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阶段我国农村金融困境与对策

时间:2022-09-16 06:00:32

现阶段我国农村金融困境与对策

现行农村金融体制在配置农村金融资源方面具有不公平和低效率的特征。为了构建一个符合我国农村经济发展实际情况的多元化的农村金融体系,必须打破现有农村金融体制,进而在农村建立和发展微型金融组织,可以促使农村金融体系向多元化方向发展,既能分担农信社的支农压力,还能积极诱导地下金融逐渐转移到地面,从根本上阻止农村资金外流,对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现阶段我国农村金融现状

1979年我国农业银行恢复,在近30年的金融改革里,农村基本上形成了以商业银行、政策性银行和信用合作社为主体的正规金融体系,其中农村信用合作社最为普遍。但是与此同时,民间借贷却悄然萌发,形成了一套在法律约束之外的非正规金融系统,与正规金融体系并存。非正规金融游离于国家监管体系之外,具有一些灰色性质,其发展规模与领域有很大的局限性。近年来,正规金融机构由于受到商业利润最大化原则的约束,并且我国在加入WTO后金融安全意识加强,以及新巴塞尔协议对于金融机构坏账率的约束,使得他们越发不倾向于在农村地区提供小额贷款和开展业务。近期通过调查发现,农村金融还不适应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要求,这包括六个方面:一是金融机构网点大量从农村撤出,覆盖率低;二是信贷资金大量流出,贷款供应不足;三是金融业务和产品单一,服务不足;四是资产质量不高,金融企业包袱较重;五是融资成本普遍偏高,负担较重;六是民间借贷活跃,利弊共存。

二、农村金融困境的解决之策

我国农村金融市场的发展和完善要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入手。在宏观上,货币创造职能的缺失要求发挥正规金融机构的主导作用,而微观市场环境的缺失则需要政府尊重市场经济规律,完善金融法规,创造市场竞争的制度环境。

(一)增加农村金融的有效供给。一是增加对农村的信贷资金投入。基本思路是把农村地区的资金留在农村,把农村以外的资金吸引到农村。具体措施是:农业银行、农村信用合作社和邮政储蓄银行在县域吸收的存款,应有75%的资金运用于县域,其他存款类银行机构在县域吸收的存款,应有60%的资金运用于县域。在具体操作时,建议实行“新旧划断”,新增加的存款按规定比例留在农村,原吸收的存款可以区别不同类型的银行机构,采用分年达标的办法逐年达到规定比例的要求。金融机构按规定比例留在农村的资金,其使用应由金融企业按市场原则运作,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担风险,也就是在县域经济和社会的范围内,信贷资金的投放由金融企业自主决定,不受任何干预。采取各种有效措施吸引农村以外的金融机构和资金到农村来,支持和服务“三农”。二是增加农村金融机构网点。基本思路是市场配置、政策引导、分别监管。市场配置就是适度放开社会资本投资设立农村金融机构,允许企业和个人投资参股设立在县城、乡镇和行政村的金融机构。政策引导就是由政府和金融监管当局在市场准入条件、财政税收和收益补贴等方面出台激励和约束政策,引导各类资本到农村投资开办金融机构及网点。分别监管的原则是,在县域设置存款类银行机构,由金融监管当局审批并监管;在县域设置不吸收公众存款的专营贷款的机构网点,由省级政府审批并监管。三是增加农村金融市场产品。关键是鼓励竞争、鼓励创新、规范经营。建议农村金融业务和产品创新的市场准入一般实行备案制,少数的实行核准制,个别的实行审批制。要加强金融监管,及时依法纠正农村金融业务运行中发生的问题。

(二)放宽抵押担保限制,对接正规金融。改革现行法规,允许农村的房产及土地承包经营权为抵押担保物,以便和正规金融顺利对接。一要改革农村现行住房管理制度,对农户住宅发放房产证,允许农民以房产证进行抵押贷款。二要完善土地金融制度,允许农民以依法取得的土地承包经营权做抵押获得贷款,并在土地管理部门登记备案。在许多国家,上述方案已经付诸实践,并取得了良好效果,值得我们借鉴。

(三)借鉴非正规金融经验,放宽利率约束。1973年美国经济学家麦金农曾提出了“金融抑制论”。他认为,发展中国家普遍存在着严重的“金融抑制”政策。尤其是政府对利率的管制,造成利率机制的扭曲,导致了金融市场配置的效率低下和经济福利的损失。其后果是金融发展停滞不前,最终阻碍了实体经济的增长。事实证明,农村非正规金融由于受到较少的政府管制,其利率水而更接近市场均衡利率水平,与正规金融相比更具活力和竞争优势。当前农村金融市场中正规金融机构的金融服务供给越来越少,农民的信贷需求主要依赖非正规金融。因此,我们可以借鉴其相对成功的经验,进一步放开农信社和商业银行的农村利率限制。资金供求双方根据法定利率为基准,实行风险和交易费用加成定价方法。由于每笔借款的主体、用途、缓急程度和时间长度所承担的风险和收益差别不同,因此可设定不同的贷款利率。充分发挥利率的资金配置作用,保证正规金融与非正规金融平等的竞争环境。同时,取消农信社相对于其他商业银行相对优越的利率政策,对所有金融机构采取一视同仁的态度,构建正规金融机构之间平等的竞争环境。

(四)重视、规范和引导民间借贷。首先,应重视民间借贷的存在和发展。民间借贷不仅长期存在,并且会在今后相当长时间内发展。一方面民间借贷对农村金融的补充和辅助作用明显;另一方面民间借贷还存在诸多问题和弊端,必须兴利除弊。因此,对于民间借贷应该正视,而不应回避。各级政府以及货币当局、监管当局应予于高度重视。其次,对民间借贷要积极引导。要发挥产业政策的作用,通过环境、能源、土地等政策手段引导民间借贷投向。金融机构可以开办委托存贷款业务,通过信托等办法引导民间资本。第三,对民间借贷要积极规范。加强对民间借贷活动的监测,掌握其规模、流向、问题及影响等,为宏观调控提供决策支持。政府有关部门要及时产业政策、金融政策指引和风险提示,规范和引导民间借贷行为。要坚决取缔非法吸收存款、非法集资和高利贷等非法融资活动,抓紧规范民间借贷行为的立法。

(五)加强农村金融环境建设。依法督促农村企业建全财务制度,严格财务管理。农村金融企业要从贷款的安全性出发,进一步加强农村信用工程建设,通过“信用村镇”、“信用农户”评定等行之有效的方法,把改进金融服务,增加贷款投放与企业和个人信用评定紧密结合,推动农村信用环境建设。加强信用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积极创造条件,建立和完善县域企业和个人信用信息数据库。完善信息搜集、整理、交流和信用评价机制。进一步加强农村经济金融法制建设,依法保护企业和个人债权,依法治理逃废金融债务行为。加快建立存款保险制度,形成有效的市场退出机制。

还可以建立正规金融和非正规金融之间资金的联结。发挥正规金融资金充裕、规模经营的成本优势和非正规金融的信息优势,建立正规金融和非正规金融的联结。通过正规金融将低价的信贷资金提供给非正规金融,即贷款给非正规金融组织,增加非正规金融的资金供给,改善广大农户和农村中小企业面临的贷款条件,提高农村金融需求的满足度。■

上一篇:网上证券交易问题与对策 下一篇:日照旅游业发展中的问题与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