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阳市构建四省周边区域商贸物流中心研究

时间:2022-09-16 10:31:34

安阳市构建四省周边区域商贸物流中心研究

【摘 要】本文分析了安阳市建设周边区域性商贸物流中心的现实基础,探讨了建设周边区域性商贸物流中心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其发展思路,指出应从增强产业基础、加大协调力度、优化发展环境三个方面将安阳市打造成周边区域商贸物流中心。

【关键词】商贸物流;区位优势;产业;政策

现代商贸物流是新兴的服务行业,它作为支柱产业形成地区经济的增长点,是拉动地区经济增长的力量源泉。河南省十二五规划也明确提出了全面建设“中原经济区”的宏伟目标。因此,安阳市委、市政府为避免安阳市被边缘化,有必要在原有的服务业大好发展的基础上,着力建设晋冀鲁豫周边区域商贸物流中心,力争把安阳市建成全国二级物流节点城市、河南省一级物流节点城市,更好的服务于河南省中原经济区的建设。

1.安阳市建设四省周边区域性商贸物流中心的现实基础

1.1 发展商贸物流的区位优势

安阳位于河南省北部,地处晋冀鲁豫四省交汇处,京广铁路、京珠、大广、安林高速公路及106、107国道“三纵三横”的公路、铁路交叉全境,交通方便,在安阳市的东面以环渤海经济带为依托的城市群实力雄厚,并正向内地延伸;西面有山西省利用其资源优势全力打造的晋东南经济区;南面以郑州为核心的“中原城市群”已经形成;北面以北京为核心辐射周边300多公里的城市群发展势头强劲,而安阳市处在这几个城市群和经济区的边缘地带,正是这样独特的区位优势,使安阳市在历史上就是较为著名的商贸集散地和各种物资中转之枢纽[1]。

1.2 发展商贸物流的经济基础

从表1我们不难看出,无论是经济总量,还是产业结构合理化,安阳市无疑是安濮鹤经济区的核心。因此,担负起建设四省周边区域性商贸物流中心的重任,安阳市责无旁贷。

1.3 基础设施初具规模

安阳市是豫北地区的交通枢纽城市,已经初步建立起铁路、公路、空运三位一体的立体化运输网络体系,开始形成枢纽型交通网络。较为完善的交通运输基础设施,为安阳发展商贸物流提供了必要支撑。安阳的立体交通网络已初具规模,这些交通基础设施无疑为开展现代物流服务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1.4 物流需求量大

良好的经济发展,带动了安阳市商贸物流的巨大需求。2010年安阳市根据历史数据预测,到2015年安阳市道路货运量将达到5396万吨,铁路运输量将增至3571万吨,总货运量达到了8967万吨。而到2020年,安阳市道路货运量将达到6648万吨,铁路运输量将增至4394万吨,总货运量达到了11042万吨。(如表2所示)

1.5 政府政策支撑

安阳市发改委等综合管理部门非常重视现代物流业发展,注意加强对现代物流发展的正确引导和统筹协调,努力营造有利于安阳现代物流发展的政策环境。由市发改委牵头,建立由各相关部门参加的现代物流发展联席会议制度,统一协调解决现代物流业发展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在市场准入、投融资、土地、税收、收费等方面制定相应的扶持政策;在人才引进培养、物流统计、物流标准化、优化物流市场环境、发展绿色物流等方面采取相应的保障措施。

2.安阳市建设四省周边区域性商贸物流中心的制约因素

2.1 商贸物流业整体水平不高

商贸业体系基本形成,但缺少超大型骨干企业和品牌企业,对工业特别是加工业的带动作用不明显,据初步统计,安阳市70%以上的商品来自外地,本市生产的不足30%。物流业整体处于起步阶段,第三方物流企业尚未形成;企业仍以传统经营手段和方式为主,运输、仓储、信息等基础设施分属不同部门、不同行业管理,机制不统一,部门之间难以有效配合和协调,产业整体“散、小、差”问题较为突出。

