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教育护理路径管理在癌痛规范化治疗中的应用

时间:2022-09-16 09:22:31

健康教育护理路径管理在癌痛规范化治疗中的应用

【摘要】 目的:在癌痛规范化治疗中,为提高癌痛患者疼痛控制效果,应用护理路径管理进行癌痛健康教育,并探讨其实施效果。方法:在知情同意前提下随机抽取422例经NRS评分为中度及以上的癌痛患者将其分成两组,治疗组施行临床护理路径管理的健康教育方法,共236例。对照组实施常规健康教育方法,共186例。结果: 经问卷调查患者在治疗依从性、疼痛控制效果、对癌痛知识的正确认知及掌握情况、对医护满意度四个方面的结果进行 字2检验,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关键词】 护理路径管理; 健康教育; 癌痛; 治疗规范化

癌痛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和治疗信心。随着“癌痛规范化治疗示范病房”地创建和优质护理服务在全国开展,健康教育在肿瘤病区内显得更加重要[1]。为使癌痛教育切实有效,提高疼痛控制效果,本文应用临床护理路径(CNP)管理的方法对患者进行疼痛相关健康教育、并研究其在癌痛规范化治疗中的实施效果,取得较好成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抽取2011年1月-2012年6月在本院肿瘤科住院治疗的经NRS评分法(0~10数字疼痛评分法[2]:0分无痛、1~3分轻度疼痛、4~6分中度疼痛、7~10分重度疼痛)评定为中重度及以上(NRS评分≥4分)的癌痛患者按住院号奇偶进行分组,奇数者进入治疗组,偶数者进入对照组。两组患者共422例,男245例,女177例,最大87岁、最小14岁,平均(45.7±14.26)岁;均为临床确诊的癌症患者。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文化程度、病情、治疗方案和疼痛程度、性质、既往治疗史及家庭、社会支持度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管理流程 将422例患者分成治疗组236人,对照组186人。治疗组按CNP模式进行疼痛规范化健康教育和护理管理,对照组按常规健康教育和管理,并于入院当日、两周后、一月后等进行问卷,对两组患者治疗依从性、疼痛控制情况、疼痛相关知识的认知掌握和对医护满意度等进行数据统计分析。

1.2.2 具体措施 按疼痛规范化治疗示范病房创建要求成立疼痛专控小组,专控小组和全科人员均须进行疼痛规范化治疗专项培训。疼痛专控小组和责任医生、护士负责健康教育的执行,治疗方案的制定、修改,效果评价及患者意见反馈分析。制定癌痛患者健康教育CNP表(包括护士版和患者版),内容包括:正确认识镇痛,疼痛评估方法、疼痛量表的使用,缓解疼痛的措施,药物止痛原则、镇痛药物治疗的必要性及副作用处理方法、疼痛护理措施和效果评价;多媒体播放包括文字、图片、科教小影视等宣传资料。治疗组患者入院时采集信息,进行第一次评估教育,教会患者自行评估癌痛,指导填写疼痛入院调查表,发放疼痛健康教育手册和CNP表(患者版)并请患者签名。住院过程中按疼痛患者健康教育CNP表执行并纳入质控:护士长和疼痛专控护士按疼痛患者CNP表(护士版)进行检查督导,按CNP表(患者版)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效果反馈,审核治疗、护理目标完成情况。对因故未完成的工作,要分析原因并及时补充,确保不影响护理路径方案的实施,并根据实际情况不断修改、完善[3]。对照组患者,教会自行评估疼痛,疼痛认知及满意度调查,疼痛评分和遵医行为观察记录与治疗组相同,但不按疼痛患者健康教育CNP表执行和纳入质控,对疼痛教育的效果、治疗依从性管理等无控制标准。

1.2.3 评价工具 NRS疼痛评分量表为国际通用评定疼痛量表之一,NRS与VAS(the visual analog scale)的相关系数为0.847,有较好效度;而疼痛知识的认知和掌握情况、治疗依从性、医护满意度调查表均为根据疼痛规范化治疗要求内容和本地区癌痛流行病学情况由本院自行设计。

1.3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 19.0软件对所有数据进行 字2检验,P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对癌痛治疗依从性见表1。不遵医嘱用药和遵医行为良好比较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 两组疼痛控制情况以患者应用NRS评分法自行评价,结果见表2。治疗前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周后中度疼痛控制情况治疗组明显好于对照组,而重度疼痛控制组间差异不显著;1个月后治疗组中度和重度疼痛控制情况均明显好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3 对疼痛知识的正确认知及掌握情况两组对比结果见表3。入院时除疼痛可控制外,其余项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治疗两周后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4 患者对医护人员满意情况结果见表4。入院时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周以后治疗组显著好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各种研究表明:患者对癌痛治疗知识的缺乏和药物成瘾等错误认知会从心理感受、态度、行为等多方面影响治疗依从性和癌痛治疗的效果,严重影响患者生存质量[4-12]。萍乡地区调查显示:癌痛患者因担心阿片类成瘾不愿镇痛治疗的占44.3%,担心阿片类成瘾使疼痛未获理想控制占39.1%[13]。9.29%的癌痛患者因不遵医行为导致镇痛效果欠佳[14]。如何纠正患者对癌痛治疗的错误认知,提高治疗依从性,是癌痛规范化治疗的核心内容之一,杨靖华等[5]认为癌症患者镇痛治疗中应用CP的护理模式,对癌痛控制效果、癌痛知识的掌握、患者生活质量的提高及护士满意度方面均有积极作用。石淑英等[4]报道应用临床路径实施护理,患者能正确认识癌性止痛治疗,提高对疼痛护理的依从性,与护士共同控制疼痛。本研究将CNP应用于 “癌痛规范化治疗示范房”创建中,把癌痛健康教育纳入CNP使之变得简洁、明晰,规范化,对提高癌痛规范化治疗水平、改善服务、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推动肿瘤姑息治疗等取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2012年11月,本院肿瘤科顺利通过了江西省级评审成为“癌痛规范化治疗示范房”,并因此使癌痛教育变得更加规范和有效,形成了一种较好的良性循环。结果表明:CNP管理下的健康教育对癌痛患者疼痛控制效果的影响有显著意义。

