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高中英语教学中跨文化意识的培养

时间:2022-09-16 09:20:20

新课标高中英语教学中跨文化意识的培养

摘 要:21世纪全球化进程加快,自从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与世界各国之间的交流日益频繁。要与外界加强联系及进行有效的交流,就需要大量的专门的外语人才的培养。因此,如何正确地使用一门外语,如何让交流过程变得更为有效,如何提高人们的跨文化交际意识和能力也就成了现如今英语教学中最为重要的任务。

关键词:新课标 高中英语教学 跨文化意识 交际能力 培养

语言和文化密不可分。在传统英语的教学中,更为注重的是学生的应试能力。因此词汇、语法就成了教学的重点。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培养出来的学生在阅读、翻译、书写等方面具有一定的能力,而在听、说等交流能力以及跨文化方面的意识方面却相对而言较为薄弱。新颁布的课程标准中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基跨文化意识的提高也做出了重点要求。在高中英语的教学中,教师应更注重语言能力的教学和文化意识的培养。因此,这就对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提出了新的要求。

本文试图从当今社会背景及需求出发,对新的课程标准下的高中英语教学现状作一些简单的分析并提出一些建议和学习策略,以便达到加强学生英语学习及跨文化交际能力。本文主要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陈述英语语言学习和文化的一些最基本的关系。第二部分主要对现如今英语教学的一些现状做一些分析。第三部分着重强调应注重的跨文化意识培养的必要性及原则。第四部分将对在新的社会背景下如何对学生进行跨文化意识的培养给出一些建议和实施方法。第五部分将对本文进行一个大概的总结。

一、英语语言学习和文化的关系。

语言就是用于人类用于交流的任意的口头符号系统(1)。而文化的概念非常广泛,就英语教学而言,它涉及到英语国家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生活方式、文学艺术、行为规范和价值观念等,每个方面都有十分丰富的内容。语言和文化二者之间,是鱼和水的关系。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是文化的主要表现形式,属于文化的范畴。语言和文化是密不可分的,二者相互影响,共同促进。国外对于语言和文化的研究进行的较早。在20世纪20年代,英国社会学家Malinowski说过:不把语言和它运用的文化联系起来,便不可能对这个语言有所了解。而美国的E.Sapir?在他的Language一书中也指出:“语言的背后是有东西的,而且语言也不能离开文化而存在。”(转引自陈励,2004)在国内也有一些语言学家和教育家对此曾作出过一些深入的研究。邓炎昌、刘润清(1989)指出:语言是文化的基石,没有语言就没有文化。语言反应一个民族的特征,它不仅包括该民族的文化背景,而且蕴藏着该民族对人生的开发,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一定的语言表达产生于一定的生活背景,了解文化背景是理解语言的前提。对于一个国家的文化背景有了一个更好的更为深入的了解,才能更好的运用这个国家的语言。这就好比我们学习中文,如果多我们国家的文化背景没有一个很好的理解,我们所使用的语言中就只有一些最为基本、普通的词汇,一些简单的句法结构。语言中的文化底蕴就失去了。这种语言使用起来就没有任何美感可言。我们的语言如果脱离了文化就像我们吃饭没有菜,虽然可以填饱肚子,却是淡而无味。“跨文化交际”(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或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指本族语者与非本族语者之间的交际,也指任何在语言和文化背景方面有差异的人们之间的交际。由于不同的民族所处的生态、物质、社会及宗教等环境不同,因而各自的语言环境产生了不同的语言习惯、社会文化、风土人情等等诸语境因素。因此,在交流中,人们总喜欢用自己的说话方式来解释对方的话语,这就可能对对方的话语做出不准确的推论,从而产生冲突和故障(2)。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比如对于称赞或表扬,中国人往往为了表示谦恭,就会说:哪里哪里;而英美人士却会笑呵呵地接受,并说:谢谢。当两个国家的在一起时,一不小心就会闹笑话。就比如这样一个例子:一个中国人邀请一位外国人到家里吃饭。到达时,外国人礼貌性地对男主人说:“你的妻子真漂亮。”男主人于是就说:“哪里哪里!”而外国人就显得很尴尬,只得硬着头皮回答说:“她的眼睛,嘴巴,鼻子等等都很好看。”于是中国人就很生气,结果两个人都不是很愉快。因为对于我们来说过分评价别人的妻子是不礼貌的。以上例子就表明,如果对于两种文化间没有一个很好的理解。就会造成交际障碍或闹笑话。

因此,英语的学习不光是语言的学习还应该包括文化的学习。学习英语必须接触英语国家的文化,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有利于丰富学生的生活经历,扩展视野,有利于促进对英语语言本身的理解和使用,有利于加深对本国文化的理解与认识,增强世界意识,同时也有利于发展学生对文化差异敏感性、灵活性和批判态度,这些都是形成跨文化交际能力的重要基础。

