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立科学的均衡发展观

时间:2022-09-16 03:11:24

树立科学的均衡发展观

我国确立了到2020年基本实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目标,缩小义务教育城乡之间、地区之间、学校之间和群体之间的差距,这无疑是义务教育持续发展的强大动力。

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首先是发展,是在发展过程中逐步实现基本教育公共服务的均等化。因此,既要防止盲目追求忽视均衡的发展,更要防止盲目追求失去发展的均衡。

现在有一种倾向,认为在20世纪末,在全国范围内我国已经基本实现义务教育,因此,现在工作重点应当转移了。于是,有的地区提出高中教育应当免费,有的地区提出学前教育应当实行义务教育,有的认为现在应当把工作重点转向高等教育。不少地方的领导认为,义务教育以“两基”达标验收为标志,已经是过去历届政府的功劳,本届政府应当转向新的领域。创造新的业绩了。

应当说,我国确有少部分地区义务教育整体上达到了较高水平,但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就全国范围来讲,义务教育仍然是在低水平上的普及。许多地区在通过达标验收时存在的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在已通过验收数年后,并没有采取措施认真改变。不少农村地区和边远地区的中小学,办学条件仍然处于相当落后的状态。许多学校的校舍设备、师资水平,都难于保障学生接受保证质量的教育。特别是普遍存在的大班额现象,目前还没有看到大幅度缓解的迹象,而小学和初中大班和超大班的大量存在,有的是由于优质教育资源不足,也有相当一部分地区是由于总体教育资源不足。解决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的同城待遇问题在大城市还难于真正法制化。而在一些地区。初中的辍学现象仍很严重,叉务教育的完成率不高。这一切说明,对义务教育决不能有丝毫放松,农村义务教育重中之重的地位决不能改变。否则,我们多年努力的成果可能难于巩固和持续发展。

其他各级各类教育的发展当然应当关注,因为它们的发展对义务教育的巩固、提高有着重要的关联作用。但是,必须看到义务教育是基础,它的发展对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有着决定性的作用。

因此,我们不能认为,均衡发展主要是义务教育本身资源的整合,是现有教育资源的再分配,甚至是有些地区曾经倡导的“削峰填谷”。实际上,教育事业的优先发展,首先就是义务教育的优先发展。我们必须在规划、资金、土地、人力上继续向义务教育倾斜,特别是向农村地区、边远地区、薄弱学校和困难群体倾斜。

现阶段,均衡发展既是叉务教育发展的原则。叉是叉务教育发展的目标。义务教育的“均衡”,不是一种纯理性观念,更不是一种静态。因此,推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必须坚持从各地区实际出发,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处理好多种关系。

首先,均衡与目标的关系。在我们这样一个大国,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不平衡性,历史形成的教育发展基础的差距,决定了不可能在短时期内消除全国范围内的教育水平差距。因此,在区域内实现基苯均衡应当是未来十年可行的目标。

其次,均衡与投入的关系。加大投入是实现均衡发展的资金保障,各级政府应当有明确的促进均衡发展的预算。并切实落实政策倾斜。各地区特别是不发达地区,区域内筹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资金有难度,应当通过上级的专项资金和转移支付予以支持,同时也应当拓宽社会资金和发达地区支持的通道。

第三,均衡与标准的关系。缩小地区内学校之间水平的差距是群众最为关注的问题,我们难以在耒采十年使所有学校都达到现在高质量学校的水平。但是,我们应当根据国家的规定制定符合地区实际的办学条件标准,使所有学生都能进入符合办学条件标准的学校就读,从而实现分阶段推进教育公平。

第四,均衡与差异的关系。均衡不是没有差异,缩小差距不是消灭差异。相反,差异是实现均衡的重要途径。除了对困难地区和人群实行倾斜政策的差异外,不少国家通过推动薄弱学校的特色发展,使薄弱学校形成某一领域的相对优势,从而真正提高社会声誉,实现跨越式发展,并保持了学校之间竞争的活力。这种经验有助于我们转变均衡就是无差别的陈旧观念。

第五,均衡与选择的关系。均衡不是否定选择,可选择是公平的重要内涵。当前,在我国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过程中,由公共财政举办的公办学校,坚持基本教育公共服务均等化无疑是必要的。因此,在支持公办学校办出不同特色的同时,应当鼓励和扶持少数民办学校办出水平,办出特色,从而满足家长和学生更多的自主选择的需求。

我想,各级政府应当明确,在科学的均衡发展蹰指引下续写义务教育的辉煌,仍然是评价每届政府教育业绩的首要标准。

上一篇:教育公平视野下民族地区教育发展问越研究 下一篇:关于开展“中国教育学会第23次全国学术年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