随优质护理服务的发展,健康教育已成为护理工作的重要内容。临床护理路径使护理工作不再是盲目或机械地执行医嘱,而是有计划、有预见性地进行[16]。临床路径管理下的健康教育实际上为护士提供了一个具体可参考的健康教育计划[17]。本研究根据癌症患者镇痛治疗中存在的实际问题,经查询文献并结合癌痛规范化治疗和优质护理服务,制定了癌痛患者健康教育CNP表,使疼痛教育不仅成为护士工作必须内容,更成为可测量的护理工作量,有章可循,将其目标纳入质控管理体系,增加了癌痛教育质控的透明度和可控制性。从本文表2和科室护理质检反馈:两组患者健康教育效果和癌痛控制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优质护理服务活动与临床路径相结合,可促进护理质量的快速提高[16]。

临床护理路径的实施体现了患者的知情权,提高了患者满意度[18]。CNP的实施,从患者入院与护士第一次接触,就建立了一种较亲切的合作关系,护士主动为患者及家属提供医疗护理和康复信息,患者了解自己的疼痛治疗计划目标,积极参与,增强了自我护理意识和能力,提高了护理工作效率,同时融洽了护患关系,提高了护理服务满意度[19]。从表4看出:治疗两周后对医护满意情况对比治疗组好于对照组。

参考文献

[1]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开展“癌痛规范化治疗示范病房创建活动的通知”.卫办医政发2011【43】号:2011-4-30

[2] Judith A P,Cohen L F. Validity of a verbally administered numeric rating scale to measure cancer pain intensity[J]. Cancer Nursing, 1997, 20(2): 88-93.

[3]苏沽,张俊,杨品,等.临床路径模式应用于先天性心脏病的护理管理[J].现代护理,2007,12(35):3428-3429.

[4]石淑英,张巍巍,张璐.临床护理路径在癌痛规范化治疗中的应用研究[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电子版),2013,15(1):427-427.

[5]杨靖华,黄君,沈晓燕,等.临床路径在癌痛患者镇痛治疗健康教育中的应用[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3,21(2):17-18.

[6]陆宇晗,关珊,马双莲,等.疼痛教育项目改变癌症患者对疼痛治疗的态度效果评价[J].护士进修杂志,2006,21(8):685-687.

[7]禹玉姗,罗艳辉.对癌性疼痛住院患者实施健康教育的探讨[J].当代护士,2008,6(8):101-102.

[8]王凤云,罗明,王永峰,等.阿片类药物联合疼痛健康教育治疗癌痛临床观察[J].包头医学院学报,2012,28(6):46.

[9]陶利英,莫华兰,蒙艳勉.癌痛患者健康教育路径与止痛治疗依从性探讨[J].中外医学研究,2012,10(35):16-17.

[10]刘霞,王庆丰,周杨.疼痛健康教育对癌症患者疼痛控制的影响[J].华西医学,2010,25(11):1993-1995.

[11]杨师俊,韦燕,林月双,等.癌痛患者对吗啡止痛治疗的感受及健康教育对策[J].中国癌症防治杂志,2010,2(12):320-321.

[12]陈芳.癌症患者疼痛控制及护理[J].中外医学研究,2012,10(6):74-75.

[13]马熙天,李庆萍.江西省萍乡地区癌痛患者认知和治疗现状调查[J].实用临床医学,2009,44(2):119-121.

[14]李庆萍,马熙天.癌痛患者药物镇痛治疗的护理干预[J].江西医药,2010,45(4):375-376.

[15]于世英.癌痛诊疗的规范及示范病房的自评标准解读[J].中国疼痛医学杂志,2012,18(12):706-709.

[16]韩杰,李飞,霍添琪,等.临床路径在护理实践中的现状分析[J].中国医院,2011,25(2):456-458.

[17]孟艳林.临床路径健康教育对癌痛患者疼痛控制效果的分析[J].河北北方学院学报(医学版),2007,24(5):39-41.

[18]田丽.临床路径在护理领域中的应用[J].护理研究,2004,18(4B):734-735.

[19]余北平,欧阳合意,刘兴丽.临床路径在恶性肿瘤患者介入术后疼痛护理中的效果[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1,17(7):755-757.

(收稿日期:2013-08-21) (本文编辑:王宇)

上一篇:下肢深静脉血栓滤器置入及溶栓治疗的围手术期... 下一篇:血液标本采集中护理缺陷原因分析及改进护理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