二、我国的英语教学现状。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指出,高中英语课程的总目标是使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英语学习的基础上,根据高中学生认知能力发展的特点和学业发展的需求,在进一步发展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基础上;着重提高学生用英语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特别注重提高学生用英语进行思维和表达的能力;形成跨文化交际的意识和基本的跨文化交际能力,进一步拓宽国际视野,增强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使命感,形成健全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为未来发展和终身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现如今的中国,与世界的联系日益加强。中国的外语教学也从最初的俄语转入到现在的英语。因此,教育很大程度上是受需求的影响。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就进行什么样的教育。现如今的谁会形式需要大量的专门的英语人才。这也就让中国具有了60多年的英语教学历史和近一亿人学习英语。如此大的学习规模,国家投入了这么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目的就让我国的外语教学获得新的进展。而在过去的几十年中我国的英语教学却很大程度上只是人数和投入的增长。传统英语的教学方法是否有了一些误区?张国前?(1989)曾说过,中国的外语教师在教室里花费很多的时间为学生讲解句子层面上的语法难点,试图以此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学生们则忙于背那些语法规则和单词。其结果,学生的阅读能力很低,听说能力更差。Campbell&Zhao在研究中指出,学生在6-10年的英语学习时间内,大部分时间都在学习语言的结构并被要求反复练习那些枯燥的、脱离了语言环境的句型。他们认为英语课在中国的教室里已经变成了一种必须要通过的、枯燥无味的课程,而不是交际所需的工具。学生在学习了多年的英语以后所能做的就是做题,而他们却很难开口和英语国家的人说英语,这种语言教学的成果很大程度上就失去了意义。因此,我国的英语教学所存在的弊端就主要存在于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中国当前的应试体系。

现阶段我国的教育中的考试主要是注重应试,而轻视素质。传统的应试体系让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全部围绕着考试而进行。考试成绩的好坏也就成了评价老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的唯一标准。老师的教学重视知识,而学生能力的发展却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这就使得我们的教育效果不尽人意。这要求我们必须要与时俱进,一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探索出一条适合时展的英语教学改革之路。

第二、现如今高中所使用的教材。

我校如今使用的教材为新课标人教版高中教材。不可否认这套教材具有一些显著的优点。比如:1.内容贴近现代生活,富有较强的时代气息,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2.选材和教学活动的设计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年龄特征和他们胜利和心理发展的需要。3.在采用话题、功能、结构相结合的教学方法的基础上,设计了“任务型”的活动。4.对英语语言知识和技能训练做了系统的安排,循序渐进,循环往复,有利于建构学生的知识系统。5.注重培养创新精神,提高实践能力。6.注重学生自主学习,帮助体他们发展学习策略。7.注重对学生学习过程的形成性评价,体现学生在评价中的主体地位。8.注意渗透社会和自然科学知识,使教材具有学科融合性和拓展性。每个单元围绕一个话题展开听、说、读、写活动,共分为11个部分。

然而,这套教材的内容太多,而高中阶段每个周的英语课时却不是很多,因此好多老师为了考试,就随意地删减一些内容。就比如Listening和Speaking以及后面的Workbooks上的练习就经常被省略。因此,这些部分形同虚设。而且,教材上的文化知识其实还远远不够。如果我们能够有一些除了课本以外的简单易读课外读本来专门讲述一些文化知识,这其中可涉及到政治、历史、地理、文学、,生活习俗,名人故事等等方面的内容,学生对于外国的文化将会有一个更好的理解。

第三、教师在教学方法和态度。

今天,大多数的中学教师仍然遵循传统的语法翻译法,却忽视了在英语教育中文化的重要性。虽然新的课程标准提倡注重学生的跨文化意识的培养及综合能力的提高,然而为了考试,这一个方面还是被很多老师忽略了。社会、学校、家长、学生、甚至一些教师自己的评价标准也只是学生考试成绩的高低。因此学生的全面发展也就成了纸上谈兵。

第四、学生的学习能力及态度。

在中国的好多地区,特别是经济欠发达的地区。学生英语基础不是很好,学习英语的积极性也不高。大多数学生的小学是零基础,初中学得也不是很好,而高中的课本却是很难,因此很多农村学生就以掌握基本的课本知识为目标,而一些城市里的同学却有不够学的感觉。这就导致了教师的教学也只能是以大多数学生能够掌握基本的英语知识为目标。在英语教学中提出更高的要求就比如跨文化意识的培养就无从谈起。

从以上几个弊端可以看出:要在高中英语教学中对学生进行跨文化交际的培养就必须对我国现行的教育举措需要进行一些必要的改革,以便迎合社会的发展和新时代的英语教育的需求。

