教学条件。

3.2.2 企业主建型

在部分高新技术企业和高校的合作中,这种模式已经体现出了显著成效。在研发新产品过程中,企业建立了自己的研发队伍和一定的实验基础,有时候企业自己的研发队伍太小,研发力度不够大,因此就要与高校进行合作,学生所学习的理论要与实践相结合,积极发动学生的头脑,开阔研究思路,使研究的效率增加数倍,提升品牌,可以迅速为公司带来收益。

3.3 培训教学型合作模式

这类实验室的执行计划由高校教师和企业技术人员共同制定,能够将先进设备用到恰当的人才身上,这样使设备的利用率达到最大,同时也实现了双赢。学校节省了大批购置设备的资金,且高校师生可抓住机会参与新产品研发,不仅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动手能力,还使学生随时感受到市场信息对企业生产经营的影响,弥补课本知识相对滞后的不足。企业相比于学校来说,更有能力将一些实验设备投入到实验室,这样就可以使学校的人才和先进的人才相结合,使学生的能力和技术水平大大提高。

4 结语

综上所述,我国的高校实验室应该朝着开放性的特点发展,实验室的局限也应该放宽,不要只仅仅是为了学生的实践而建立,其实老师们的科研活动也能够用得到。学校通过校企共建实验室的有效途径,规范管理,将学生专业理论基础与实践相结合,培养与岗位能力要求相对接的专业技能,使学生在找寻工作时,就已经是一位有综合实践能力的优秀人才。通过校企合作共建及管理实验室,将学校的实验教学内容与企业社会经济需求相接轨,这样不仅提高了学生在校期间的实践能力,也促进了区域经济和社会的进步。

参考文献

[1] 施进发.加强本科实践教学提高人才培养质量[J].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2006.5.

[2] 李海燕.实验教学创新的研究与探索[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9.28(8).

[3] 张少中.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电子信息类实验教学体系[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6.8.

[4] 秦春斌.充分发挥电子技术开放实验功能探讨[J].民营科技,2009(10).

[5] 徐永梅.实验室管理体制的改革与实践[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2006.8(4):438-440.

[6] 彭龙生,蓝军.高校实验室开放的问题山.实验科学与技术,2006(4):98-100.

上一篇:从人力资本理论视角浅析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问题 下一篇:浅议少数民族预科学生升本专业选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