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准文本切入点 引导学生走进文本

时间:2022-09-16 06:17:49

找准文本切入点 引导学生走进文本

文本解读是深入文本、感受文本深层次意蕴的必然途径,然而在实际教学中,有相当一部分教师面对一篇教材,却找不到文本解读的切入口。往往只是凭借教参上的提示,眉毛胡子一把抓,面面俱到地分解式讲解,肤浅而重复地与文本对话,教学效率可想而知。

那么,在现代文阅读教学中,如何根据课文的不同特点,巧妙地找准切入点,才能牵一发而动全身,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呢?

一、从课文的标题切入

标题往往是文章的眼睛,可以蕴涵全文的中心。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围绕标题做文章,设置一些相关的问题切入新课,不仅能够起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作用,还能激活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如,教学《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课时,就可以从课题切入:“请同学们结合课文内容说说《从……到……》这样的题目样式说明了什么?”学生经过讨论,就可得出:1.说明“我”生活的环境变了。2.说明“我”生活的地点变了。3.说明“我”生活的内容变了。4.说明“我”告别了幼稚的童年,开始走上了生活的道路。5.“我”先在百草园是“玩”,后在三味书屋是“学习”(生活方式变了)。6.“我”接触的人或事物发生了变化。7.“我”的思想感情变了。8.“我”的兴趣爱好变了。9.说明本文写的只是人生中的一段生活经历。10.这个题目规定了文章内容的先后顺序。11.说明可以使用对比的手法(对比在两种生活中的感受)。12.也可以写两种生活都喜欢(这是统一关系)。这样从题目上切入,由此带动了全文的学习,达到了培养学生解题能力的目的。

二、从课文的中心句切入

大多数课文都有中心句,不仅概括了全文的主要内容,还能体现课文的结构,反映中心思想,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它们往往是理解一篇文章的捷径,因此,以中心句为切入点来展开课文教学,是行之有效的好方法。在课堂上以中心句为切入点,将对这个句子的理解和课文的思路、中心思想有机地糅合在一起组织教学,可以使课堂教学脉络清晰。顺藤摸瓜,有利于学生在课堂上进行有条理的思维,帮助学生形成思维的系统性,顺利完成教学目标。如,在教学《中国石拱桥》一课时,可抓住“这种桥不但形式优美,而且结构坚固”一句,从“优美”和“坚固”两方面理解、感悟,让学生了解中国石拱桥的建造特点,进而体会作者的表达方法,完成教学目标。

三、从课文的写作背景切入

一篇文章的写作背景,往往不为一些教师所重视。实际上,特别是中外名篇的写作背景,恰恰是学生理解课文内容的依据,很值得重视。《变色龙》一文写变色龙警官奥楚蔑洛夫断定小狗是将军家的时候,就称赞小狗还不赖,并对被狗咬了的赫留金威胁说:“我早晚要收拾你!”这时围观的人对赫留金哈哈大笑起来。这是一段影响全文的关键性文字。学生阅读后生疑,奥楚蔑洛夫这样坏,为什么没有人嘲笑?赫留金手指被咬伤,是受害者,为什么反而遭到人们的嘲笑?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那点抽象知识,的确很难理解契诃夫描写的社会现象,而这正是小说的深意所在。这时从本文的时代背景切入,帮助学生了解当时的社会现象,引导学生带着问题进一步看书。通过讨论明确:这些描写说明“那群人”是些穷极无聊的庸俗市民,他们没有正义感,当时的社会就是那样一个畸形社会。时代背景清楚了,既带动了全文的学习,又深化了文章的主题。

四、从写作特点上切入

作者与众不同的写作特色,往往也能调动学生的阅读兴趣和求知欲,进而在探究中完成学习任务。不少写作特点本身就是课文的纽带,它能有机地把内容情节连接并贯串起来,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如,教学《孔乙己》一课,可在学生充分预习的基础上发问:“孔乙己这个人物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通过讨论明确:这个人物既有朴实可爱的一面,又有迂腐可笑的一面。在弄清这个人物性格的基础上追问:“作者把孔乙己写活了,写得很有个性,究竟通过哪些方法来表现的?”然后从写作特点上切入,着重分析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心理活动等,由此带动全文的解读,从而较好地完成本课的教学任务。

上一篇:职业联赛运营体系比较分析 下一篇:积累素材 抒发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