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信息技术教学模式探究

时间:2022-09-16 10:48:25

小学信息技术教学模式探究

为了适应新课改下的小学信息技术教学,教师如何教好信息技术课,学生如何学好信息技术,是值得我们认真研究的问题。下面我就结合自己的信息技术课教学的做法,谈谈新课改下的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的几种常见的教学模式。

一、“整合式”教学模式

关于“整合”,一直以来更多的是指不同课程间的“整合”,而关于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也早已不是新鲜事物。今天我要说的是针对于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而进行的课程内“整合”。这中间当然不排斥对其他学科的涉及与合作,但主要目的还是针对信息技术教学而言的。

(一)精熟教材,“整合”要点,明确目标

当下的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学生、教师间的学与教都是围绕着一本教材展开的。“整合”的首要前提就是要求教师必须了解大纲的要求并熟悉掌握教材,这样能更好地将学生学过的知识、技能与需要学习掌握的新知识、技能“有机”的进行整合。

(二)巧设任务,制订“整合式”教学计划

既然整合涉及到几个章节甚至整部教材,当然就更需要有一个相对完整、周密、可行的教学计划。“整合式”教学计划是针对所整合的教学内容,结合相关联的所学知识而设置的学习任务展开的。

学习任务的设置,是“整合式”教学模式的关键。它的设置要足够吸引学生的兴趣,在有足够的可实践性的同时更要将教学内容贯穿其中。

(三)分层次形式教学

信息技术上机辅导教学,其目的是巩固所学理论知识的前提下,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锻炼并提高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发展学生的动手和实践能力。分层教学法是在学生知识基础、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存在明显差异的情况下,教师有针对性地实施分层教学,从而达到不同层次教学目标的一种教学方法。它既能使所有学生达到教学大纲规定的基本要求,又能使学习较好的学生得到进一步发展,使所有学生的知识、技能和能力普遍提高。

在信息技术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引入分层次教学手段,将学生分成好、中、差三个层次,使各个层次的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都能实现预定的目标。为了让所有学生都能更好地发挥潜能,老师应结合他们的实际设计合理的分层目标,既让优学生吃得饱,又让后进生吃得了。对于基础差的学生应以模仿性学习为主,让学生在模仿中慢慢找到规律。对于善于主动学习的学生,给其提出教学任务后,应采用任务驱动的方法,老师并不告诉学生完成任务的方法,而是让学生自己探索。如在教学《文字编辑与排版》教学单元中,老师讲解对文字进行修饰的方法后,布置学生练习。此时,要重点指导学习兴趣不足的学生在文章中设计错落有致、富于变化的版式,通过设计漂亮的版面,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的兴趣。对学习兴趣很高的学生就可以让其在掌握一般方法基础上,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制作出富有新意的作品。

二、研究性学习方式

研究性学习是一门全新的课程。研究性学习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生活中选择和确定专题进行研究,并在研究过程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它既不同于学科课程,也不同于活动课程,有着它自身的特点。下面,我就从研究性学习自身特点的几个方面,说一说“整合式”教学模式中的研究性学习方式。

(一)自主性

之所以在这里提到研究性学习方式,主要是源于“整合式”教学模式的任务设置。现代教育心理学提出学生学习的过程也是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整合式”教学模式中,活动任务的设置基于社会实践、基于学生所学,大大提高了W生的兴趣,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并有广阔的拓展空间。在设计创作中,学生主动探索并发现问题,这样会使得新授课程可以更顺利地被学生消化吸收乃至于利用和发展。

(二)过程性

研究性学习把实施的过程看得比结果更为重要。而在“整合式”教学模式中,学生从一开始接受任务进行设计直到最后对作品的自评、互评,无论是对新知识、技能的学习、掌握,还是对旧知识、技能的综合运用以及对问题的探究和拓展等,都是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进行的。而教师对学生的学习巩固、实践操作以及创新发展等计划也都是在这一过程中完成的。

(三)问题性

首先,任务的设置本身就是面对学生群体的一个首要问题。其次,在制作过程中,由于设计的不同,每个人面临的问题也不同。如何用老师新授的知识、技能完成自己的创意,每个学生在制作的时候都会遇到不同的困难。无论是旧的还是新的知识、技能,都会因完成自己的创意而得到巩固和提高。

(四)探究性

所有被动和主动问题的出现,都需要学生带着探究的态度去解决。尽管任务的设置是被动的,但任务的设置也是基于学生的能力和兴趣出发的,因此,任务提出后的设计、计划、制作等就都是学生主动参与的行为了。因为主动的设计和目的在前,因此所有的制作过程都是探究性的,都是要解决问题而进行的。

(五)实践性

在“整合式”教学模式中,学生领会任务“精神”之后,设计、计划在前,制作完成在后。也就是说,在“整合式”教学模式中,学生是从一开始就是实践性的。设计自己的创意就是提出问题,而制作完成自己的创意则就是解决问题。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是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因此才会带有主动性地去学习新知识、技能,并结合所学,想办法解决问题,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在实践中再解决问题。

(六)开放性

首先是公共任务主题内容的开放。教师设置的任务主题和要求主要是基于教学目标等进行的。具体实践的大部分内容都需要学生自己设计和查找,一般涉及的范围都很广泛,使学生的学习极具开放性。而对于那些涉及到其他学科的任务设置就更具开放性了。在这个过程中,有需要一个人独立研究的部分,也有需要小组成员共同协作的部分,总之组织形式是开放的。

以上是我对信息技术教学模式的初步探究,总之,新课标下的信息技术教学模式应该是丰富多彩的,我们应创造更多更好的信息技术教学模式,努力提高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效率。

上一篇:中国邮轮旅游服务型人才培养的现状与对策研究 下一篇:农村小学人性化管理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