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型教育背景下高校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的构建研究

时间:2022-09-16 08:55:39

应用型教育背景下高校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的构建研究

摘要:随着社会的人才需求的变化,高校逐渐向应用技术型转变。高校转型后的发展必将教学质量作为教学改革和探索的重心。本文深入剖析应用型本科高校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构建的方法与思路,为应用型技术高校的教学改革与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应用技术型;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38-0219-02

2014年,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加快构建以就业为导向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引导一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技术型高校转型,培养技能型人才。转型成功与否的关键不仅取决于高校能否把握住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这一转型发展路径,转型后的发展也必将教学质量作为教学工作的重心。教学质量也将继续成为高校是否转型成功的一把重要的量尺。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的构建是确保教学质量、教学管理及教学水平逐步提高的保障,是应用型技术大学健康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

一、如何构建应用型本科高校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

我国正处于经济腾飞与结构转型的关键时期,急需大量的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这恰恰与传统的高等教育注重培养研究性人才相悖。传统的高等教育模式导致一方面大量的毕业生找不到工作,另一方面企业却很难找到合适的人才的尴尬局面,因此加强本科应用型技术人才的培养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客观需求;走“应用型”人才培养之路也成为了高校自身发展的理性选择。但教学质量是应用型大学的发展前提,因此构建教学质量与评价体系的探索研究显得尤为重要。

教学质量是高等教育的核心任务,是高等教育的生命;教学评价体系是教学质量提高的保障,二者相辅相成,构成一个严密的体系,对于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教学及管理水平,确保教学工作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具有重要意义。

构建应用型本科高校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应从以下几点出发:

1.“以生为本”。随着现代经济社会向多元化、多样化发展,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也日益多类化、多样化,高等教育对学生的教育也应多元化。大学生已经成熟,多元化的教育应注重对学生的创造力的培养和引导,满足大学生自身发展的需求。

现代教育提倡“以生为本”,主张注重从学生自身的特点出发,重视学生的需要,为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服务。因此在应用型本科教育教学过程中也应充分考虑每个学生的需求,进行个性发展教育,注重发展其个性,开发其潜能,帮助学生全面发展,提高其为社会服务的能力。

2.专业与课程设置。在实施“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中,专业与课程的设置是根本。在面临产业调整和经济转型,社会快速发展转型的不同阶段、不同形势下,高校应对整个学科的布局适时地进行调整,以确保能为社会培养和输送急需的应用型人才。人才培养质量是关键,而适用的专业的课程设置是保障大学生质量的首要条件。为保证大学所培养的学生能满足社会和市场需求,高校应对专业的课程设置应以社会需求、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以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为主线,理论知识培养为前两者服务为宗旨,不断探索和改革专业布局与课程设置,实现学历教育与职业素质培养的科学统一。

3.师资力量。智利圣地亚哥大学校长约翰・希德曾经说,在大学教育中,教师的责任非常重大,教育质量的好坏及大学推行的教学模式能否开展都取决于老师,“大学需要培养一批素质过硬的老师,才能真正提高学校的教育质量”。为适应学生多元化的培养模式,高校师资结构也应多元化;既有学术型的,又有技能型的,也有综合型人才;有的来自企业,有的来自科研院所,也可能有的是来自高校具有丰富的业界经历的教师。这样师资结构的多元化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重要保障。

4.管理理念和模式。随着应用型教育的深入研究,应用型大学的理念正发生转变。从注重专业教学转向更加重视实践能力的培养;从注重思想政治教育到注重学生综合的职业素质教育等等。在众多的转变中,管理理念和模式的里面转变是重要的组成部分。面临着新的变革,应用型教育的管理理念和模式需进行多方面的转变,以适应新的学生培养模式。

首先,应用型高校的管理不仅要服务于教学,也需要服务于学生的成长;不仅要为学生的学习管理、生活管理、班级管理、活动管理等服务,还应关注学生的创新平台的构建、校企合作平台的构建等;坚持“育人为本”的原则,为构建多样化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服务。

5.科研工作。科研工作是现代大学的主要职能之一。应用型技术教育要求高校的科研工作应与社会、企业紧密相连,切实地提高专利的转化率,并应用于课堂教学。应使科研工作与各行业相融合,解决业界存在的实际问题,互相促进,共同发展,形成良性循环,更好地为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服务。

二、应用型教育背景下高校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的构建思路

为保证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的构建是核心,势在必行。因此,高校应结合自身实际,进行大胆的探索和研究,制定各环节质量标准,监控和评价依据。为保证人才培养的多元化,专业布局的合理化,高校还应结合专业特点,构建不同的监控与评价体系,以保障人才培养的质量。

1.教学工作质量标准的制定。教学质量是应用型教育的生命线,因此教学过程管理的规范化是教育质量保障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制定教学环节的教学质量标准,是对教学过程实施监控的前提条件。

要保证教学质量,就必须对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制定质量标准,以实现对教学过程的监控。主要的教学环节如图1所示。依据教学活动的之间的关系,高校应制定相应的标准。在制定标准的过程中,应注重标准的科学性、标准性、适用性,以确保对教学活动各环节有效监控,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此外,对于不同的教学活动,应依据其特点,全面地、分级别制定其预期目标,分别制定出有效的、适用的标准。

2.教学工作评价体系的构建。高校的教学工作是核心,是培养高质量人才、实现教育的基本目标的主要途径。针对主要的教学环节制定教学质量标准,进而建立和完善教学的监控与评价体系,能够推动教学质量的改进和提高。

教学工作监控与评价体系的构建可采用各二级学院的自我评价和学校的评价相结合的方式,最终形成学校的年终自评报告。教学工作监控与评价体系的内容如图所示:

教学工作评价体系的制定应坚持公开、客观、全面的原则,力求事实就是地完成本科教学的评价,以进一步促进教师工作的规范化。

3.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的方法。教学评价是依据教学目标对教学过程以及结果进行价值判断并为教学决策服务的活动,是对教学活动现实的或潜在的价值做出判断的过程。

教学评价一般包括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和教师教学工作过程的评价。传统的教学评价主要有两个核心环节:对教师教学工作(教学设计、组织、实施等)的评价、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在应用型教育背景下,更加提倡“以生为本”,因此来自于学生参与和反馈的评价更加受到了重视。此外,为了避免高校避重就轻、暗箱操作等不利因素的影响,高校应引入第三方机构评价,形成多元反馈机制。

因此,一份完美的教学评价不仅应包括学校的自我评价(教师教学工作的评价、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还应引入第三方评价,使学校对自身的教学工作有更客观、全面的认识,更好地通过反馈进行改进,提高教学质量。

三、总结

应用型高校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的构建是面向社会需求、探索应用型人才培养教学方法的核心内容。为避免“毕业即失业”、“所学知识与社会生产脱轨”等现象的发生,高校应对人才培养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探索,从社会需求和大学生自身的特点与需求出发,完善人才培养体系,建立多元反馈机制,逐步构建完善的教学质量与监控体系,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朱松涛,朱玉华,等.应用型本科高校质量监控与保障体系[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3.

[2]李相然,于光辉.独立学院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探索与实践[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14.

[3]俞浩.应用型本科院校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构建与实践――以安徽科技学院为例[J].应用型高教探索,2013,(03).

上一篇:中西医结合专业《医学统计学》案例式教学研究... 下一篇:任务型教学法在医学英语写作课堂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