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文字打扮时间

时间:2022-09-16 05:14:31

任文字打扮时间

多年前,我曾看过一张照片,印象一不小心就深刻到了现在。

照片的色彩不浓烈却丰富:柔白、清澈、洁净……有一个小小的窗户,金色的阳光斜射入内,随意地铺在雪白的床上。床是病床,上面坐着位赤脚姑娘:白色口罩,亚麻帽子,看似密不可封,但从其身形和眉宇间,可隐约发现她清新成熟,身材曼妙,正是恋爱的好季节!

然而,照片并不是想说有这么位姑娘,身处豆蔻年华却身患重病,老天无眼,嫉妒红颜;照片真正想说的是,姑娘虽然重病在床,却依旧手捧厚书,忘神地看着——确切来说,是在读。没有痛苦,亦无悲伤,时间似乎得到了搁浅。

照片的一角,还留有一段简短有力的钢笔字:文字的力量。

众所周知,文字的力量跟女性的年龄或男性的胸怀一样不可估量。作为文字本身,除了文案和文书,它还有一种最艺术的表现形式,叫作文学。

有人说,比起近年来物质的飞速发展,文学精神更像是一个失宠的孩子,被遗忘在角落,得不到实际的成长。甚至还有人怒斥道:文学精神早已逝去,跟着一起逝去的还有文化人对文学的那一份热忱!

对此,其实也并非空穴来风。这些年如果想纯粹靠写作来维持生计的话,大部分的撰稿人得像生产手机的工人一样批量出品才行,要么就得有个名气。即便是稍有名气的作家,累死累活写本书也收不到多少版税,要养活一家老小还得去家乡的文化站写写宣传册什么的。至于说那些网络就更不靠谱了,几千字的订阅不过几毛钱搞定,赚这么点钱还不够去看肩周炎。

韩寒曾提到过:作为一个国内的顶尖畅销书作家,他一年的版税最多只能在上海郊区买个小户型的二手房而已;但是在西方,跟他同属顶尖畅销书作家级别的早荣升富人级别了。

由此可见,文学的价值得不到有效认同,是文学精神流失的罪魁祸首——不过,很多人都把这个归结于现代文明的高速发展,认为它符合自然淘汰的法则,但事实上是否真的如此呢?

要知道,从在上古时期的在墙壁上鼓捣,写一首诗累得跟在码头搬运了大半天一样;到后来的跟大熊猫争竹子,一份100字的情书得废掉几十斤的竹子;继而发展到绸缎,但这种绸缎还真不是一般的老百姓用得起的;然后拜蔡天才所赐,祖宗用上了轻便且便宜的纸张;接下来一发展就发展了几千年,来到了电子时代,我们开始看电脑、ipad、手机……未来还会有新的文学载体出现,人类所需要的文学精神可能还会披上更多的外套,但其内心却一直在保留着一份单纯的力量。

然而,时间不老,更是无情,所以,倒不如让文字化成一缕诗意,慢慢打扮时间,细细雕琢时光,努力点亮自己,再点亮别人,要一不小心点亮了世界就更好不过了。

如你所知,中国人总算划时代地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了,咱们也不能谦虚过头,这一大奖的确让国人扬眉吐气了一回——尤其是击败了目前敏感的日本选手村上大叔。某种程度上,它很可能改变并且推动了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

但其实从本质而言,文艺无所谓复兴,因为它从未衰落过。文学也无所谓凋零,虽然精神流失,但它从来不会消逝。正如记者问莫言获奖对他个人有何直接影响时,后者回答:“对我个人来说,意味着这一段时间我要接待你们。”

(选自《大公网副刊》2012年12月25日)

上一篇:交通肇事后逃逸行为的界定 下一篇:笔法二:情景再现法文天祥千秋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