三、在高中英语教学中进行跨文化意识的培养的必要性及一些原则。

必要性方面:

第一、当今社会生活、经济活动日益全球化,跨文化交际越来越成为一种现实需要。在跨文化交际中,交际者除了要掌握跨文化交际所需的语言结构,还要掌握交际对方的文化背景。(3)

第二、长期以来,我们往往重视语言知识教学,忽视文化意识培养,导致我们的学生在实际交际中出现交际障碍。交际障碍的出现,很多时候,不是由于对对方的语言及其结构不了解,而是对对方文化缺乏认识造成的。由于文化无知而造成的失误常常比语言错误更让外国人无法理解和原谅。只有对双方的文化有了一和深入的了解,才不会造成一些误解。就比如一些外国人对数字13和我们对4差不多,还有他们也不喜欢食用动物的内脏和脚部,因此在进行跨文化交流的时候最好有一个基本的了解。以便双方的交流能够顺利进行。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日益增强的跨文化交际的需要,都表明在高中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是非常必要的。

第三、英语教学的需要。只有对所学语言的国家相对应的文化有一个深刻的认识,才能帮助我们把所学的语言运用到实际交流中。因为语言和文化是相互促进的。

在高中英语教学中进行跨文化意识培养的一些基本原则:

第一、要遵循适应性原则。高中生的英语学习能力及认知能力较初中都有较大的提高。然而一些比较既有争议性的知识却要谨慎教学。如果对于学生现阶段的身心发展没有太多好处的异国文化要能够把它舍弃,否则就会对学生造成误导。就比如外国文化中的一些糟粕就最好不要向现阶段的学生教授。

第二、要遵循循序渐急原则。高中生的认知能力还处在一个不平衡的阶段,对于知识的习得有一个逐步提升的过程。因此,在学生的跨文化意识到培养的阶段不能操之过急。所教授的内容要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有计划,有规律,有目的地进行教学。

第三、要遵循全面性的原则。当今世界上说英语的国家是如此之多,我们不能把所有国家的文化都学习一遍,但是对于一些主要的英语国家的文化知识却需要进行一些最基本的了解。而且,文化的范畴极为广泛,我们不能只是注重一个发面,要进行多个方面的学习。因此,既然我们学得是多元的文化,就不能以点概面。要不然就会让学生的认识有偏颇或者不够全面细致,从而一知半解,达不到学习的目的。

第四、真实性和科学性原则。对于文化的认识有时候会出现“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的现象。但是教师在选材和传说这一个环节对所讲述的别国的文化因该有一个更为清楚的认识。所选内容不能是道听途说,甚至胡编乱造。在传授的内容和方法上要保证其真实性和科学性的统一。

第五、客观性和公正性统一的原则。做为一个老师,要以身作则,对于所传授的别国的文化不能带有太强烈的主观色彩。不要因为自己是一个是某国家的“球迷”就对别的国家的文化带有一些不太应该的违背客观性和公正性的看法。要记住自己传授的是别国的文化精髓,不应该和其他的一些不相关的内容扯上太多的关系。就比如目前法国总理坚持和达赖见面,或是美国在上和中国的一些意见上的分歧,想这些问题就不应该过于影响到我们文化的传播。在传授的同时也要以一个客观、公正、平和的心态来看待这些问题。

第六、实用性原则,在高中所进行的跨文化意识培养要确保所传授文化的实用性。如果让学生觉得所教的东西和自己太过遥远或者毫无用处,那他们对于文化学习积极性就会受到一些影响。因此,实用性原则也是至关重要的。

在高中英语教学中遵循这些原则,将能够确保跨文化意识的成功培养。

四、在新的社会背景下如何对学生进行跨文化意识的培养。

第一、课堂上的培养方法。

在课堂文化教学中要充分利用课本资源,进行适时的适当的补充,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帮助学生积淀文化底蕴。高中学生的大多数的文化知识都是从课本上获得的,现行课本内容丰富,结构合理,较为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具有多方面的优点。因此,作为英语教师在课堂上要充分利用课本的资源,增强学生的文化意识,提高他们的认知能力,以便帮助他们打下坚实的全面的文化基础。除此之外,还应对有关方面进行一些相应的补充这就要求教师要精心选择一些与教学相关的文化材料,适时介绍西方风俗习惯、社会现象、行为规范等,使学生在丰富语言知识的同时,对英语国家文化背景、文化内涵有进一步的了解。这样,可以减少学生在语用过程中因文化背景不同而可能出现的文化错误。