2.2 专业市场无差异化

主要表现在规模小,年销售额10亿元以上的市场仅四个;档次低,绝大部分市场商居混合,前店后居,现代商贸物流业态的发展刚起步;重复建设现象突出,资源浪费严重,部分门面和小型市场空置率高。尤其是家电、汽配、副食、陶瓷建材等专业市场存在重复建设现象,如建材市场己形成大王村建材市场、曙光建材市场、财富陶瓷城、居家宜陶瓷城、铁西建材城等“群雄割据”状态。同质市场竞争,往往新开一个市场,就会从原有市场拉走一批客户,造成市场不同程度“空巢”。

2.3 仓储、汽车运输业欠发达

缺乏大型、功能齐全的仓储设施,货运企业规模小、分布散、竞争无序,资源整合不够,难以适应现代商贸物流业对储运的需求。商住一体化现象严重,仓储设施不配套。市场规模普遍较小,市场管理主体多元,缺乏有效监管机制。市场开发经营脱节,市场管理比较混乱,经营的组织化、规范化、集约化程度低。

3.安阳市建设四省周边区域性商贸物流中心的构建思路

安阳作为豫北区域中心城市和河南重要的工农业基地,物流有着巨大的市场潜力。以安阳主城区为核心,可形成从内向外三个层次的商贸物流中心辐射区,即“核心辐射区”、“次级辐射区”和“广域辐射区”。

3.1 核心辐射区

核心辐射区覆盖安阳了4个县(安阳县、滑县、内黄县、汤阴县)、一个县级市(林州市)和四个行政区(殷都区、龙安区、北关区、文峰区)。安阳市作为河南省重要的工业基地,已基本形成了以数控机床、锻压设备和汽车零配件为主体的机械制造工业、以优质钢材为代表的钢铁工业、以煤炭化工和化肥化工为主的化学工业、以显示器和照明为主的电子工业、以烟草和农副产品加工为主体食品工业五大优势支柱产业。

3.2 次级辐射区

“安濮鹤”经济圈,即安阳、濮阳和鹤壁城市圈内的各区县,是河南重要的工农业及高新产业聚集地。该经济圈拥有电子信息、汽车零部件、钢铁、机械制造、建材、石油及煤炭化工、食品加工、生物医药等优势产业,涌现出一大批如安阳钢铁、安阳玻壳、中原大化、中原乙烯、鹤壁天元、鹤煤集团等行业龙头企业。

3.3 广域辐射区

广域辐射区包括“安濮鹤”经济圈邻近的鲁、冀、晋等省份,主要为山西的东南部、河北的北部、山东的西南部及河南的部分地区。辐射范围将达到半径为100-200公里的区域,包括邯郸、长治、聊城等城市。该区域内产品可能向安阳集中的主要有两大类:一类是邻近省份部分地区可能经安阳的公铁大能力物流通道的“双十字架”输入、输出的内贸产成品及原材料,主要流向东北、华东、华南、华中、西南及西北等全国绝大部门地区。另一类是大宗的外贸物资,通过安阳,实现铁海联运、公海联运。安阳东距天津、青岛、日照、连云港各港口均在550—600公里左右,分别有能力强大的铁路、公路集疏运通道相连。

4.安阳市建设四省周边区域性商贸物流中心的对策

4.1 大力发展商贸物流业,增强区域性商贸物流中心的产业基础

4.1.1 做大做强一批商贸流通企业

以优势企业为龙头,品牌为载体,资产为纽带,吸引更多的资源向流通业积聚,开展资产重组和业务联合,在全市做大做强10家年销售额超过10亿元、主业突出、管理科学、对经济具有支撑和拉动作用的上游商贸物流大公司和企业集团。国美、苏宁、银基、华润万家等国内知名企业及肯德基、沃尔玛、丹尼斯等世界知名外资企业落户安阳,正深刻改变着安阳市商贸物流业态格局,学习借鉴这些知名品牌企业管理经验的同时,突出发展贞元集团、卓越集团等流通企业,重点抓好时代广场、中环百货、美丽华小商品城、红河批发市场、文峰路商业街、柏庄服装批发市场、安阳义务商贸城等购物中心开发和扩建工作。

