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席”难当 度是关键

时间:2022-09-16 10:56:18

新课改实施中,在“以人为本”科学发展的思想和对话理论的基础上,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的作用被界定为“平等中的首席”。“首席”常被人们理解为“职位最高”、最具“权威”的人物。“首席”的话通常具有最高和最终的权威。但教师在阅读教学中“首席”的作用并非如此。阅读教学中,师生间的关系是平等的,教师只是阅读教学中的组织者、引领者和促进者。

课改以来,有些教师对新教育理念、课程标准记得很熟,他们知道教师是教学的组织者、引领者和促进者;他们知道应倡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教学实践中他们力图要改变自己传统的教学方法,却掌握不准“平等中的首席”的尺度。有些教师在课堂上既担心讲解少了,学生不明白,又怕讲多了成为“灌输式”或“独白式”教学;他们要么不敢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去自主探究,怕放手后,收不回来耽误教学进度;要么提出的问题没有思考价值,看起来是问题,却没有激发学生思维的功能;要么运用许多先进的教学手段,让人眼花缭乱,有形而无实。学生的学习处于被先进的教学手段、各种教学模式包裹起来的被动的学习之中。探究学习成了空壳,更无从谈及学生学习的灵感和创新。教师则成为被各种“花样”掩盖着的控制学生、控制教材、居高临下的权威者,阅读教学中的“平等对话”流于形式。那么,教师应该如何把握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度”,当好“平等中的首席”?

精心设计,问题引领

有的教师在阅读教学中提出的“问题”,没有思考价值。简单的问答式对话,剥夺了学生主动学习的权利,失去了教师在教学中的引领作用。教师在教学预设时,要精心设计每个教学环节的引领性问题。

如讲《捅了马蜂窝》一课,教师先让学生介绍了解马蜂的资料,在学生知道马蜂的威力后,导入:马蜂太厉害了,谁要是敢招惹它,轻者受伤,重者会死亡,但是课文中的小男孩为什么捅了马蜂窝?结果怎样呢?教师同时板书课题。问题提出后,先让学生猜想,然后让学生带着问题读课文。这时学生已经迫不及待去品读文本,找寻答案。这两个问题不仅引领学生从文本的整体去感知“捅了马蜂窝”的起因、经过和结果,还让阅读教学充满生机。在此基础上,教师顺势引导,完成对课文重、难点的理解。

不同文本有不同的引领方式,教师设计问题时,要认真研究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了解学生认知状况和生活经验,考虑各教学环节和学生学习时可能出现的心理历程,考虑“问题”的难易程度是否符合由浅入深、由简到繁的认知水平等。总之,教师提出的问题,要让学生为寻求答案主动品读文本,围绕问题积极思考,从而发挥教师在阅读教学中的引领作用。

如讲《最后的常春藤叶》一课。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知,贝尔曼因画“最后的常春藤叶”,只病两天就去世了。教师满怀悲凉地问:“那‘最后的常春藤叶’,有什么意义,竟让贝尔曼不顾惜自己的生命?”问题一出,学生马上沿着故事梗概思索答案。沉默片刻后,学生便纷纷发表自己的见解。

生1:“最后的常春藤叶”是画家贝尔曼的杰作。(文中所写。)

师:那“最后的常春藤叶”为什么称为杰作?

(教师追问,引导学生整合文本,深层思考。)

生2:贝尔曼为画那片叶子,得病去世了。

生3:贝尔曼不顾惜自己的生命,那片叶子是他用生命完成的作品,所以说“最后的常春藤叶”是杰作。

生4:不仅如此,那片“最后的常春藤叶”让琼珊有了活下去的希望,才被称为杰作。

生5:对,就因为那片叶子,琼珊有了生的希望和勇气,她才活下来,直到康复。

师:那片“最后的常春藤叶”,反映出贝尔曼先生是什么样的人?具有什么精神?

(教师点拨,将学生思维引向新高度。)

…………

(学生争抢发言。交流中,学生感受到贝尔曼的善良,体会到贝尔曼伟大的舍己救人的精神,人与人之间真挚的情感。教师两次引领,有效促进学生的情感升华。)

敢于放手,促进融通

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敢于放手,把阅读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有充足时间走进文本,加深对文本内容的理解,促进学生已有经验与文本的交流与融通。教师睿智的放手,还能引发学生创造灵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更好地促进学生完成阅读教学的学习目标。

如讲《雨后》,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儿歌。学生几乎没有像儿歌中小哥哥那样在雨中痛快地玩耍过,很多学生都像小妹妹那样“别扭”,甚至不敢奢想摔那一跤。学生体会不到雨中的乐趣,朗读时就不能读出愉悦的心情。为突破教学重点,教学时采取表演小品的形式,放手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选一段儿歌,表演生动有趣的小品。学生在合作表演时不知不觉地走进儿歌的情景中,体会着雨后小哥哥在雨中尽情玩耍的痛快心情,感受着玩耍在雨中的快乐。学生再读儿歌,儿歌中的人物仿佛是他们自己的影子,朗读时那种愉悦的心情不启自发。

阅读教学中,教师要以平等宽容的态度对待每位学生,尊重学生个性发展,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和情感体验,学生才能在课堂敞开心扉,敢于交流自己的见解和体会,敢于提出疑问,互相评价。此时的教师,不要总是急于限制或控制学生的思想及表达,不要这也不放心,那也不放心。学生畅所欲言的过程,也是学生反思感悟的过程,更是学生心智提升的过程。这样,阅读教学才能实现真正意义的平等对话。

如讲《不吃无主梨》一课涉及到的几个问题:

1.你认为许衡不吃“无主梨”这件事做得对不对?(初读课文后提问。)

2.如果自己是其中一员,能否做到不吃“无主梨”?(读懂课文后提问。)

3.在日常生活中,如果遇到类似情况,自己如何做?(教学结束时,让学生谈一谈。)

试想,如果没有平等宽容的教学氛围,学生怎会畅谈自己真实的想法,教师怎能了解学生阅读的心理历程,又怎能开启心智,真正理解“梨是无主的”而“心是有主的”。

学生与文本对话时,教师可以借助文本的词句、精彩的段落进行适当的讲解点拨引导,引领学生增长知识,引导学生在阅读中甄别真善美,但是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时刻铭记:学生与教师的对话主要是以文本为中介而进行的平等的精神交流,教师对文本的有关解释并不存在最高和最终的权威,只是为学生理解文本提供一个开阔的想象与创造空间。教师适时加以引领是促进学生学习目标的完成,学生在阅读对话中始终是学习的主体。这样,教师才能成为阅读教学活动中真正意义的“平等中的首席”。

教师要担当起“平等中的首席”这一复杂的角色,就要有主动求发展的意识,不断地学习教育思想、更新教育理念,跟紧课改的步伐,把握好阅读教学中的“度”,在不断探索和实践中,充分发挥教师在阅读教学中的组织、引领和促进作用。

上一篇:我喜欢称他为孩子 下一篇:让版画启迪学生的艺术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