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高中语文课堂学生创造性思维

时间:2022-09-16 01:56:07

刍议高中语文课堂学生创造性思维

一、教师具有创造性思维能力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前提

首先,读书是教师具有丰富知识储备、发挥创造力的前提

“空无一物的袋子是难以站得笔直的。”(富兰克林)作为教师,如果没有渊博的知识,不注重吸纳时代活水,创造力就是一句空话,读书不仅能为创造提供原材料,而且能够启发教师的创造灵感。在知识经济时代,社会对教师的素质要求越来越高,对语文这门工具性学科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专凭几本薄薄的教科书,在知识经济时代已觉囊中羞涩,学富五车已不足恃,重要的是创造,无止境的创造。教师的任务是培养社会需要的实用型、复合型的高素质人才。作为语文教师,就必须多读书,广泛涉猎人文科学知识,以高品位的文化素养适应瞬息万变的知识经济。只有读书,我们才能在教育与继续教育的链节上永不落伍;只有读书,我们才能在教学中游刃有余,左右逢源;只有读书,才能成为真正的有创造精神的学者,而不仅仅是一名“教书匠”。可以说,语文教师谁学会了读书,谁就掌握了开启创造之门的钥匙。

其次,树立创新意识,敢想敢做是发挥创造力的关键

要培养独立和多角度思考能力,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教师首先要树立创新意识,敢想敢说敢做。如果一个人的想象和求异精神被束缚了,生活在这也不准那也不行的训导声中,创造力必无从谈起。作为教师,要有敢为天下先的胆识和勇气,能发现并发展自身的创造力,敢于标新立异,随机应变地进行创造性教学,对传统的教学方式敢于批判。遇到问题时,要运用创造性思维,尽可能地选择可供解决问题的方法,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再次,创新教育是教师创造力的价值体现

创造性教育是时代的需要,国际竞争的实质是科技竞争,国民创造力的高低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竞争力的重要标志。人才,尤其是创造性人才的培养,已成为民族振兴的关键。

培养学生的创造力,语文学科较其他学科有着特殊的优势。创造力的核心是创造性思维能力,正是通过对语言和文字意义的摄取与输出,文章内容和结构的理解与分析,作品艺术形象的感染与创造等引发并表现出来的。实施创新教育,不仅是增强教学中的创造性思维的训练强度,更重要的在教学中要为学生提供较多的“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允许学生犯“合理的错误”,最大限度地发挥民主教学思想,创设生动活泼、民主协商、主动探索和大胆质疑的教学氛围,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学生学习语文的好坏如何,对各类知识信息的摄取、传递和迁移创造能力能否得到有效的形成,直接决定着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形成和发展。因此,学生创造能力的高低衡量着创造教育的质量,而创造教育的质量又必然反映着教师的创造水平。

二 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1、知识积累和生活实践是创新的前提

知识积累和生活实践是密切联系的。通过生活实践获取知识经验和方法,就是积累。积累之后,又把知识、经验和方法运用于生活实践从而产生新的思考、新的见解、新的方法,就是创造。丰富的知识、经验积累和深厚的生活实践基础,是创造之源,创造之本。语文教学的基础性就在于通过语文应用实践活动,丰富学生的知识经验积累,为学生的创新精神打下基础,引导学生创造性地学习,增强创新意识,自主吸纳知识,积极思考,探索和实践。这样,知识丰富了,实践能力提高了,就会有所创新,有所创造。

2、激发求知兴趣,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培养创新精神

创造思维能力的培养,是以激发求知兴趣为前提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坚持启发性原则,提问设疑,强烈刺激学生的学习情绪,活跃思维,产生积极的求知欲望。“疑”是探求新知的起点,也是激发学生的支点。作为教师,在课堂教学时要注意从“疑”入手,巧设悬念,启发思维,引导学生质疑、解疑,鼓励学生敢于吹毛求疵,发现问题,逐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在学习《孔乙己》一课时,可设计这样一段导语:“过去有人说,希腊悲剧是命运的悲剧,莎士比亚的悲剧是性格的悲剧,而易卜生的悲剧是社会的悲剧。悲剧往往催人泪下,但孔乙己的悲剧呢?人们读后眼泪却不是往外流,而是感受到内心的刺痛,可以说是往内流,那么,孔乙己究竟是怎样的悲剧呢?学习这篇课文,从其含蓄深沉的描写中,细细咀嚼,深入体会,我们可以获得答案。”这样一个导语,激发了学生们的阅读兴趣,目的单一,导向明确,富有启发性,激发了学生思维,使学生能在阅读中发挥想象,探求孔乙己悲剧的原因。

3、营造创造性的课堂氛围

课堂教学是实现教育目标的主阵地,也是实施创新教育的主渠道。创新教育要逐步增强课堂教学的选择性和开放性,构建以学习为中心,以学生自主活动为基础的新型教育过程,大力推进教学活动由教向学转变,使教学活动真正建立在学生自主活动、主动探索的基础上。这样,就需要努力创设一个让学生能更积极主动地思维和参与教学活动,并乐于、勇于表现自己所知、所想、所能的新型教学氛围,以利于师生共同进行知识的发现、创造和成果分享。

4、培养学生联想和想象能力

汉语言文字的象形性、表意性、灵活性和汉语文的情感性、艺术性、审美性,决定了它具有广阔的联想、想象空间。它“富有弹性、富于韵律、联想丰富、组合自由、气韵生动。”如一个“水”字,可以将其放在沙漠里、夜晚时、战场上来体味;一个“无边无垠”的词,可以引导你去大海中扬帆,去草原驰骋,去宇宙探秘;一句话、一句诗都能让你心驰神往,浮想联翩。正因为汉语言有如此特点,人们才会去把语文信息与大脑原有信息有机组合、扩展和再生,从而产生源源不断的信息,这些都是联想和想象作用的结果。因此,联想和想象是创造力的重要因素,是创造力的翅膀,它比任何知识更重要。有丰富的想象力,就必然会产生科学的、创造的幻想,就能打破一切观念和思维的束缚。

创新是人类历史进步的本质,也是素质教育的根本要求。创新教育是创造力开发最根本、最有效的方法。“科学的教育的任务是教学生去探新、创造”(恩格斯)。创造力的发现、培养和整合,离不开教育手段的完善。教育观念、教育体制、教学原则和教学方法等,对学生创造力的培养产生直接具体的影响。新世纪的到来,知识经济已取代工业经济越来越发挥着重要作用,国家竞争能力和综合国力的强弱,主要取决于科技和知识的发展水平,尤其是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的能力。只有提高民族的创造能力,才能在国际经济格局中占一席之地。而民族的创造力归根结底要依靠提高全民的教育水准,培养大批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人才。深刻指出:“我们必须把增强民族创新能力提高到关系中华民族兴衰存亡的高度来认识。教育在培养民族创新精神和创造性人才方面,肩负着特殊的使命。”因此,教师在推进素质教育中,致力把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创新精神放在首位,为民族的振兴作出贡献。

上一篇: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能力 下一篇:浅谈如何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提高学生的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