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析地理选择题解答易错原因及应对策略

时间:2022-09-16 10:34:46

例析地理选择题解答易错原因及应对策略

2010年广东省开始实施新的高考方案,由原来的“3+文基/理基+X科”变为“3+文科综合/理科综合”。考试科目的调整,对教师的备考是一大考验。笔者认为除坚持常规的复习方法外,日常教学中积累学生的“易错题”,也是应对复习备考的重要措施之一。

所谓“易错题”,就是学生由于主观方面的原因而导致的容易出错的题目。学生在做作业或测验中出错是正常的,但“易错”则是一种不正常的现象,它的最大特点是具有普遍性或群体性,也就是对某一道题大部分学生都是按错误的逻辑思维、从错误的角度去解答,然后得出貌似“正确”的答案。在教学中,如果教师对易错题的成因进行分析,一方面能使教师调整和优化教学策略与方式,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另一方面能使学生在错误中寻找疑点,在误中思,在思中悟,避免在今后的学习中犯类似的错误,真正做到少犯错,甚至是不犯错。

“以学生为本”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之一,教师只有正确对待学生学习中出现的困难和错误,才能优化纠错策略,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和合作者。笔者在此结合自身在地理教学中遇到的学生的易错题,并对其成因进行简要分析。

一、选择题易错实例及错因分析

1.忽略隐性条件

图1为太阳光照图,当AB为晨线,次日是( )。

A.3月21日前后 B.9月23日前后

C.12月22日前后 D.6月22日前后

学生错解:D。

错解分析:此光照图非学生常见的昼夜分布图,学生错误判断的原因是忽略了地球自转方向这一隐性条件。根据图中条件,EF、BC为极圈,若AB为晨线,则AC为昏线,北极圈为极夜,故应为北半球冬至日(12月22日)前后。正确答案为C。

2.概念混淆不清

图2是以北极点为中心的半球图,若阴影部分表示黑夜,则北京天安门广场五星红旗升起(与日出同步)时,北京时间是( )。

A.5时44分 B.5时56分

C.6时整 D.6时16分

学生错解:C。

错解分析:很多学生的解题思路是从光照图判断出晨昏线与经线圈重合,即春分日或秋分日,推断出该日出时间为6时。对北京地方时和北京时间概念混淆不清,认为北京地方时即是北京时间而致错选。根据条件,北京日出时(116°E)为6时,北京时间(120°E)为6时16分。正确选项应为D。

3.读图不细致

图3中阴影与非阴影部分分界线的地方时为0时,阴影部分为4月5日,则北京时间为( )。

A.4月4日12时40分

B.4月5日12时40分

C.4月5日3时20分

D.4月5日3时40分

学生错解:C。

错解分析:由于测试过程中学生读图不仔细导致的错误。图中0时经线应为70°W,而不少学生做题时把它当做70°E进行计算。根据地球自转方向和已知经度,即70°W为4月5日0时,可以推出北京时间为4月5日12时40分。

4.没能正确把握事物间内在联系

图4为“某国人口自然增长率随时间变化示意图”图中人口数量最多的时期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学生错解:B。

错解分析:很多学生容易走进一个误区就是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时,即为人口数量最多时。易错选B答案。而自然增长率即使降低了,但只要其仍为正值,人口数量仍在增加。③时期人口数量才达到最多。正确答案为C。

5.惯性思维,思考不全面

图5为太行山区某地降水量随海拔变化曲线图,由图中可知该地降水量最多的地区海拔高度约为( )。

A.1600米 B.1500米 C.1300米 D.1000米

图5

学生错解:A。

错解分析:大部分学生解题思路是在降雪量曲线上找到最大值的点,过该点向纵坐标引垂线,得到的点的高度即为所求。这是惯性思维、思考不全面导致的错误。正确的方法应是综合考虑横坐标和纵坐标,降雪量最大值对应横坐标的点约距山区中心27公里处,找到地形剖面线相对应的确定点,过该点向纵坐标引垂线,得到的点的高度约为1000米。正确选项应为D。

二、应对策略

1.重视基础知识复习,狠抓知识体系构建

地理基础是指地理学科的基本概念、原理、规律、重要的地理事物、地理事物的因果联系和结论。而对这些基础知识的复习应以教材为载体,复习备考应紧抓教材、巩固知识,学生的各种能力才能得到逐步提高。学科主干知识体系的构建,首先是回归教材,先从课本目录中提取主干知识,形成章节主干,再看章节间的联系,将主干知识归纳出来。其次进行各类地理原理、规律、成因之间构建,把地理知识内部的逻辑顺序与学生的认知规律结合起来,构建学生头脑中合理的地理认知结构。

2.精选题型,限时训练,精讲精练

高三阶段的复习,大都遵循讲练结合的原则。讲解需透彻,练习要有针对性、时效性,要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首先,选题要典型,特别是与生活实际以及热点问题相结合的题型更具代表性;其次,选择题训练要讲究时效性,题量要适宜,在规定的时间内发挥学生的潜能;最后,讲评要突出重点,重在指导,让学生揣摩解题方法,掌握解题原则,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3.指导解题方法,形成选择题解题的模式

(1)认真审题,读懂题意

审题就是审视题意,了解题目的要求。审题主要包括:从文字、图表、数据资料中提取有效信息,找出关键词,把握试题中心含义以及做题要求。通过认真审题,才能读懂题意,提取有效信息并进行加工、处理和运用,正确解决试题中所提出的问题。

(2)仔细读图,看清图示,分析解题条件

高考地理选择题中,图像、图表所占比例非常大。因此,如何准确、全面而有效地从图示材料中提取关键的信息,就显得尤为重要。学生读图时应先看清图例、注记,再分析图中的组成要素并注意将各要素组合分析,从而获取关键信息。

(3)筛选信息,排除干扰

筛选信息是一项十分重要的能力,学生筛选信息应紧扣图表材料,围绕问题的主干把有用信息挑选出来,最后用关键信息解决问题。但有的题目信息量大,并有干扰信息,因此,学生还应提高抗干扰能力,最佳的途径是夯实基础,掌握地理事物的内在联系。

(4)思维加工,得出正确选项

思维加工就是对整理和统计分析后的文字资料和图表、数据资料进行研究并得出结论的思维过程。平时训练时,要求学生根据具体问题提取有效信息,而且通过思维发散联系学过的相关地理知识和做过的相关试题,再进行思维聚合,寻找要点,得出正确选项。

教师有计划地指导解题方法,不断强化解题模式,将其转化为学生的解题能力。对于一些难度较大、综合性较强、能力要求较高的试题,用这种解题模式可提高考生得分率。

教学实践证明,通过夯实基础,构建知识体系,精选题型,限时训练,精讲精练,对学生解答地理选择题时避免易错起到了重要作用,从而使学生的选择题解题能力得到较大提高。

上一篇:用流行乐激活音乐课堂 下一篇:对高中美术鉴赏中米罗“儿童画”的解读