渭南市临渭区小麦吸浆虫羽化率调查研究

时间:2022-09-16 04:51:21

渭南市临渭区小麦吸浆虫羽化率调查研究

摘要 在渭南市临渭区进行小麦吸浆虫羽化率调查,结果表明:未施药前其上升活动情况差异不大,4月22日至5月5日为成虫羽化期,4月27日至5月1日为发生盛期,幼虫入土后虫量以防治2次为最少,与防治1次差异显著,建议在成虫期防治2次。

关键词 小麦吸浆虫;化蛹率;羽化率;陕西渭南;临渭区

中图分类号 S435.12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3)14-0115-02

小麦吸浆虫是一种毁灭性害虫,俗称麦蛆,属鳞翅目瘿蚊科害虫,吸浆虫虫态个体小,幼虫从小麦内外颖缝隙间侵入,以口器刺伤麦粒吸食流出的浆液,危害隐蔽,不易发现[1-2]。近年来,小麦吸浆虫在渭南市临渭区部分乡镇发生严重,发生危害进入一个新的盛发周期。为了掌握小麦吸浆虫出土化蛹羽化发生危害规律,特开展该试验。现将试验结果报告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概况

试验地点在渭南市临渭区三张镇盛家村,为吸浆虫重发田块,面积1 hm2,土壤为垆土,无灌溉条件,小麦品种为小偃22。春季吸浆虫上升活动初期淘土,平均每666.67 m2虫量690万头。

1.2 试验方法

试验设未防田、防治1次田、防治2次田各2块。3月19日至4月11日,对各试验田块分层按0~7 cm、7~14 cm、14~20 cm分层淘土,每5 d调查1次,共调查5次,记载每0.01 m2虫量、各虫态比率及各层活动幼虫数量和比率。4月12—23日,继续淘土,每3 d调查1次,共调查5次,统计幼虫(茧)和蛹密度,计算化蛹率。5月15日成虫羽化结束,幼虫尚未入土前时,再次淘土,调查每0.01 m2虫量,折合每666.67 m2虫口密度和羽化率。6月6日幼虫入土后,对各处理田块再次淘土,调查平均每0.01 m2虫量,折合每666.67 m2虫口密度。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类型田小麦吸浆虫活动情况

从表1可以看出,4月6日,各处理田块活动幼虫均占50%以上,其中0~7 cm活动幼虫比率在63.7%~72.5%,7~14 cm活动幼虫比率在40.9%~49.0%;14~20 cm活动幼虫比率在10.0~14.5%,说明4月6日吸浆虫幼虫处于上升初盛期。

2.2 不同类型田小麦吸浆虫化蛹率

从表2可以看出,4月15日未防田平均化蛹率为48.6%,防治一次田块化蛹率为49.3%,防治2次田块化蛹率为49.5%。4月23日各处理田块平均化蛹率均超过70%,由此表明4月17—23日处于化蛹盛期。

2.3 不同类型田小麦吸浆虫羽化率

从表3可以看出,6月20日淘土调查,各处理虫量差异较大,未防治田块每666.67 m2虫量737.7万头,较4月12日增加6.4%。防治1次田块每666.67 m2虫量249.4万头,较4月12日虫量减少64%。防治2次田块每666.67 m2虫量84.7万头,较4月12日减少87.5%。

3 结论与讨论

3月19日至4月11日幼虫上升活动调查,各处理活动幼虫随气温回升,逐渐上升地表,数量按各层依次增加,活动进度加快,各处理田块活动幼虫均占50%以上,其中0~7 cm活动幼虫比率在63.7%~72.5%,7~14 cm活动幼虫比率在40.9%~49.0%,14~20 cm活动幼虫比率在10.0%~14.5%,由此表明 0~7 cm活动幼虫最多,7~14 cm次之,14~20 cm最少。说明各处理未施药前吸浆虫的上升活动情况差异不大。

4月12—23日化蛹进度淘土调查,4月23日各处理田块平均化蛹率均超过70%。4月18—25日处于化蛹盛期,中蛹盛期在4月23—25日,成虫始见期在4月22日,成虫羽化期从4月22日至5月5日持续14 d,发生盛期在4月27日至5月1日。

6月20日淘土调查,各处理虫量差异较大,未防治田块每666.67 m2虫量737.7万头,较4月12日增加6.4%。防治1次田块每666.67 m2虫量249.4万头,较4月12日调查每666.67 m2虫量减少64%。防治2次田块每666.67 m2虫量84.7万头,较4月12日减少87.5%。因此每666.67 m2虫量超过600万头以上的重发田块,成虫期防治1次和防治2次的防治效果差异显著,只防治1次不能在1年内压低虫口基数,因此建议在成虫期防治2次。

4 参考文献

[1] 仵均祥.麦红吸浆虫滞育与化学物质变化研究[D].咸阳: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2.

[2] 魏鸿钧.小麦吸浆虫发生动态和防治建议[J].昆虫知识,1986(1):49-31.

[3] 毛景英.小麦吸浆虫回升原因及综合防治技术[J].河南科技,1987(2):7-8.

[4] 宋玉洁,张学平,范高成.小麦吸浆虫发生特点及防治技术[J].河南农业科学,2002(2):21.

[5] 陈琦,郭松景,卓喜牛.漯河市小麦吸浆虫回升原因与防治策略[J].安徽农业科学,2006(8):1622-1623.

[6] 蒋月丽,武予清,段云,等.麦红吸浆虫在不同滞育温度和时间条件下羽化率的初步研究[J].河南农业科学,2012(10):100-103.

上一篇:承德地区国光苹果增产增收生产经营模式 下一篇:桂林市蔬菜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示范效果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