在教学中可以通过比较和对照的方法来加强学生对于文化的认识和印象,在西方与西方间,中国与西方国家间进行相应的比较和对照,将收到很好的效果。就比如在讲到Festival?这一课,就可以拿英国和美国人以及其他一些英语国家是如何度过圣诞节这一传统节日进行比较。也可以和我们中国的最为重要的节日—春节进行相应的的对比。通过比较学生对这一方面的知识就会有一个比较深刻的记忆。

还可以通过视听法来进行一些更为直观的教学。通过观看英文影片,欣赏英文故事及歌曲,进行英文话剧的表演,来加深对西方国家文化的理解。这其中的方法有可以多种多样。就比如,在讲到艺术与文学这一课就可以同过影片、图片、报刊杂志等方面进行更为直观的教学。

一个更为有效的方法就是让学生自己去搜集一些相关国家的文化知识,这个自己搜集的过程也就是一个自我学习的过程。无论是对于他自己还是其他的学生都会有很大的帮助。

如果有条件的学校可以试着请个外教,外籍教师的教学方式、生活习惯等方面将会对学生的认识提供一个原型,以便让他们感觉异国的文化就在他们身边。而且通过这种方式对学生跨文化意识的培养将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第二、课堂之外的一些建议。

在课外,需要通过各种方法来加深学生的跨文化体验。在这种情况下学来的知识可能会更具有实用性,而且学生的印象也会比较深刻。以下就是一些课外的跨文化意识培养的建议。

开辟英语角。英语教的成功开辟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文化意识和交际能力,因此在好多地方向一些学校以及有大量外国人聚居的市区都有英语角。我校的外教曾经每个星期就会抽出一个晚上的时间来主持英语角,同学们到了那里都非常的积极认真。这让学生们自己实实在在地体验到了西方文化,身临其境。在比较自由和宽松的环境中他们能够更流畅地表达自己的意思,这对其跨文化交际的能力提高极大。

课外的文化宣传。在校园中举办一些专门的跨文化知识竞赛,收看收听英文节目,加强对学生课外阅读的监督,开办西方影视欣赏协会,专业图片展览,重点节日宣传等活动和措施。就比如可以在合适的时间收看CCTV-9的Culture Express?等一些主要介绍西方国家文化的一些英语类或是中文节目;每个周抽出一个时间让学生观看英文的原声电影;或是在圣诞节到来之时举办一些圣诞图片展览,介绍圣诞文化。这些既丰富学生的课余文化生活,强化学生对西方文化的理解,也能够提高教学成绩及水平。

第三、对学生的跨文化意识的培养就要求教师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孜孜不倦的学习劲头,随时关注新的文化倾向,以提高自身的文化修养及接受新事物的能力,达到与学生共同学习,共同进步的目的。

一切对于提高学生的跨文化意识及交际能力的培养方法都应该有选择性地使用,以期达到一个最令人满意的效果。

五、结尾

进入21世纪,全球化浪潮滚滚而来,将世界各地的文化人群统统卷入其中。于此同时,社会的变化与发展越来越快,上一代人与下一代人,甚至成长时期相距不过几年的人们之间也已经开始出现可文化上的沟壑,工作、学习和生活中的交际正越来越多地具有跨文化性质。学会与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人进行交往尤其是青少年来说是非常必要的。(4)?本文的研究旨在帮助英语教师处理好语言知识教学与文化教学的关系,在教学中使学生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了解并掌握西方文化知识,特别是英语国家文化,进而帮助学生提高理解和恰当运用英语的能力,不断拓展文化视野,加深对本民族文化的理解,发展跨文化交际的意识和能力。

然而,西方文化群星灿烂,包罗万象,即便是简要介绍也会因内容过多而难以裁定,甚至无法进行。(5)?因此,在高中英语的教学中,对跨文化意识和交际能力的培养既要投入一些时间,却也不能舍本逐末,而忘记了语言技能的提高,从而更加达不到交际的目的。

在进行跨文化教育的同时也不能有崇洋的心态,进行西方文化教育的同时不能忽视对本国文化的传播。否则我们中国的社会生活方面会有向西方倾斜的危险,我们本国的文化精髓也会遗失。如果这样,我们的教育就更加失败,在高中英语教学中进行跨文化意识的培养也就成了现代教育的一大败笔。

参考文献:

1.戴炜栋,何兆熊《新编简明英语语言学教程》[M]. 2002年第一版.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莫剑鸣.谈跨文化交际与英语教学[J].?《科教文汇(上半月)》.2007年01期。

3.孙惠娟.《新课标下高中英语跨文化意识的培养》[J].?中国当代教育科研杂志

4.许力生.《跨文化交际英语教程》2004年第一版[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5.叶胜年 《西方文化导论》2005年第一版[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上一篇:自制雨量器 下一篇:初中英语教学论文英语课堂教学改革与学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