4.1.2 大力发展新兴业态企业品牌

通过整合社会资源,加快调整改革步伐,重点发展物流配送、连锁经营、电子商务等新兴业态。培育发展大型农副产品专业批发市场,规范提升传统市场,改造建设专业市场。按照增强辐射能力、提升交易功能的原则,重点抓好蔬菜批发市场、果品批发市场、钢材市场、建材市场等,完善功能,提升档次,扩大规模,提高辐射能力。同时扶持和发展无公害蔬菜批发市场,引导建立无公害蔬菜生产、配送基地和销售网络。狠抓重点出口企业和重点出口产品,大力培育新的出口增长点。完善重点出口企业工作联系制度,对年出口额超100万美元的出口企业特别是安彩、安钢、利华、豫北金铅、丹尼斯克、凯瑞数码、永达熟食等重点出口企业,按旬进行跟踪,及时了解掌握企业的生产和出口信息,分析问题,切实为企业搞好服务,发挥龙头企业和支柱产品的辐射带动作用。

4.1.3 加速区域性现代物流业建设

以差异化战略为取向,对市场进行细分,依托安钢集团、永兴、日新等具有一定规模、市场前景较好的企业做大做强,大力发展了以安化集团为主的煤化工业,以安机集团为龙头、数控机床为主的机电制造业,以九州、利华等骨干企业为主、有一定特色产品的医药业,以林州为主的汽车零部件制造业,以产粮大县为主的农副产品加工业。以加工促商贸物流,与周边地区拉开发展层次,在安阳市城区新建2家年交易额超10亿元的物流中心,着力发展第三方物流配送中心和大型连锁企业专业物流中心,基本形成信息系统电子化、管理专业化、仓储运输现代化,立足本市辐射周边地区的区域性物流中心。

4.2 加大组织协调力度,建立推动区域性商贸物流中心的联动机制

积极主动加强与规划、交通、旅游、文化等相关部门以及房地产开发商的沟通、协调,搞好商贸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功能配套,形成共同推进商贸物流业发展的联动机制。成立市现代商贸物流业发展领导小组。在以《安阳市现代商贸物流业发展规划》和《安阳市城区商业网点规划》为主体的商贸物流业发展规划体系基础上,指导各县(市、区)编制商贸物流业发展总体规划和商业网点规划,从根本上解决商贸物流业发展的混乱、无序状况。强化规划宣传力度,提升全社会的现代商贸物流意识,形成现代商贸物流发展的良好社会氛围。

4.3 落实扶持政策与措施,优化区域性现代商贸物流中心的发展环境

加大改革改制力度,采取破产兼并、股份制改造、重组改造等多种方式,推进市直国有商贸流通企业改制,盘活存量资产,解除商贸物流业发展的体制障碍,新增城市商业“亮点”。抓好商贸物流产业升级,加大资源整合力度,引导现有专业市场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增强配套服务功能,提升规模档次;严格功能分区,在中心商务区,着重发展商业零售、购物休闲等业态;引导运输、配送、生产资料供应等业态向商贸物流园区集中;通过建立和完善大型综合性购物商场、超市和专业市场,逐步取消临街小市场、小门面;大力发展连锁经营、电子商务等现代流通方式,促进商贸流通现代化[5]。

参考文献:

[1]安阳促进中原经济区建设的战略重点[N].安阳日报,2010年12月3日.

[2]马立宏,张文杰.区域物流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J].中国流通经济,2002(04).

[3]张献和.沈阳区域商贸物流中心和金融中心的发展对策[J].辽宁经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04).

[4]许希伟.长春市物流中心发展战略研究[D].吉林大学,2004.

[5]陈晓忠.商贸流通型小城镇物流基础设施建设规划研究[D].北京物资学院,2006.

[6]杨增海.甘井子区商贸物流系统规划问题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00.

基金项目:河南省教育厅2012年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中原经济区建设环境下河南省现代物流梯度发展研究》。本文也是安阳师范学院大学生创新基金项目的部分成果,感谢该校张小祥同学提供的相关资料。

作者简介:杨海明(1981-),男,河南焦作人,硕士,讲师,主要研究方向:战略管理、生产运作管理、物流与供应链管理。

上一篇:经济性激励体系再设计研究 下一篇:从修改后刑诉法规定看当前非羁押诉讼案件办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