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中小学生亲情疏远与淡薄的原因及对策

时间:2022-09-16 04:25:02

浅析中小学生亲情疏远与淡薄的原因及对策

与朋友一起闲聊,谈到了亲情,有的说:“孩子越大越没有意思了。小的时候多好玩,什么话都和我说,现在可好,和我就是没话说。”还有的说:“现在不但子女与父母的沟通少了,就是同学之间的交流好像也变得疏远了很多,当同学见面的时候,每个人各自拿出手机,上着QQ,打着游戏。全然没有老朋友相见的那种热情。”孩子长大了,却与父母疏远了,难道父母与孩子真的没有共同语言吗?这些朋友在说话的时候同时想起了我们小的时候与父母的关系,那时虽然兄弟姐妹众多,但相处融洽。根本不是现在这种状况,那么现在的亲情为何变得如此淡薄和冷漠,是谁“偷”走了亲情?

那么父母与子女的亲情因什么而变得如此疏远与淡薄呢?应该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

一、独生子女现象

在当前的家庭中,独生子女占大多数,而隔辈人照顾的又居多,他们对子女有求必应,娇惯、溺爱、宽容和放纵,而每个家庭的小皇帝、小公主,他们冲动、任性、缺乏自制力,只要求别人爱自己,也不会更想不到爱别人,更有甚者还与父母赌气离家出走。据调查,有一半以上的学生不与父母谈心,不记得父母的爱好、生日和生活习惯。相反,他要去做什么事,父母不允许,他就不高兴,嘱咐几句,就说父母多操心。甚至觉得父母故意和他过不去。亲情日益淡化,对父母的含辛茹苦视而不见,对于父母的劝导与忠告置若罔闻,有时连起码的礼貌都没有。有时做错了事,父母一气之下打了他,就怀恨在心,完全不顾及养育之恩。

二、科技的日益发展与进步

“临屏抒心语,海角似乡邻”,这是对现在科技走进千家万户的最直接的体现,如果说电视的普及,让人们开阔了视野,那么手机与电脑的出现,让人们体会到了现代化给人们带来的方便与快捷,远在异国他乡,天涯海角,无论何时,却能面对荧屏,相互问候,抒感。在当代人的眼中,两人的离别没有必要像古代人那样依依不舍,也体会不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的情挚。既使有的人也还延用传递书信这一古老方式,但信的字迹早以变成了硬邦邦的铅字,虽然书信的语句是炽热的,但读后总感觉有那么一点冷冰冰的疏远与别扭。

三、家庭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

近十年来,人的思想意识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社会上的大多数人痴迷一切向钱看,人世间的情感越来越淡薄,人情味越来越少,铜臭味越来越多。随着家庭生活条件的日益提高,子女的衣食住行更是走在了家庭的前列,零花钱不断,穿高档衣服,举办高档聚会,长此以往,逐渐助长了他们相互攀比,有虚荣心的坏毛病,和父母沟通的唯一内容就是当自己需要钱的时候,与父母之间没有多余的语言,至于向父母汇报学校生活,谈学习状况,那只能是一种奢望。

四、寄宿制集中办学

近年来,人口政策与城镇化人口流动的影响,导致农村学校生源急剧减少,调整学校布局,推动寄宿制集中办学成为大势。但凡事有利就有弊,寄宿制集中办学在扩大规模、提高效率等诸多好处的同时,也存在另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就是父母与子女的亲情关系,试想,一个几岁本该在父母面前享受儿童乐趣,却要每周远离父母到学校独立生活,孩子辨别是非的能力几乎没有,父母的监管更是不到位,长此以往,父母与子女的沟通变得越来越困难,家庭亲情关系淡化就成必然。

如何找回亲情?现在许多学校教育机构也在研究这个课题。我想,首先就是要学校对学生做好亲情教育,把亲情教育融到学校的品德教育与情操教育之中,对学生进行亲和力教育,搞好教育实践,让学生动手、动口、动脑、动心,让学校、家庭、社会都来参与到这一过程当中。

(作者单位 吉林省大安市新艾里学校)

上一篇:浅谈小学信息技术课堂中教师的作用 下一篇:关于在小学德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心理素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