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英语教学反思

时间:2022-09-16 03:44:17

大学英语教学反思

【摘要】从学历上来说,大学学生的确比高中以及大专学生更高若干个档次,但是从教学实践信息反馈上来看,已经有一部分本科学生的英语能力很直观的表现出同大专甚至是高中学生之间存在差异,其中固然有学生学习方式上的弊端问题,但是不妨也有老师教学上存在的失误,本文就结合实际情况对大学英语教学进行简析。

【关键词】大学英语 教学 反思

1、大学英语教学现状

随着课改的深入以及“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教学体系改革在大学本科阶段明显的反馈出可喜的成效,很多学生摆脱了“高分低能”的禁锢之后,在专业知识层面上具备了较强的素质。然而类似英语这样的学科,其效果不仅没有得到有效的突出,反而一部分学生的个人能力甚至出现了倒退的现象。在完成大学阶段的学习之后,英语水平与能力还不及中学阶段成熟。这主要是与老师在大学阶段开展英语教学的过程中,确定相关教学目标有着必然的关系。

其一,强调“考研英语”。在大二阶段的时候,部分老师就对学生灌输考研英语的学习方式,导致学生在专业基础英语还并没有完全扎实的情况下就提前接触专业英语,这样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明显感觉到极为吃力。老师的这种教学初衷是好的,完全站在学生的立场上,为其缩短了考研的准备过程与强化了研究生阶段的英语能力。但是这种小众行为的英语学了在计算机以及医学等专业化知识较强的学科上能够用得到之外,对于文史类、社科类和绝大多数工科类的学生来说是根本不实用的。

其二,偏执“职场英语”。少数英语老师,特别是具有留学经验的老师,在学生完成了教学大纲上的相关英语任务学习之后,在大三下半学期开始,对学生进行所谓的职场英语教学,美其名曰是为学生提升职场能力。但是笔者在接触了一部分相关内容之后发现,其中存在着较大的问题。这些所谓的职场英语其形式大于内容,无一例外的是这些老师根据自身在国外留学过程中总结的一些个人工作或者学习经验归纳而成。与真正的专业知识英语完全有本质上的差别。类似这样的礼仪英语知识,在学生即将迈出校门之前,实习就业指导中心利用2-3个课时的时间其实就完全能够给学生讲解清楚。

其三,突出“等级英语”。英语等级的相关证书对于大学学生而言的确十分重要,在绝大多数的招聘会上都会要求学生具备相应等级的证书。因此一大部分老师从学生刚刚步入大一校门起就开展了目的性极强的备战等级证书考试英语学习。这样的效果的确很明显,而且学习过程也与学生在中学阶段的学习极为类似,因此学生不存在学习方法上的障碍,基本上在大三阶段就能够完成相应的等级证书考试。但是之后学生的学习成果就根本不尽如人意了,甚至出现了具有相应专业英语等级的大学生在用人单位进行口语面试的时候得零分的情况。

2、大学英语教学方向偏差成因

虽然从上述分析上来看大学英语教学存在着诸多较为严重的问题,但是从这些问题的本质上来分析的话就不难发现:主要仍然是和老师没有真正的理解“素质教育”有着直接的关系。英语作为一门语言类学科,是需要突出综合能力的,盲目的死记硬背只能在较短的时间内提升能力,从知识的沉淀和汇总上来看根本起不到任何的作用,从学生较为长远的职场以及人生规划上来说也完全没有章法。素质教育的本质在于从基础上提升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让学生主动掌握学习的技巧与方式,这样即便是学生在结束了相关的学历教育学习之后,也能在日常的生活或者工作中总结和吸收对自身有用的知识。作为任课老师,必须扭转应试教育所带来的影响,摆脱证件、证书所强调的量化性指标,从教学方式方法入手成为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动力与源泉。

3、大学英语教学纠偏措施

大学英语教学出现与大纲方向有所偏离的情况看似严重,其实也属于正常现象,毕竟应试教育的影响已经波及了两代人,要想一蹴而就的在短时间内彻底扭转过来并不现实。不过,为了尽量能够在有限的环境范围内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与能力,对大学英语教学开展一系列的纠偏措施也是完全有必要的。

首先,尝试开展“分项教学”。学生有进一步学习的想法是好的,但是这绝非是老师强加到所有学生头上的“指标”。在学生的英语学习达到了一定的阶段之后,老师可以根据学生能力或者成绩的测试结果来为学生规划下一阶段研究生学习的必要性与可行性,与此同时也要张弛有度的对待那些没有考研需求的学生。在逐步的将学生的学习目标区分开来之后,针对其不同的学习目的制定一些较为妥帖的教学方法,客观条件成熟的情况下开展分项教学既是对学生负责,也是最大程度上节省了教学资源。分项教学与中学阶段学生的分班教学在本质上是不同的,根据学生的不同研究方向,为学生制定详细的学习目标才是分项教学的最终目的,老师在这个过程中完全处于主导位置。

其次,逐步启动“仿真教学”。大学生对于职场生活是陌生的,也是充满期待与好奇的,但是这种求知的欲望并不一定非得占用宝贵的课堂教学时间来完成。利用现代化的音视频等多媒体设备,利用一些公开的英语论坛或者讲座的机会,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职场英语以及专业知识英语的魅力,完全能够激发学生主动接触专业英语知识的魅力,可能在一定程度上来说老师在这个过程中处于被动位置,但是这种被动能够给学生带来的影响是巨大的。因为当学生完成仿真环境的学习之后,会结合自身情况产生诸多的疑问点,把这些疑问点中有代表性或者针对性的进行梳理,老师在课堂上给学生一一进行解答之后,就已经在一定程度上为学生夯实了专业基础,这无疑是能够起到事半功倍效果的。

最后,绝对摒弃“应试教学”。英语能力的等级证书在一定程度上是对学生能力的肯定,但是对于大学生来说切忌将其视为大学英语阶段的学习目标。这就需要老师在学习的过程中淡化英语等级证书的作用,强调实用性英语对于学生的影响。从教育体系的完善上来说,可能英语等级证书在短期内不会消除,但是作为应试教育的一个衍生物,改革其基本作用是大学英语教学的一个方向。这不仅需要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灵活掌握,更需要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能够为学生做好引导作用,让学生明白等级考试与英语实用水平之间的差异。

参考文献:

[1]王菁.浅谈独立学院大学英语听说课程教学模式改革[J]. 知识文库. 2016(11)

[2]赵媛媛.网络环境下大学英语听说课程的构建[J].河北工 程技术学院教学与研究. 2016(01)

[3]王冬梅,沈娟.网络多媒体交互式训练下的大学英语听说 任务型教学设计与实践研究[J].时代教育. 2016(07)

上一篇:现代企业财务管理工作中的问题与对策 下一篇:混凝土施工技术在水工堤坝护坡施工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